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澜:大女生》① | 一间自己的房间,是女人最好的修炼场

《杨澜:大女生》① | 一间自己的房间,是女人最好的修炼场

女人这两个字,似乎总与“小”联系在一起。


身材:娇小;力气:弱小;遇事:胆小;姿态:小鸟依人;还有小心眼、小性子、小女人、小媳妇……


而本书作者杨澜,却结合自我认知、自我成长和情感关系等种种话题,写下了从事媒体行业三十年以来,关于“大女生”的思考。


但,究竟什么是“大女生”呢?就让我们跟着作者的笔触,探寻个究竟吧!



《杨澜:大女生》① | 一间自己的房间,是女人最好的修炼场

从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开始



大约100年前,英国作家艾德琳·弗吉尼亚·伍尔夫在被邀请就“妇女与小说”的主题撰文时写道:


“一个女人如果想要写小说,一定要有钱,还要有一间自己的房间。”


在这样一间屋子里,你“用不着慌,用不着发出光芒,除了自己以外,用不着做任何别人”,而且,“不会被搅扰”。


那时的英国中产阶级女性,如果想要写作的话,只能在全家人共用的起居室里。其间家人、用人进进出出,各种杂事琐事打扰,根本不可能有完整的时间写作。


况且,20岁左右,她们就已经嫁人,很快便有了孩子,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孩子,把时间占得满满的。


她们的经济来源先是父亲,然后是丈夫,男人赡养女人,女人侍奉男人,女人是男人的财产。


女人比男人穷,受到的教育有限,接触外部世界的机会少,这都影响到她写作的自由与完整。


伍尔夫说,假设莎士比亚有一个同样才华横溢的妹妹,她也没有机会创作那些优秀的剧本,还可能因为她的多愁善感而送了性命。


对于伍尔夫来说,一间自己的房间,意味着精神独立的自由空间。


她说:“我只想很简单、很平凡地说,成为自己比什么都要紧。”


我第一次拥有属于自己的房间,大概是14岁那年,之前只能住在“筒子楼”的父母,终于分到了一套小小的二居室,在六层,没有电梯。


因为没有多少家具,搬家没花太多时间,我在旧房里吃了早饭上学,等放学回家时,已经被领进了新公寓。


喜气洋洋的父母推开一扇门,对我说:“从今天起,你有属于自己的房间了。”


这是一个只有七八平方米的空间,一张单人床,一张书桌,一把椅子,一个书架,已经把它撑得满满当当,衣服只能放在一个箱子里,靠床脚放着。


我的小心脏怦怦直跳:“我们家太高级啦!”居然能给我一个独立的房间!


《杨澜:大女生》① | 一间自己的房间,是女人最好的修炼场


细心的爸爸给我的书桌上放了一块大玻璃,这样可以保护桌面,玻璃板下是我字迹工整的课程表,从周一到周六排得满满当当。


高考已经恢复,考上好大学就是我的目标。当时大学录取率只有10%左右,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知识改变命运。


“高考前人人平等,靠真才实学,女孩子也一样。”父母这样说。



《杨澜:大女生》① | 一间自己的房间,是女人最好的修炼场

属于我的自由



吃完晚饭,我就关上房门,专心做功课,桌子上堆满了各种习题和卷子,不过,我还是挤出时间读几本自己喜欢的小说。


那时的梦想,就是有一天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在这间朴素的小房间里,我慢慢搭建起自己的心灵世界,我就是我,是独一无二的。


一旦有了自我认知,就不再浑浑噩噩、虚度年华了,一生都会有一种适度的充实感和价值感。


时间到了2012年,女儿12岁生日那年,她一把将我拽进她的房间,向我宣告了独立。她从此有了属于自己的房间,并很快把它填满了自己喜爱的东西。


心理学家爱德华·霍尔提出了“人际空间”理论,认为空间距离是人际关系的体现,即使是最信任、最亲密的人之间,也是需要私人空间的。


爱,是有边界的,作为母亲,必须清楚这一点。


在我与吴征结婚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没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随着居家条件的改善,首先增加的是老公的书房。


父母有自己的房间,孩子有自己的房间,我呢,只在主卧里摆了一张书桌,兼了梳妆台。


因为没有独立的书房,我就常常在客厅里读书、画画。


儿子上小学时写作文,说他之所以爱上绘画,是因为看到妈妈挺着大肚子(正怀着妹妹),坐在起居室的床前,聚精会神地画窗外的海棠花。


后来,儿子选择了视觉艺术作为大学的主修课程。


但,我终究想要一个自己的房间,直到8年前搬了新家,我在卧室旁边留了一个与我少女时代房间差不多大小的房间,作为自己的书房。


《杨澜:大女生》① | 一间自己的房间,是女人最好的修炼场


在属于我自己的房间里,可以不受打扰地读书、写作、策划下一个节目或文旅演出。


也可以不慌不忙地点上一支沉香,泡一壶茶,或者铺开纸写写毛笔字,抑或什么都不做,发发呆。


窗外有盛开的月季花,硕大而鲜艳的花朵,视线里还有一棵柿子树,秋天里金黄的柿子压弯了枝头,惹得附近的喜鹊时时光顾。



《杨澜:大女生》① | 一间自己的房间,是女人最好的修炼场

“为什么要回到18岁?”



