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淑娴姑(外4篇)

怀念淑娴姑

那是中师毕业前,我下定决心准备去看望一趟我的淑贤姑。因为在我考上蒲城师范以后,姑得到了一个错误的消息,听说我考上了大荔师范,而他们的家距离大荔师范很近,所以姑当时就去大荔师范问查,当时离新生入学还有一个月,她当然没有查问出我,这结果令她非常失望。

考上蒲城师范后由于学业繁忙,一直未去邻县大荔看望姑一趟,所以就在毕业前的几天,去大荔看望了姑一趟。

姑在大荔许庄附近,她的工作单位是渭地农垦职工医院,所以顺着这个名称很快就找到了姑。姑穿着白大褂戴着听诊器正在给病人诊断,一看是我马上严肃地当机立断,让我在外边稍等片刻。诊断完毕后姑出来,喜笑颜开地把我领到了他们的家。我见到了姑夫以及两个小表弟,看得出我的到来姑一家很高兴,尽管我给她连一分钱的礼物也未买。我当时穷学生实在是没有办法,再说当时我也不懂最起码的理势。

怀念淑娴姑(外4篇)

姑姑满腔热情地用花生来招待我

姑夫当时正直英年,给人的印象比较严肃话不多,缓缓地吸着烟,姑忙里忙外喜眉笑眼地给我们做好吃的。对于我的学业她问这问那,对于我的未来她说这说那。姑同我谈论着评说着我们村中的人和事,看得出来我的到来她很高兴。第二天,姑把我引到商店给我买了一件雪白的很时髦的半截袖衬衫。晚上我睡了,姑连夜给我洗了衣服。第二天早上,我穿上了姑洗的一身特别干净的衣裳。姑劝我不要吸烟,大概她发现了我口袋里面角落残存的烟丝,可那时已经晚了,我已经学会了抽烟,只是未敢在他们面前抽。唉——!

我要走了,姑又给我拿了10块钱搭车与零花(那时的10块钱相当于现在的100元),还还给我拿上了路上吃喝的东西。姑恋恋不舍地把我送到车站,直到我上了车她看不见我。隔着玻璃,我看见了姑,她正举着手绢……

(1)咖啡的想象

平生长这么大,可以说是基本上没喝过咖啡。只是有一次,从西安东大街走过,发现有人卖咖啡,出于好奇,便买了一杯,喝后感觉与红糖水没什么两样。估计是假冒伪劣。以后直到现在,再没喝过,也没见别人喝过。真正见到别人喝咖啡,那只能是在电影电视以及书报杂志中。

在我的印象中,总以为咖啡,那是城市有钱有闲阶级茶余饭后聊天时的养口珍品。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平民百姓来说,那只能是过屠门而大嚼的奢侈品。鲁迅不是不喝咖啡,但鲁迅之所以成为鲁迅,按他的话说,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读书与写作上,所以才成就了看起来很聪明很天才的鲁迅。巴尔扎克嗜咖啡如命,他创作的灵感全部源于咖啡的刺激,但其宝贵的生命也终结于咖啡。正所谓成也萧何而败也萧何。

记得小时,我问嗜茶如命的父亲,咖啡是什么呢?父亲就说,咖啡是一种很高级的饮料,效果比茶还厉害,睡前千万不敢喝,否则一夜都睡不着,非常痛苦。我问父亲喝过咖啡没有,父亲说咱穷汉人哪能喝这么贵重的饮料呢?我问父亲咖啡是啥味道,父亲想了半天,忽然看着他喝着的浓茶说,咖啡就是我喝的这杯浓茶再加进半勺白糖,说着,父亲就把他喝的浓茶给我倒了一小杯,又放了一点白糖,然后笑着说,孩子,这就是咖啡,喝吧。

我慢慢品尝着这浓浓的红红的黄黄的稠稠的液体,感到苦苦的涩涩的甜甜的香香的。喝完了这杯饮料,我禁不住好奇地问父亲,咖啡也像茶一样泡着喝吗?父亲也非常有趣地说,不是不是,咖啡要用锅来熬制。怎么个熬法呢?父亲说,首先要把咖啡的种子放到锅里像炒黄豆一样炒熟,然后铺在案板上,用大瓷老碗来回滚动碾压成粉末状,然后把清清的泉水烧至沸腾,再把粉末徐徐地倒进锅中,用勺子不断地搅拌均匀,熬上五分钟,再加进去少许白糖,舀出来就可以趁热喝了,这就是咖啡的具体做法。父亲讲得声情并茂,仿佛他成天制作咖啡,也仿佛他一天三顿喝咖啡似的。

我越听越有兴趣,不由得问父亲,那人们为啥都爱喝咖啡呢?没想到父亲反问我道,那我为什么爱喝茶呢,你为什么爱喝糖水呢?我笑着说,甜啊,喝了就不渴了。父亲哈哈大笑说,对啊,咖啡既苦又涩还甜更香,他的味道多种多样,吃饱了饭喝足了咖啡,人们头脑非常兴奋,人非常精神,劲特别大,疲劳恢复的特别快特别好,所以有事没事,人们都喜欢喝咖啡,就像我非常爱喝茶你非常爱喝糖水一样喽!

