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让中国是一个整体的理念深入人心,他是谁呢?还做了什么呢?

《秦始皇》这本书是一本理论性很强的书,但也是一本能让我们洞悉很多事实本质的书。

战国时代偏远落后的秦国,为什么能在秦始皇执政时跃居超级大国,实现天下统一?他生前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他的大秦帝国却在他死后迅速土崩瓦解。

我们可以通过审视秦始皇自身来找到答案。

自秦始皇称帝开始,封建王权延续了两千多年,其中每位帝王都不断地用秦始皇以及秦朝的覆灭提醒着自己不要重蹈覆辙。

秦始皇的治国之道被视为反面教材,并且这本教材在秦朝覆灭后的两千多年中代代相承。直到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覆灭。

秦始皇的一大影响是,自秦以后,各个朝代都在地方安排信赖的人管理,再也没有采用过如此彻底的中央集权制。

秦始皇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深远。每当天下大势将定时,人们总会想起他,这中国历史上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回顾秦始皇的霸业,我们发现,他虽然是诸侯之子,却几乎只凭一己之力就建立了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

他那不可思议的人生事迹,的确值得重温。

他让中国是一个整体的理念深入人心,他是谁呢?还做了什么呢?

图片来自网络

(一)秦始皇兼并六国后,发明“皇帝”这个专有名词,统一文字、度量衡、车距、货币等具体政策。

1、发明“皇帝”这个专有名词

在秦始皇生活的时代,中国有七个强大的国家,被称为“战国七雄”,秦国便是其中之一。后来秦始皇开始逐一兼并六国,最终于公元前221年消灭地处山东半岛的齐国,实现了天下统一。

秦始皇与其余六国的国君一样,都以“王”作为称号,称秦王政。他不堪忍受自己还是“七王”中的一人,已经亡国的国君在称谓上仍然和自己平起平坐。

就在这时,他认为自己需要一个新尊号了。他相信肯定有比“王”更好的称号,便下令群臣商议。

丞相、御史大夫和廷尉等国家重臣翻阅若干古籍后,向秦始皇禀告商议结果:“古有天皇、地皇、泰皇三位伟人,其中泰皇最为尊贵。臣等商议将‘王’改为‘泰皇’,以‘泰皇’为尊号。

秦始皇的性格有几大特点,其中一个就是遇事会与大臣商量,但又不会完全听从建议。满意的就采纳,不满意的就否决。

他想要的是一个全新的、独一无二的称号。

秦始皇取“泰皇”的“皇”字,和上古五帝的“帝”字,将尊号定为“皇帝”,代表他兼备三皇五帝的美德。

皇帝,这两个字的组合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秦始皇改尊号为“皇帝”的同时,又规定以前人人皆可使用的“朕”,从此只能为皇帝一人使用。此外,秦始皇还将“玺”字据为己有。

与此同时,秦始皇还废掉了谥号。

他认为孩子不能对父母指指点点,大臣也不能对君王品头论足。

由此可以看出秦始皇的另一个性格特点,就是喜欢独一无二,标新立异。废除谥号制度一事让我们看到了秦始皇对于新生事物的执着,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他排斥批评、独断专行的一面。

他让中国是一个整体的理念深入人心,他是谁呢?还做了什么呢?

图片来自网络

2、除了“书同文,车同轨”,秦始皇还统一了度量衡。

而要说起他的伟大创举,就不得不从“书同文,车同轨”提起。

战国末期,七个主要国家使用不同的文字。这些文字虽然都起源于商朝的甲骨文,但在使用的过程中,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国家写法已演变得不尽相同。

秦始皇时期印章都是由金属制成的。地位尊贵的人使用金印、银印,铜印次之。

印章的持有者一般用绳把印章挂在脖子上。打仗的时候,印章就起到了名牌的作用。如果无法辨认阵亡将士的身份,便可以通过挂在他身上的金属印章查明。

全国使用相同的文字,不仅能够让举国上下无障碍沟通,更促进了思想的融合、天下的统一,不仅仅是国土间的合并和一统,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统一。

