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频繁遭遇剌杀,但还是所向披靡,统一天下

(一)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过程中频繁遭遇刺杀,以及统一天下后修建万里长城的具体情况。

他频繁遭遇剌杀,但还是所向披靡,统一天下

图片来自网络

1、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过程中频繁遭遇刺杀

秦国经过祖祖辈辈的积累,早已具备了统一天下的实力,而秦始皇只是恰好在这个节点上出现,抓住了契机。

秦始皇身上既有让人琢磨不透的特质,又有游牧部落首领的独特特点。

这种人你拿他没办法,但他又实在太过于强大,再不想想办法的话,就只能坐以待毙。

“如果秦王不在了,危机是不是就解除了?”

有人带着这样的想法,开始计划刺杀秦始皇。

在那时,“七雄”之一的燕国与匈奴、东湖接壤,位于整个战国版图的最北方。它本来离秦国很远,但秦国一步步向它逼近,韩国已经被消灭,秦国下一个目标便是燕国。燕国太子丹决定一不做二不休,派荆轲去秦国刺杀秦始皇。

荆轲作为燕国使者赴秦,在拜访之前必须准备一些能勾起秦始皇兴趣的礼物,总不能两手空空地去。于是,荆轲假借进献燕国沃土督亢之名,带了一卷地图。当时还没有纸,地图是画在绢布上卷成一卷的。当时觐见秦始皇的人别说拿剑了,就连寸铁之物都不许携带。

荆轲把匕首藏在了地图的最里侧才得以蒙混过关。图穷匕首见,荆轲拿起匕首向秦始皇刺去。然而,匕首太短刺不到秦始皇,功败垂成,荆轲不出意外地死于秦始皇的屠刀之下。

而燕国太子丹的刺杀计划也随着荆轲的死亡宣告失败。

他频繁遭遇剌杀,但还是所向披靡,统一天下

图片来自网络

2、修建万里长城的具体情况

一提起秦始皇,人们便会下意识地想到万里长城,以至于容易误把整座长城当做秦始皇的杰作。

其实,战国时代的各个国家都分别修建了长城。其实,战国时代的各个国家都分别修建了长城。此举一是为了明确本国的领土范围,二是为了抵御外敌。

例如燕国、赵国、魏国和齐国就沿着本国的边境线,修建了燕长城、赵长城、魏长城。而齐长城则是建于战国时期,历时约170年建成,是目前中国现存的有准确遗迹可考、保存状况较好、年代最早的古代长城。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便将各国修建的长城连接、加固,或者继续向北延伸。整修过的长城东起辽东,西至临洮,绵延万余里。

从地图上来看,长城的总长度大概2700千米。但长城有高低起伏,个别位置还有两三层,把这些都算进去大概就有5000千米。在古代中国1里约等于500米,5000千米就约等于1万里,由此看出长城的长度并没有被夸大。

秦长城以辽东为起点,将秦朝的整片国土都护在了背后。

后来,汉朝与匈奴交战时,又增补了位于陇西临洮的长城。长城最西端的著名关口嘉峪关,就是汉朝在秦长城的基础上继续修建的。

秦始皇连接、加固各地的长城,并将匈奴赶出河南地,与此同时,在那里设置了三十三个县。他在统一天下之后,先将重心放在了稳定边疆这件大事上。

长城解决了国防问题,却让百姓们恨意难平。

为了写《史记》,司马迁曾亲自到长城取材,他仰望巍峨的长城,感慨道:“这长城让百姓流了多少血汗,积压了多少怨恨!”

修长城的悲情故事在民间流传,其中最经典地表达了百姓对长城的怨恨之情的就是“孟姜女哭长城”。

他频繁遭遇剌杀,但还是所向披靡,统一天下

图片来自网络

3、骁骑民族的融合

天下一统之后,各国沿着边境线修筑的长城就失去了作用。但北边的长城不仅不能拆,还必须加固。 据《史记》记载,燕国人卢生对秦始皇说:“亡秦者胡也。”

秦始皇闻言,决定抢先把威胁除掉,便派蒙恬将军率领三十万大军北上。

当时中国塞外的民族主要有东部的东胡,中部的匈奴,以及西部的月氏。一开始是这三者为了抢夺游牧的土地而相互斗争,后来其中实力最强的匈奴人口增多,趁着秦国和赵国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趁机占领了河南地。

