“另一个拉姆”事件疑似反转:不是完美受害人,就变成了活该?


“另一个拉姆”事件疑似反转:不是完美受害人,就变成了活该?


一篇叫《另一个拉姆》的自述爆了。


而文章的作者马金瑜,也因为家暴被推向了公众面前。


她在自述里这样写到:丈夫猛击她的头部,甚至打到小便失禁。


“另一个拉姆”事件疑似反转:不是完美受害人,就变成了活该?


坐在身上猛扇耳光,脸上全是紫色的印子。


“另一个拉姆”事件疑似反转:不是完美受害人,就变成了活该?


一言不合,就动了杀机。掐住她的脖子,掐到她大小便失禁昏了过去。


“另一个拉姆”事件疑似反转:不是完美受害人,就变成了活该?


甚至在她怀孕的时候,也一脚踢在她肚子上,于是她开始流血。


他还多次威胁她:“让我们一起死吧。”“把孩子全部吊死吧,让我们一起死在草原上吧!”


她里面的很多场景写得很真实,也很有情绪,看得让人窒息。


通过这些文字,我们能够亲身感受到她当时写下这些文字的痛苦和挣扎。


马金瑜是谁?她曾经有金光闪闪的履历。大学毕业后,留在一线城市工作,曾为多家知名媒体进行深度报道,还获过多项新闻大奖。她还在国外通讯社工作过多年,精通外语。


这是一位世人眼中的高知女性。


在遇见丈夫扎西之前,她当了多年的记者。


2012年,马金瑜在一次采访中,遇见了自己的采访对象——扎西,也是她后来的丈夫,两人一见钟情,从相识、相爱到结婚,仅仅用了47天。


马金瑜决定去青海和扎西一起养蜜蜂,这在当时还被传为一段佳话。


在最开始的新鲜感过去之后,他们的爱情趋于平淡,可是没有想到后来竟然爆出这样的事情。


在马金瑜事件在全网刷屏之后,她的丈夫进行了回应,疑似被“反转”。


他说,自己不曾打过马金瑜,她身上的伤是车祸所致,他不知道三年前她为什么离开自己,他现在觉得很委屈。


“另一个拉姆”事件疑似反转:不是完美受害人,就变成了活该?


事情的真相到底是怎么样?


我们先从这段感情说起。


高知女性嫁给没有读过多少书的藏民,这段感情处处显示着不匹配。


从他们早几年接受采访的材料我们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他们经常没有话聊,马金瑜看书看到半夜不睡,而几乎是文盲的丈夫会说:你看这些有啥用?


“另一个拉姆”事件疑似反转:不是完美受害人,就变成了活该?


丈夫还怕她跑了,偷偷藏起来结婚证,因为之前有很多女人嫁到这里就跑了。


“另一个拉姆”事件疑似反转:不是完美受害人,就变成了活该?


马金瑜受过高等教育,作为记者,对很多问题也看得比一般人深入,也会有自己的主见,而在草原上长大的丈夫却是大男子主义者,觉得女人不应该多管事,要给男人面子,没有女人说话的份。


在采访中,丈夫也毫不掩饰自己对于女人的轻视。


马金瑜的事情在网上爆发后,她的很多朋友都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在《红星深度》里报道,作家陈岚说,她在马金瑜怀三胎时,接到了她的电话,马金瑜哭诉自己遭遇家暴的事情。


“她遭受家暴肯定是真实,我印象很深,当时她怀着第三胎,她说自己眼睛被打到不能看了,但是又不敢用药,因为怕影响孩子,当时我听了非常揪心,但作为一个母亲,我也理解她。”


马金瑜另一个好友也站出来发声,表示自己愿意作证。她称,几年前的一个秋天,她接到马金瑜的求助电话,“等见到她已经是半夜了,她看起来非常疲惫,身上还有血。”


张晨说,“只要她需要,我会义无反顾地帮她,当时马金瑜来我家时的情形,也不仅只有我一个人看到。”


在作家洪峰的微博描述中,我们也能够对得上。


“另一个拉姆”事件疑似反转:不是完美受害人,就变成了活该?


而且,马金瑜的这一封自述,并不是她自己想写的,而是朋友逼迫她写的,因为她早已债务缠身,带着3个孩子,生活难以为继。


这篇自述,最早是写在锤子便签上,而我最开始看到的版本,也是锤子便签,并不是一篇公众号文章。


那么具体的事情真相是怎么样,我们不下任何定论,静待真相的水落石出,只是说从目前披露的信息和看到的细节,我们更相信马金瑜一点。


我主要想写写网友对这件事情的态度。


这一次,和全民同情拉姆不同,马金瑜的遭遇,却被很多人说是“无法同情”。


有人说她和拉姆的受教育程序、出生和社会环境完全不同,她明明有逃走的能力,却还要死守婚姻。


“另一个拉姆”事件疑似反转:不是完美受害人,就变成了活该?


有人说她一边被打一边生孩子,根本不值得同情。


“另一个拉姆”事件疑似反转:不是完美受害人,就变成了活该?