而另一项“车同轨”,即统一马车的轮距。

当时全国会用战马拉着战车,在路上碾出深深的车辙,形成轨道,使得驾车的时候只能在轨道中行进。

由于各国马车的轮距不同,轨道上只能让本国的马车顺利通过,以此在战争中达成御敌的目的。

但天下统一之后,轮距以及车辙轨道的不同反而会造成全国交通不便。因此,秦始皇决定统一马车的轮距并在全国修建驰道。

这几乎等同于中国在21世纪所修的高速公路。而驰道建成以后,驾着同一辆马车就能走遍全国。

秦始皇在统一天下那一年,着手统一度量衡。各国原本采用的量器,容积单位各有不同,大小体积也不相同。由于这种差异,在这个国家满一斗的东西,在别的国家可能就不足一斗。

朝廷统一制作了“合”的量器,并命令全国以此为标准,向全国各地发放。中国东北曾出土秦朝的标准量器,从而证实了这种观点。

统一度量衡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省去了各地之间频繁换算的麻烦。

同样的统一货币,让在全国范围内流通,这也绝对是有益无害的举措。

他让中国是一个整体的理念深入人心,他是谁呢?还做了什么呢?

图片来自网络

3、秦始皇沿用郡县制,让中国是一个整体的理念深入人心。

天下初定,如何治理国家成了首要问题。 秦始皇的下一步举措,是沿用郡县制。

秦朝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福泽百姓,已经杜绝了诸侯争霸这一弊端,怎么能再像前朝那样给自己制造威胁呢?

战国中期以后,以“战国四公子”中齐国孟尝君与楚国春申君为代表的宗室贵族和异性功臣,便借机成为权势凌驾于国君之上的强者。

既然地方势力坐大是引发天下动荡的根源,那么就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秦始皇决定不再封宗室贵族为各地的诸侯,而是采取郡县制。

郡县制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在郡下设县,由中央直接管辖全国。

通过秦始皇推行的各种制度,天下逐渐变成一个整体。

都城咸阳发出的指令能遍及全国,统一的轮距更是让人们驾着同一辆马车去任何地方。

统一的文字则让普天之下都能看懂使者传达的诏书,也为皇帝的统治带来了便利。

其实直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人们才开始认为“中国是一个整体”。

如果没有秦始皇的出现,没有做到一统天下,恐怕中国就会变成如今欧洲的模样——由多个国家组成,每个国家说着不同的语言。

是秦始皇让中国是一个整体的理念深入人心。

他让中国是一个整体的理念深入人心,他是谁呢?还做了什么呢?

图片来自网络

(二)秦始皇登上王位的过程,以及商人吕不韦与秦始皇的身世之谜,还有秦始皇登基后处理后宫之乱。

1、秦始皇登上王位的过程

任秦始皇如何雄才大略,如果不能登上王位,什么霸业都是空谈。那么他在当上秦王之前,究竟经历了怎样一番周折呢?

在战国七雄之中,秦始皇出生在“七雄”中的赵国邯郸。他生于别国,是因为他的父亲子楚当时在赵国当质子,也就是人质。但是最受重视的孩子一般会留在国内,不会被送走。

质子的人选,按理说应该是资质平庸之辈,然而选人时孩子们年龄尚小,国君很难分辨孰优孰劣。所以被送去当质子的孩子,往往都是不受国君宠爱的女子所生。秦始皇的父亲子楚就是因为生母夏姬不得宠,才连带着不被安国君疼爱。

当时,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襄王,已经统治了秦国很长一段时期。秦昭襄王四十年,秦国太子去世了。

两年后,安国君赢柱作为次子被立为新太子。

安国君深爱一位叫做华阳夫人的女子,两个人的感情如胶似漆。如果华阳夫人有孩子,她的孩子无疑会成为下一任太子。可惜的是,华阳夫人一直没有生下一儿半女。

正值此时,一位关键人物出现了,他就是吕不韦。作为商人,自然要周游各地收购便宜的货物,然后找个能卖好价钱的地方将货物卖出去。吕不韦因为做生意来到邯郸,进而知道了子楚的存在。