为了抵御匈奴入侵并将其赶回塞外,秦始皇这才派出将士,将已有的长城连接并加固,修建一座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以抵御匈奴。

三世纪至四世纪的民族大迁徙时期,匈奴人长驱直入进入欧洲,一位叫阿提拉的英雄甚至打到了罗马城下。

匈奴的构成之所以如此复杂,这和游牧部落的风俗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在草原上,谁也没有办法独自带着马和羊四处游走,所以人们首先需要一位首领带着大家找到水草丰美之地。其次,为了在敌人的袭击和掠夺中自保,人们会选择将自己武装起来,在集体中生活。

来自各个民族、各个人种的人自发地聚集在骁勇善战、精通地理的首领麾下,军队的势力和部落的规模越来越大。如此一来,草原的诸多民族就形成了一种“政治集团”。随着各方势力的加入,匈奴的实力蒸蒸日上。

秦始皇在位期间,匈奴先是击退了东部的东胡。而后又打败了西部的月氏。

这一时期,匈奴的首领是头曼单于,当时的太子名为冒顿,冒顿在古突厥语中意为勇士、神圣之意。在冒顿做太子期间,头曼单于另娶了一位年轻的夫人阏氏,并想改立她的儿子为太子,并将冒顿送去了月氏做质子。

所以当他还在月氏为质子的时候,他的父亲也照样去攻打月氏。

冒顿见苗头不对,趁乱抢了月氏的宝马逃回部落,并在后来的政变中杀死了父亲头曼单于。

头曼单于在位时,蒙恬将匈奴逐出了河套地区,但匈奴却在冒顿的指挥下,愈发地强盛。

他频繁遭遇剌杀,但还是所向披靡,统一天下

图片来自网络

(二)秦始皇引入白刃战的战术,大将王翦的老谋深算,统一天下之后,将六国兵器收缴到咸阳熔铸成十二铜人。

1.引入白刃战的战术

秦国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除了重用异国人才之外,还引进了他国的战术。

中原地处平原,其传统作战方式是驾车作战。

由三只或四只马拉战车,贵族坐在战车中间,左右分别是驾车的人和弓箭手。这种田园牧歌式的战争,后来转变为了骑马作战。

骑马作战是赵武灵王采用的战术,这种战术很快便在战国各诸侯国中传播开来。

为了方便骑马,中原人的服装也在一点点地发生变化,开始穿着裤装和窄袖上衣。而南方由于河道纵横,无法骑马作战。正所谓“南船北马”,南方坐船,北方骑马,地理条件决定了中国南北方的传统交通方式。

河道多的地方才需要坐船,在这种地方无法使用骑马这种机动性较强的作战方式,只能以白刃战为主。

从春秋末年开始,南方训练步兵作战,让步兵的实力变得尤为强悍。

秦国也引入了这种战术。

白刃战需要穿着甲胄的步兵井然有序地战斗,自顾自地冲上去取敌军首级是行不通的。将军负责指挥步兵——击鼓进军,鸣金收兵,每个步兵都需要严守军令。

让人服从规则是秦国的看家本领。

胆敢不服从或是做错了、没听到,都要接受惩罚。必须看信号行动,必须听从将军指挥,这样的军队,在白刃战中所向披靡。

而当时的中原各国还没有适应白刃战,他们擅长的依然是传统的车战,或是直接骑马作战。

面对与秦国的白刃战时,各国毫无招架之力。

让秦国的军队变强的因素有很多,秦国军队是在秦国的经济力量、政治力量和国家性质的综合作用下,才变成了战国最强的虎狼之师。

善于学习,利字当先,有用的就要为我所用。而这也是秦国的拿来主义的作用的体现。

他频繁遭遇剌杀,但还是所向披靡,统一天下

图片来自网络

2、大将王翦的老谋深算

王翦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大将。

当时,秦国逐一消灭各国诸侯,下一个攻打的国家就是楚国。

楚国地处东南,与其他中原的国家情况不同,而当时的楚国已经吞并了越国,变成了超级大国。

秦始皇询问了已经上了年纪的王翦,攻打楚国需要多少兵力,王翦回答说:“请让老臣带六十万兵将前去,定不辱使命。”

不过,六十万人实在是个大数目。

一位叫李信的年轻将军听了说:“自己只要二十万士兵就够了,二十万士兵足以消灭楚国。”