有人对她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另一个拉姆”事件疑似反转:不是完美受害人,就变成了活该?


甚至还有很多人是骂她活该。


“另一个拉姆”事件疑似反转:不是完美受害人,就变成了活该?

“另一个拉姆”事件疑似反转:不是完美受害人,就变成了活该?

“另一个拉姆”事件疑似反转:不是完美受害人,就变成了活该?

“另一个拉姆”事件疑似反转:不是完美受害人,就变成了活该?

“另一个拉姆”事件疑似反转:不是完美受害人,就变成了活该?


对此,我的态度是,既不理解她的做法,也不支持,但却无法说出“活该”那两个字。


是的,马金瑜确实不是一个完美的受害者,她在结婚的时候,高调宣扬自己是嫁给了爱情,与家庭决裂;她在被家暴的时候,有能力反抗却还死死守着婚姻没有离开,甚至还有3个孩子。


她债务缠身,却还想着去帮助藏族的女工,她自己因为爱情深陷泥沼,却还鼓励别人相信爱情,她是高知女性,本应该有不一样的结局,可是最后还是弄成这样......


相对于拉姆,她并不是一个完美受害者,可不是完美受害者就活该被家暴吗?受害者有罪论又来了?


不管她是因为什么原因被家暴,我想说的是,错的只有施暴者,而不是受害者。


我们可以不赞成,但却不能说出“活该”那两个字。


相信爱情的女人就有罪?


不是完美受害者就活该被打?


嫁错了一个人,就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吗?


恕我无法认同上面这样的说法。


在清一色骂金瑜是“活该”的留言中,我看到了一条不一样的留言:


“另一个拉姆”事件疑似反转:不是完美受害人,就变成了活该?


是的,没有谁是活该,只能说是遇人不淑。


我们不是她,根本不知道她所面临的环境和真实处境,也没有必要站着说话不腰疼。


面对家暴,有时候不是想不想跑的问题,而是能不能跑的问题,这里面交织了太多复杂的因素。


“另一个拉姆”事件疑似反转:不是完美受害人,就变成了活该?


在很多起关于女性被家暴的新闻中,评论区很多留言都会说“她为什么不跑?”“为什么还要和家暴男在一起?”,很多人没有说出的话就是:被打这么多次都不离婚,活该!


受害者有罪论在家暴受害者身上,体现最为明显。


可是跑,真的有那么容易吗?那些不逃跑的被家暴者,究竟是什么样的心理?


一般原因有几个:


1、失去了控制权


一位美国法学教授说过一句话:权力和控制,是家庭暴力的核心,而暴力,是外围的表象。


控制才是家庭暴力的核心因素,在很多偏远地方的婚姻模式中,“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极为盛行,女性因为经济无法独立,对丈夫的经济依附现象很明显。


被家暴的女性,离开是需要启动资金的,谋生首先要面对租房吃饭的现实问题。脱离社会太久,她们大概率也找不到高薪的工作,一个月光是养活自己就很艰难,更何况,很多还有孩子要养。


“另一个拉姆”事件疑似反转:不是完美受害人,就变成了活该?


柴静在《沉默在尖叫》中,写到那些深陷家庭暴力的女性罪犯,她们的婚姻大部分都在七十年代,没受过教育,没有技能,没有外出打工的机会。


在这样的婚姻中,这些女人沉默着隐忍了很多年。


安华就是其中一位。在她的婚姻中,丈夫醉酒之后打她,基本是日常。


她被打了20年,忍了20年。家暴留给她的伤痕是永久的。她的一只眼睛变成了鱼白色。


那是丈夫在一次家暴过程中,用啤酒瓶砸的,酒瓶砸向脑袋的一瞬间,爆炸了,尖锐的碎片直接刺入眼球,她当时觉得眼珠子要掉下来了。


安华也求助过,村里也没有别的办法,把她丈夫捆在树上打了一顿,可回家之后,丈夫变本加厉地报复在她的身上。


别人不敢再处理了,她被控制也没有地方可逃,更不知道自己逃出去能做什么,只能让自己被丈夫一遍遍家暴。


有的女性被家暴被压抑地太久,只能愤怒地拔起刀,刺向自己的丈夫。


云南,在某一时间因为家暴而杀夫的女囚占60%——70%。


“另一个拉姆”事件疑似反转:不是完美受害人,就变成了活该?


家暴,往往不会因为你的隐忍而消失。相反,当施暴者发觉你根本没有能力逃出去,他的暴虐程度甚至会升级。


最终,只能以悲剧收尾。


2、孩子是女人最大的软肋


在很多被家暴的女性看来,孩子,是她们舍不下的原因。


即使知道这种充满暴力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有不良影响,可很多女性还是会想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有爸爸妈妈。


所以每一次,在丈夫施暴之后,下跪道歉,她们会选择原谅。如果真的离开,孩子跟着爸爸会面对什么样的未来,是她们根本不敢想的事。


孩子,是她们的软肋。


在漫长无助的婚姻中,她们也寄希望于孩子能够改变丈夫的暴力倾向。


可悲,也可怜。一个只会用拳头解决问题的男人,孩子对他们来说,是拿捏妻子的武器。


“另一个拉姆”事件疑似反转:不是完美受害人,就变成了活该?