吕不韦凝神思索着:“我遇到子楚,也许是捡到宝了。”吕不韦设法接近子楚,对他说我要光大你的门庭。后来,他们便开始合作,两个人制定了一份计划。

吕不韦和子楚达成合作后,吕不韦负责打入秦国内部,筹措资金去游说秦国有头脸的大人物。

首先,吕不韦向秦国的达官显贵推荐子楚,称他是拔尖的青年才俊,与各地实力雄厚的诸侯有交情,并且深受人们信赖。

经过商人吕不韦的精心铺垫,子楚成了华阳夫人的养子。

这一切看来进展的非常顺利,却偏偏在这时出现了一丝差错。

子楚对吕不韦的爱妾一见钟情,竟要求吕不韦将她送给自己。吕不韦只好把美人送给子楚。

美人与子楚成婚后,生下了一个男孩,并给他取名“政”。公元前246年,秦庄襄王子楚年仅十三岁的儿子嬴政继位。

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秦始皇”。

据《史记》中的《吕不韦列传》记载,吕不韦的爱妾在嫁给子楚之前便已有身孕。按照这种说法,秦始皇就成了吕不韦的私生子。

秦始皇登基时才十三岁,还无法独立执政。但从事实看来,秦国人绝对不可能拥护血统不纯的人为王。如果秦国人知道他的血统不纯,一定会把他拉下王位。但秦始皇不仅坐稳了王位,秦国的老臣们也齐心协力辅佐他。

这说明他在那个时候很得人心。

他让中国是一个整体的理念深入人心,他是谁呢?还做了什么呢?

图片来自网络

2、处理后宫之乱

秦始皇登基之后,却无权做任何决定。

吕不韦自秦庄襄王子楚在位时便担任丞相,在子楚去世后继续辅佐年少的秦王嬴政。这时的吕不韦,在秦国可谓权穷朝野。

另一方面,风流的母亲也让少年嬴政十分头疼。秦始皇的母亲曾是绝色艳姬,在邯郸不知道有多少人曾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据说她天生多情,在秦始皇登基后,她身为太后还与吕不韦藕断丝连。

吕不韦曾将一个名叫嫪毐的男人送进了严禁男性出入的秦国后宫。嫪毐后来不仅成了太后的男宠,还借机玩弄权术。

秦始皇重掌朝堂后,第一件事就是整顿乌烟瘴气的后宫。

他诛杀了母亲的男宠嫪毐,派兵镇压其发动的叛乱,并将母亲逐出咸阳,幽禁了起来。

至于吕不韦,秦始皇则命令他前往封邑河南洛阳。去了洛阳之后,吕不韦又受命前往蜀地。他最后落得个服毒自尽的结局。

就这样,秦始皇终于解决了受困已久的家庭问题。把家事处理的妥妥当当。


他让中国是一个整体的理念深入人心,他是谁呢?还做了什么呢?

图片来自网络

(三)秦国这个民族源自游牧民族的利字当头的思想,以及秦始皇的为人和他的性格特点。

1、合纵还是连横

在天下趋于统一的大势下,秦国是战国七雄之中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

人们并不是因为秦始皇的出现才认为天下会被秦国统一,实际上早在这之前就有这种看法了。

秦始皇的父亲子楚还在赵国都城邯郸当质子的时候,秦国就曾多次派兵包围了邯郸。

秦国国君明知攻打赵国会让子楚没命,却毫不犹豫地这么做了。

赵国危难之际,齐国的鲁仲连找到魏国的大将新垣衍,劝他带兵去增援赵国。

“万一秦国打赢了赵国变得比现在还强,就遭了。秦国这种野蛮的国家越来越强,对于整个天下不是什么好事。”

经过鲁仲连的再三劝说,新垣衍终于同意出兵退秦。

如果秦国真的和赵国动起手来,子楚和尚且年幼的秦始皇必死无疑。救了秦始皇一命的人除了吕不韦,还有唯恐秦国变强的人们——例如鲁仲连。

鲁仲连说:“秦国不懂礼数,是根据在战场上斩获的人头来论高低的野蛮国家,不仅用强权威胁官员听命于己,还把百姓当奴隶一样使唤。”

他还补充说:“如果不幸让秦国得到天下,我决不做这种国家的臣子。与其臣服于秦国,我宁蹈东海而死。”