秦始皇认为自己军队的战斗力非常强,对付楚国根本不需要六十万人,有二十万就足够了,便拨了二十万士兵给李信,与他一起去攻打楚国的,还有后来去修长城的蒙恬将军。

他们率领二十万士兵去攻打楚国,最初是每战必胜,殊不知楚国另有安排。楚军接连溃败,秦军也逐渐放松了警惕。

楚军看准时机,连续三天三夜不吃不喝、不眠不休,一路疾行,打了秦军一个措不及手,秦军顿时阵脚大乱,狼狈地逃走了。

秦始皇得知战斗失败后,亲自去向王翦道歉,请他出马。

王翦再三推脱,秦始皇再三恳求,最后王翦以出兵六十万为条件,答应去攻打楚国。

秦始皇亲自送王翦至灞河附近,王翦在途中反复对秦始皇说,如果他打了胜仗,就请赐他良田、豪宅还有园林。

他说了太多遍,使得秦始皇不得不回应道:“将军且去吧,有我在,不必为钱财之事烦忧。”

“将军与宰相不同,立下汗马功劳也无法成为王侯。”王翦答道。

王翦拜别秦始皇之后,在出函谷关之前,派使者去找了五次秦始皇,一再重复刚才的请求,让秦始皇保证兑现承诺。

有个部下听到了整个过程,担心王翦是不是求过头了。

“你想错了。秦王为人暴戾,疑心又重。我现在率领着六十万士兵,这相当于秦国举国的兵力,咸阳城里兵力空虚,万一我趁机造反,打进咸阳呢?所以,秦王恐怕对我不放心。”

“我要想为后代子孙积累资产,稳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须让秦国变强,不然秦王就无法兑现给我的承诺。只有这样才能让秦王放心啊!”王翦解释道。

也就是说,王翦要良田、豪宅和山水庭院,并不是因为想要这些东西,他是为了告诉秦始皇,自己只想让子孙过得幸福,绝对没有异心,也没有造反的念头。

由此可见王翦的老谋深算,完全摸透了秦始皇的性子。

后来王翦大败楚军,杀掉了楚军将领项燕。

最终秦军消灭了楚国,俘虏了楚王,吞并了整个楚地,还借机降服了南边百越之地的诸王。

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王翦灭楚。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王翦灭齐,彻底平定天下。

在统一天下的军事方面,王翦是最大的功臣。

他频繁遭遇剌杀,但还是所向披靡,统一天下

图片来自网络

3.统一天下之后,将六国兵器收缴到咸阳熔铸成十二铜人。

统一天下之后,秦始皇曾下令收缴天下兵器。

当时的兵器大多由青铜制成。秦始皇命人将收缴上来的兵器制成了一口大钟,以及名为“虞”的钟架。之后,又造了十二个铜人。

铜像体积庞大,每一个有一千石。

秦始皇就这样收缴了天下的兵器,前六国的人也就没有武力反抗了。

秦国虽然没收异国兵器并将其销毁,但本国的兵器还好好地保留着。

在兵马俑坑的发掘过程中就出土了多达上万件的青铜兵器,其中有很多青铜箭镞和剑矛戈保存完好,有的还依旧锋利,通过这些兵器足以窥见秦国当时的兵力强盛。

他频繁遭遇剌杀,但还是所向披靡,统一天下

图片来自网络

(三)秦始皇启动过很多大型工程,除了长城之外,还有水利工程、宫殿与陵墓。

1.郑国渠与都江堰

秦始皇启动过很多大型工程,除了长城之外,还有水利工程、宫殿与陵墓。

水利工程中最大的,便是郑国渠。

郑国渠是当时的水工郑国负责完成的工程,其姓郑,名国。

郑国是当时的韩国人,他负责开凿水渠时,秦始皇从各种蛛丝马迹得知他是韩国的细作,也就是间谍。

本来想杀了他,但后来郑国承认了自己的身份,同时也分析了这条水渠能给秦国带来的巨大好处。年纪尚小的秦始皇很明事理,他爽快地答应让郑国继续施工,郑国渠也因此得以顺利完成。

当时秦始皇尚未统一天下,韩国眼看秦国日益强大,倍感压力,便挖空心思想要削弱秦国的国力。想来想去,终于想到了一条妙计:如果秦国在大型工程上耗尽钱财,不就无力攻打邻国了吗?