我对父亲说,为啥外国有咖啡而我们中国没有呢?父亲笑着说,中国的水土不适合长这种树嘛!我又问道,爸爸,喝咖啡的人在咱们农村为啥特别少呢?父亲忍不住笑了,咱农村人可怜没钱喝不起呀!“啊,原来是这么回事!”我在心里悄悄地说。父亲接着说,城市里面,那些有钱有闲阶级,每天都喝,每顿都喝,就像咱们一天三顿喝白开水一样,他们不但喝,而且家里还有一整套制作咖啡的专用工具呢!制作咖啡,盛有盛具,炒有炒具,磨有磨具,煮有煮具,饮有饮具,这一整套设备工具非常讲究,少说也成百上千元哪,咱们平民老百姓怎能置办得起呢?不要看这小小的一杯咖啡,不是随便能喝得起呢!所以,我看你还是好好发奋读书吧,书读成了,人挣钱了,就可以天天制作咖啡,天天喝咖啡了!否则,只能欣赏别人喝了……

与父亲这番对话,过去了三十多年后,我终于挣钱了,虽然挣的不多,但居然也买得起制作咖啡的那一整套设备工具了,也不惜重金买到了货真价实的咖啡种子,在我们全家用精致的饮具第一次饮第一口之前,没想到父母的遗像却成了我们一家人深情注视的焦点。

女儿为奶奶敬献了一杯,儿子为爷爷敬献了一杯……于是我们全家人面对遗像举杯同饮……我想,此时此刻此地此情此景,要是父母都还健在,那该有多好啊!

唉,世上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阴差阳错而残酷无情。

(2)遗风之断想

六爷与六婆一生养育了四男三女,共七个儿女。这是农村典型的多子女家庭。

六爷与六婆,从旧社会到新社会,从土地承包前到土地承包后,让人敬重的是他们特别能劳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下苦、特别能舍得出力流汗。在干活方面,不管是给集体干、还是给自己干,一生如一日地绝对不会弄虚作假。他们的儿女自然而然地、天经地义地、无上荣光地、继承了他们的这一光荣传统,并且将它发扬光大。

怀念淑娴姑(外4篇)

六爷六婆一家人在三伏天日子里的夜晚

儿子里边老大叫答,来老二叫答义,老三叫答运,老四叫答文,什么重活、什么累活、什么苦活、什么脏活、什么技术活、什么没人干的活,对于他们来说那简直是小菜一碟,根本不在话下。有其父必有其子,老三答运在走路这一方面,简直把他爹跟神了。你和他一起走,你不小跑还撵不上他呢!不信你试试。

我时常想,作为一个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农民子弟,如果学业未成,那就要老老实实地踏踏实实地、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不仅要会干能干而且还要爱干,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父老乡亲的认可与敬重。如果你是农民子弟,却天天衣帽整齐、衣冠楚楚、衣服崭新、西服革履、领带飘飘、好吃懒做、好逸恶劳、拈轻怕重、不务正业,那么这就是人人厌恶的二流子了。

大凡每个村子至少都有一个二流子,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天上不会掉馅饼,没有人能随随便便的轻易地成功。表面的鲜花与掌声所簇拥着的无限的风光,掩饰不了背后那本心酸的血泪之账。连陈忠实都直言不讳 ,他那满脸皱纹的纵横沟壑,其实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深仇大恨。

故曰,无论干什么,都要老实踏实地出大力流大汗。只有如此,才能在出不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3)余孤的病逝

那天12点放学后,把电动车骑到自己家门前,恰好碰到了即将80岁的荷香姐,没等我说话,她第一句就是,把选运死了!我大吃一惊,把选运死了?

她说昨天傍晚在岭上翻地死在地里了,我赶忙说是不是在地里跟人打架被人打死了,姐肯定的说,不是的!肯定是得了啥紧症死的。昨天傍晚翻地死在了地里,没人知道,在地里冻了一夜,今天早上才被人发现弄回来的!你看可怜不可怜?我说家里就他一个人?姐说,媳妇娃都在西安打工,家里就他一个。我说,他的尸体现在在哪?媳妇娃都回来了没有?姐说都回来了。我说他妻子一定悲痛欲绝吧?姐说那还用说?

等到我17点放学碰到了6队的石头,石头说把你队(3队)选运死了,我说我听人说了。石头说早晨才被他寻找车拉回来了,(选运)脊背都被什么东西咬烂了!人已经冻硬了!你看可怜不可怜?

选运我叫他叔,是一个65岁左右的男人,他姓余,他这个姓在我们村就他这么一家,是解放前从西北方向的什么地方迁移到我们村的,他父亲那个人非常好,66年的“文革”闹得最凶的那一年为我们水磨村掏井光荣的牺牲了,当时选运只有十五六岁。凡是我们水磨村的人,都知道他父亲余多爷(姓名是余焕文)是为水磨村父老乡亲的吃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的!