有人问马云,愿意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回到18岁?


马云答,所有财富。因为18岁时拥有充沛的勇气、梦想和无限可能。


如果有人问我同样的问题,并且暗示女性应该更愿意付出代价,以恢复青春,我会反问:“为什么要回到18岁?”


18岁的滋味我已经经历过了呀,再过一遍不见得更新鲜。如果可以改变什么,可能是想拥有一场青春期的恋情吧。


可即便18岁的青春留下了这么一点遗憾,我也不打算哭天喊地地回去。


青春的残酷在于,即使没有那么多束缚,你也不知道该往哪里去。


迷茫、困惑,莫名其妙的感伤和愤怒,被荷尔蒙搞得一会儿意气风发,一会儿怨天尤人。


马克·吐温说得好:“如果我们能在80岁出生,然后慢慢走向18岁,生活将幸福无比。”他指的,就是80岁的智慧,18岁的身体吧。


不过,有部电影叫《本杰明·巴顿奇事》,讲的就是一个男子逆生长的故事。


时光逆流产生了许多奇遇,但终究是以另一种形式的残酷与至爱失之交臂。它想告诉我们的是,时间无论朝哪个方向流淌,我们拥有的只有当下。


2020年9月4日,我应邀主持芒果TV《乘风破浪的姐姐》成团之夜。这档30+岁姐姐们的女团真人秀,成为这一年最火爆的节目。


《杨澜:大女生》① | 一间自己的房间,是女人最好的修炼场

《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季》无价之姐


2020年有太多大事发生,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中美关系每况愈下,经济衰退超过70年前的大萧条……


相比之下,30位年龄30+的女艺人参与一个唱跳组合的选秀,有那么重要吗?


我想这个节目的走红,带动了一些社会话题的讨论:


女性的价值由谁来定义?年龄是女人的禁忌和魔咒吗?你愿意在多大程度上活出自己,又情愿为此付出多少努力?


每位姐姐在练功房、在舞台上走出舒适圈、突破自己、创造可能的努力,的确非常励志,不过,让我最动容的,是她们面对亿万人,坦然地说出自己的年龄,突破焦虑和禁忌。



《杨澜:大女生》① | 一间自己的房间,是女人最好的修炼场

不惧年龄



不知多久了,年龄依然是女人的禁忌,人们在社交中,不贸然询问女人的年龄,而对一个女人最大的恭维就是:“您看着比实际年龄年轻多了!”


逆龄、冻龄、少女感几乎成为一种执念。有年龄危机感的可不只是中年女性,30岁的女性就已经有了。


年龄的羞辱往往与结婚生子的期待有关。


“你都30了,还没嫁人?”“你都35了,还没有孩子?”


女人“应该”完成这些人生大事的时间窗口实在太短了,好像需要奔跑着从门缝中侧身闪过,绝对高难度!


问题是,这些事不是女人仅凭自己意愿就能完成的。


《杨澜:大女生》① | 一间自己的房间,是女人最好的修炼场


与之相比,男人做这两件事的时间窗口,就要宽阔得多,从20岁到70岁,社会都能接纳,而他们几乎都选择更年轻的女性。


原来,女人的年龄与婚姻“市场”里的定价有关,与对于男性的吸引力有关。可是,年龄不是应该首先跟我们自己的人生有关吗?


那年18岁的女儿悄悄对我说:“妈妈,我很羡慕你,你有那么多经历,有那么多朋友,还有那么多热情。”


我搂着她的肩膀说:“等你到了我的年龄,就会明白,只要你不辜负时间,时间也不会辜负你的。”


2020年8月,我与埃隆·马斯克的母亲梅耶·马斯克在一个云上论坛相遇。


她70多岁了,当别人问她是否害怕年老时,她哈哈大笑说:“不害怕,因为我太忙了,根本没有时间去害怕。”


其实,她30多岁的时候,才鼓起勇气,带上三个孩子离开了家暴的丈夫,靠打零工养活自己和孩子,还进修学习成为营养师和咨询师。


在60岁时成为超模,以银发形象独步江湖。


她说自己20多岁的时候不够勇敢,总以为忍气吞声可以息事宁人,甚至认为是自己不够好,才让丈夫如此对待自己。


是时间给了她勇气,给了她智慧,终于面对内心真实的渴望,活出了自己的人生。



结语



今天,我们读到杨澜关于女人应该努力成为自己,且不惧年龄的思考。


在她看来,人生由我,是一种态度,是一种选择,与年龄无关,女人一旦拥有这样的勇气,那么,无论什么年龄,都可以是最好的。


关于女人的幸福,杨澜又会有怎样的观点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房间   女人   用不着   书房   禁忌   勇气   姐姐   年龄   父母   独立   女生   孩子   时间   女性   男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