于是,韩国偷偷地派水工郑国混进秦国,以有助于增加耕地面积为由,向当时还是秦王的秦始皇提议兴修水利。

秦始皇当即采纳了郑国的建议。

这项庞大的工程引渭水之北的泾水,沿着北边的群山注入东边的洛水,全程长达三百余里。

有了郑国渠的滋养,原本的不毛之地变成了秦国最肥沃的土地。

“秦以富疆,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

司马迁在《史记》中如此高度评价郑国渠的作用,几乎快把秦始皇能够统一天下的功劳都归功于郑国渠了。

除了郑国渠,秦国在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襄王时曾命人在四川成都附近修建了另一项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

都江堰让四川变成了天府之国,正是在这样的经济基础上,秦始皇才得以一统天下。

这两项水利工程都大大地提升了秦国的国力。

他频繁遭遇剌杀,但还是所向披靡,统一天下

图片来自网络

2.阿房宫

与万里长城齐名的,除了郑国渠和都江堰,还有阿房宫。

一统天下之后,秦始皇就嫌咸阳太小了。

秦始皇认为,咸阳作为整个天下的都城,必须够气派,必须有雄伟的宫殿。

这就是阿房宫的由来。

阿房宫先开始修建的是前殿。“先做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也就是说,前殿东西宽800米,南北纵深150米,殿内可容纳一万人席地而坐,房檐下可以插五丈高的大旗。

阿房宫原本会是一座美轮美奂的宫殿,可惜最终没有建成。

由于规模太大,耗时太久,秦始皇人都不在世了,宫殿还是个半成品。

秦始皇本想等宫殿落成时再取个吉利的名字,岂料秦末项羽攻入咸阳,一把火将它烧了个精光,以至于这座宫殿直至被焚毁也没有个正式的名字。

因为建址在阿房,人们称其为阿房宫。

秦始皇总共征调了七十万名囚犯,一部分为他修建阿房宫,一部分被调至骊山为他修建皇陵。

秦朝法律森严,百姓动辄便有牢狱之灾,区区七十万名囚犯,三下五除二就能凑齐。

不过修建宽达800米的宫殿可不是闹着玩的。数以万计的人被逼着没日没夜地干活,吃尽了苦头。

即便如此,秦始皇也没有看到这座规模宏大的宫殿建成。

他频繁遭遇剌杀,但还是所向披靡,统一天下

图片来自网络

3、骊山陵

秦代的王侯之墓大多规模宏大。

到了秦代,出于“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在陵墓上方建有名为“寝”的建筑,供墓主的灵魂在其间饮食起居。

“寝”中设有马厩,还为墓主准备了换洗衣物及各种日用品。

有观点认为,秦始皇开创了建造“寝”的先河,或者扩大了“寝”的规模。

为了修建陵墓,秦始皇将数万名囚犯当做奴隶一样使唤。

当时挖地的时候挖得越深,就会挖到越多的地下水,工人们在修建墓室的时候甚至三次挖到了地下水。

挖好后,在墓室的底部铺上铜板后放入棺椁。

秦始皇命人在墓中建造宫殿,以及亭台楼阁。设置百官席位,几乎将咸阳宫里的所有珍奇的器具都搬了进去。

之后,又让工人制作机关弩。一旦有人靠近,机关弩就会自动射出箭矢,以防有人盗墓。墓中用水银制作了河流、甚至大海,并采用了一种装置,让水银能像喷泉那样循环流动。

墓室的上方点缀着日月星辰,下方有仿造的山川地貌。

之后还用一种人鱼膏即人鱼的脂肪做成的蜡烛负责照明,据说人鱼的脂肪即使在氧气稀薄的地方也能一直燃烧。

秦始皇登基不久就命人为自己建造骊山陵,但动用七十万人的人海战术加速修建,应该是从他去世的十年前开始的。

他频繁遭遇剌杀,但还是所向披靡,统一天下

图片来自网络

秦始皇登上历史舞台,统一天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条分界线。自此,“中国是一个整体”就深深地刻在了中国人的心里。而这也不过都是秦始皇的独特性格所造成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阿房宫   单于   秦国   秦王   楚国   万里长城   都江堰   月氏   白刃战   天下   长城   作战   所向披靡   匈奴   宫殿   兵器   频繁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