马金瑜事件也是这样,她在自述中说,丈夫多次威胁她:“让我们一起死吧”,“把孩子全部吊死吧,让我们一起死在草原上吧!”


如果她逃走了,丈夫真的弄死孩子怎么办?


还有拉姆事件,她被丈夫家暴受伤后,下定决心离开,而对方情绪激动地拿出刀,架在小儿子脖子上“不复婚我就杀了他”。


丈夫甚至带着两个儿子去河边,说不复婚就要带着孩子一起跳河。


这种威胁,对一个母亲来说是无解的,于是只能退让。


可是,暴徒不会因为你的忍让而有所收敛。每一次的退让和容忍,都让他们下一次落在你身上的拳头更用力。


除了孩子,家人也是让女性不敢轻易逃离的原因。在众多的家暴案例中,很多施暴者都会威胁妻子“你敢逃走,我就杀你全家”。


河北一男子不满妻子提离婚,提刀去丈母娘家行凶,造成一死三重伤。


在形形色色的惨案中,很多被家暴的女性是真的相信丈夫做得出没有人性的事情。她们想逃,可孩子、家人,都是她们不敢逃离的原因。


3、精神上的PUA


施暴者很容易对受害者进行精神上的PUA。


美妆博主宇芽在被男友家暴时,对方不断对她贬低打骂,否定她的工作和生活,还要她容忍自己在外面胡搞。


北大自杀女生包丽遭受男友的精神摧残,对方不断对她用侮辱性语言,称她为自己的狗。以包丽不是处女为理由,对她的人格和自信进行毁灭。


一旦受害者陷入自我怀疑,他们就能更好地掌控女性。在长时间的洗脑和控制之下,即使是优秀的女性,也一步步掉入他们的陷阱,成为他们的猎物。


“另一个拉姆”事件疑似反转:不是完美受害人,就变成了活该?


美国刑法教材中,有个很有名的诺曼案。


诺曼在结婚5年后开始酗酒家暴,他根本不工作,却让妻子卖淫赚钱。每天必须赚100刀,否则就要挨打。


他用最恶心的话称呼妻子,“母狗、贱人”,他也真的把妻子不当人看。让她睡地板;趴在桌子底下,从狗盆里吃狗粮。


他用自己找得到的一切东西狠狠地揍妻子。烟头不用烟灰缸,直接在妻子身上摁灭。


在这种语言羞辱和肢体暴力之下,阳光积极的妻子变得唯唯诺诺。被强迫着卖淫的经历让她无比痛苦,丈夫用最羞辱的语言称呼她,更让她自弃。


在长达25年的婚姻中,她越来越逆来顺受,因为她已经完全被洗脑。


精神一旦被击溃,对一个人的打击是巨大的。她们会对残酷的一切逆来顺受,这已经不是有没有勇气离开的问题,而是演变成了一种病态——受虐配偶病态综合征。


这才是家暴中最可怕的,她们丧失了自救的能力,沦为了暴力的牺牲品。


“另一个拉姆”事件疑似反转:不是完美受害人,就变成了活该?


在这个社会,对被家暴的受害者是有偏见的。


“一个巴掌拍不响。”


“为了孩子忍一忍吧!”


“被打还不跑,活该!”


这样的话,几乎每一个被家暴的女性都听过。


她们真的是活该吗?


走的理由只有一个——逃离这无止尽的暴力,可留下来的原因,却有很多。


没有了解她们面对的艰难人生,没有知晓她们今后将面对的艰难和痛苦,一句轻飘飘的“活该”就很轻浮和不负责任。


没有经历她们的苦楚,就没有立场轻易下结论。


被家暴的女性要逃离,需要巨大的勇气。她们瞻前顾后,并不是因为不想走,更多的是,有太多的心酸和无奈。


指责受害者,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也不会导致问题的终结,真正的有效制止家暴的方法,唯有制度和社会的推动和改变。


“清官难断家务事”“夫妻床头打架床尾和”,这样的观念,早该摒弃,一个人对另一个人随意进行人身伤害,即使在婚姻里,也是绝对不容许的。


在诺曼案中,被丈夫不断羞辱的妻子,最终拿起枪杀死了丈夫,以正当防卫被无罪释放。这起事件,也推动了多个州修订刑法,将家暴写进了正当防卫特例中。


“另一个拉姆”事件疑似反转:不是完美受害人,就变成了活该?


婚姻不是挡箭牌,暴力更应该得到应有的惩罚。


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弱小的,唯有用铁腕对待暴力,才会让他们有所忌惮。


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势在必行。


文章来源: 桌子的生活观

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高知   诺曼   软肋   家庭暴力   受害人   自述   受害者   暴力   妻子   丈夫   身上   事情   婚姻   原因   事件   完美   孩子   女性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