秦国在秦始皇之前就已经位居强国之列,被众人视为争夺天下的强敌。

在当时所有人的眼里,秦国一旦得到天下,自己的末日就要到来了。 每个国家都试图削弱秦国的国力。

就这样一个名为说客的群体活跃起来了。

说客在各国之间奔走,为国君提供外交和谋略方面的建议。

其中最为出名的,当属苏秦和张仪,二人师从鬼谷子先生,习雄辩术,于七国之间游说。

苏秦在秦国以外的六国游说,提倡“合纵”之策。

秦国则派张仪去各国宣传“连横”之策:

“六国何不分别与秦国结盟,借此机会休养生息?”

一种是鼓励六国联合抗秦的策略,另一种是宣扬六国分别与秦国结盟的策略。“合纵连横”针对的目标是秦国,而其余六国因担心秦国太过强大会对自己不利,开始在合纵与连横之间摇摆。

屈原是楚国的大夫,主张联齐抗秦,因为主张不被采纳而离开楚国,最后在绝望中跳汨罗江自尽了。

当时的秦国就是强大到令人绝望。

或许是因为秦始皇当上了秦国的国君,加速了天下统一的局面的到来。

他让中国是一个整体的理念深入人心,他是谁呢?还做了什么呢?

图片来自网络

2、利字当先

秦国原本带有许多游牧民族的特色。

与后来出现的成吉思汗还有帖木儿有几分相似,都是绝对的独裁者。不允许别人违抗自己的命令。秦国也有这样的倾向,秦始皇的每一位祖先都是独裁者。

而在秦国这个国家所感受到的游牧部落的特质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利字当先。只要他们认为一个东西好,才不管是否名正言顺,统统都收为己有。

而且秦国和成吉思汗时期一样,任人唯贤,广纳人才。

比如那位有名的孟尝君。

他身为齐王的侄子,是宗室贵胄,颇有名望,手下云集了各种人才。公元前229年,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襄王想将孟尝君收为己有,孟尝君便带着手下的人来到了秦国。但秦昭襄王身边的人十分嫉妒,便挑唆秦昭襄王打消这个念头:“孟尝君可是齐王的侄子,恐怕来秦国是别有用心,实则为齐国牟取利益。”

秦昭襄王觉得这话有道理,但也不想就这样放孟尝君回国。这样的贤才如果不能为己所用,还不如杀了他,别的国家也别想得到。所以,不久孟尝君就被抓了起来。

他让中国是一个整体的理念深入人心,他是谁呢?还做了什么呢?

图片来自网络

3、秦始皇其人

秦国的每一代君主都和游牧部落的独裁君主非常相似,百姓也愿意接受这种独裁者的统治,并寻求统治者的指示。

秦始皇也正能满足百姓的这种期待。

据《史记》记载,秦朝建国由尉缭计划,李斯执行。

尉缭是大梁人,他曾为秦始皇相面:“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

也就是说,秦始皇这个人,高鼻梁,细长眼,有鸷鸟一样的胸膛,豺狼一样的声音。

刻薄寡恩,心如虎狼,处于穷困潦倒的时候能甘愿为人之下,得志时也容易反过来咬你一口。

《史记》中称秦始皇非常中意尉缭,常让他陪伴在自己左右,准许尉缭的吃穿用度都和自己一样,并对他非常谦逊。

秦始皇为一个外来的大臣做到如此地步,尉缭虽十分感谢秦始皇对自己的知遇之恩,仍觉得秦始皇是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人。

卑躬屈膝并不代表这个人很老实,正相反,他若是得势就要“食人”。

他可以向你下跪,也可以残忍地杀害你。他可以谦逊到尘埃里,也可以狠狠地把你踩在脚下。

想到这里,尉缭丢下一句“不可与久游”便想速速逃走,但是秦始皇又拦住他不让他走。

尉缭想逃走,一定是因为发现了秦始皇现在对自己客客气气,将来也有可能翻脸不认人。

他或许还预感到秦始皇会因为这种特质,变成整个天下的统治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连横   国君   秦国   秦王   楚国   郡县制   邯郸   尊号   轮距   秦朝   王位   深入人心   马车   中国   理念   国家   时尚   全国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