选运叔这个人,因为他是余多爷唯一的一个男孩子(余多爷终其一生也只有这么一个孩子),是独子,所以人们叫他(选运叔)余孤,而好多人不知道这是啥意思,就把余孤教叫成了愚公移山的“愚公”,从此大家都这么叫,而选运叔也不知知道不知道这两个词的意思,选运叔也是个初中毕业生,有人说他还上过几天高中。

他会吹笛子,笛子吹得非常好。特别是当学生的时候,特别是结婚之前的那个时候,在热天的傍晚的清风明月中,他常常站在很高的地方,把笛子从傍晚的七八点一口气不歇的一直吹到九十点,夜又深人又静,那笛子清脆悦耳宛转悠扬缠绵悱恻如泣如诉,一吹就是十几年!但结了婚以后再也没听他吹过,不知那支长长的令他回肠荡气的千肠百转的须臾不可离分的心爱的笛子,在半个世纪以后的现在还在不在?

余孤这人长得不瞎,光眉画眼的,还曾当了一回群众演员,那是大队演出《沙家浜》时,余孤扮演的是新四军伤病员,在芦苇荡里和其他的战士站成一排,肩并肩手挽手,和他们前边的郭建光一起一边唱着一边跳着《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所以说余孤是演过戏的,要是长得三棱暴跳的人家演戏能要他吗?再说他会吹笛子懂音乐乐感很强啊!再加上长得也不瞎,怎能不适合不会演戏呢?但余孤的为人绝对不能同他父亲相提并论,他父亲大公无私舍己救人不拘小节心直口快,而他的儿子余孤呢?据别人说喜欢夜游,而夜游的目的只不过是捡些破烂而已,他就这么个与众不同的人!但余孤还是有本事的,他会修理自行车,而且还是一个手艺比较好的白铁匠。他家盖的平房楼房就是他的妻子给他供下作他一个人慢慢粉完的,光这一项就节约了不少钱。

余孤很少同大家聊天,喜欢独来独往,更喜欢夜晚一个人幽灵似的在村内村外夜游症似的胡球转悠……余孤的妻子我叫婶子的,是一个里里外外过日子非常能行的人。余孤的三爸是西安兴庆公园的电工,在兴庆公园干了一辈子,是一个待人非常热情友好诚恳实在厚道的好人,口碑极佳!兴庆公园不管哪个年代的工作人员没有不认识他的,都把他亲切地称为蓝田的老余!

(4)密英及其母亲

早晨急匆匆地从密英门前经过,密英招手并叫住了我,当我来到她门口,密英却拿出了一件半截袖衬衫,说她孩子胖了穿不上了,顺便就送给我。她让我脱掉我的半截袖,穿上她的这件。我穿好后,她比较满意地说,稍微有些宽大,其实也没什么。她在我背后扯了扯,就说行了好了你走吧。我只是一个劲得地好好好,连一个谢谢都没说。回家来妻子说你买了一个半截袖,我说哪里,密英送给我的,妻子只是高兴地笑。

按辈分密英叫我舅,但她跟我同年等岁,小学初中高中都一直几乎同班同学。密英一家,人家日子好,说穿了人家不缺钱,最起码能挣会花,所以她及其她娘家妈,经常时不时地周济我们全家。

所以当我骑着破旧的加重28从她门前经过时,有好几次她要把她家较新的轻便自行车送给我。我说我家里有自行车,总共三辆自行车,密英说那你为啥要骑这辆破旧的加重?我说你不知道,我三辆车,这辆坏了骑那辆,那辆坏了骑这辆,骑来骑去只有这辆破旧的加重还可以凑合。密英说原来如此,说到底你只有这辆加重能骑,算了吧,我给你一辆,现在你就骑回去。我说我准备修我那两辆,修好了我就三辆了,只是现在几乎无人修自行车。密英说你不要,我就卖破烂了。我说那多可惜,留着说不定还有用,但我不能要你的。密英有些烦躁地说,你这人真怪,好心好意给你个东西,你都不要,不要走吧。

在我父母患病的两三年中,密英她母亲我叫她姐,经常隔三差五地带着好吃好喝的来看望,热天送来西瓜,冷天送来火晶柿子、牛奶,还有大米、软香酥、月饼,以及过年用的年画、春联、挂历、衣物、鞋袜等,就更不用说送来她地里出产的各种各样的蔬菜。

密英及其母亲这两家,人家的日子红火,不缺钱。但有钱的人多了,百分之九十九都越有钱越吝啬。唯有密英同她母亲这两家,时常隔三差五地用她们热乎乎的爱心,来把我们贫寒的全家经常牵挂并温暖。这样的人真少,这样的人真好,这样的人健康长寿,这样的人永远不老。

2021、8、水磨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大荔   蒲城   姑夫   鲁迅   水磨   浓茶   糖水   笛子   西安   白糖   傍晚   师范   自行车   父亲   咖啡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