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年长后过日子感觉快似飞箭,而孩童的时光总慢如蜗牛?


为何年长后过日子感觉快似飞箭,而孩童的时光总慢如蜗牛?

小时候的我们总有一种急切的渴望:希望一夜之间就长大!

但是,长大后的我们,却恍恍惚惚感叹时光飞逝,一切一不小心就恍如隔世!

主观感受告诉我们,时间似乎变短了,日子过的飞快。

但是,当我们凝望头顶上的时钟正在以300万年误差1秒的精确度运转时,我们知道,这一切只不过又不是不靠谱的主观感受。

这是人类大脑对于时间长度感知上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是怎么造成的呢?

对此,科学家有着自己不同的见解,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


为何年长后过日子感觉快似飞箭,而孩童的时光总慢如蜗牛?


时间占比理论

该理论由哲学家保罗∙珍妮特提出。

该学说的大致意思是说,人类成长的自然过程,导致了对时间感知的差异。

比如,当你3岁时,1年时光就占到你人生长度的1/3,但是,当你30岁时,1年时光就仅仅占到1/60。

换句话说,大脑就好比一台不停歇的摄像机,在拍摄内容越来越多时,相同1秒时间下的内容就可能变得微不足道——因为内容实在太多。

为何年长后过日子感觉快似飞箭,而孩童的时光总慢如蜗牛?

而这种感知占比上的差异,就造成了人对一些信息的记忆程度降低,时间就似乎变得更快了。

这种观点,在很大程度上是具有说服力的,这也符合人的大脑的运作机制。

但是,这种观点可能并不是能解释所有的问题。

比如,在该观点下,它是将人所感知内容全部做均态考虑的,而实际上,人的一生是起起伏伏的。

有的岁月故事,总会给人深刻印象,而有的微不足道。

而这种感知,也就造成了主观上对其感知的差异。

也是基于此,有人提出了新经验缺乏的学说。


为何年长后过日子感觉快似飞箭,而孩童的时光总慢如蜗牛?

新经验缺乏学说

所谓新经验缺乏学说,是生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观点,他对于保罗·珍妮特并不完全认同。

同样,他也支持“问题”出在大脑感知上,只不过他并不认为和年龄密切相关。

詹姆斯认为,人长大后之所以会感知时间流逝变快,是因为人们对于大脑获取新内容的缺乏所导致的。

在年少时,所有东西都是新的,所以无时不刻都在处理各种信息。

但是,长大之后,人们对大脑的训练就降低了,新知识开始变少。

为何年长后过日子感觉快似飞箭,而孩童的时光总慢如蜗牛?

而新经验的缺乏,就是导致人感知时间飞逝的原因。

此外,詹姆斯还认为,人在处理事物时,往往会非常专注于“第一次”。

比如,第一次上学、第一次恋爱、第一次成家、第一次为人父母...

这些第一次都是全新的体验,是未知的新经验。

大脑对于第一次的内容会留下强烈的信息记忆,而以后相似的信息就不再容易激活感知。

换言之,在人的神经中枢系统中,有很多神经传导递质,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来感知信息和塑造记忆和感知信息,比如多巴胺等。

当外界需要处理的信息越少,多巴胺等就分泌越少,自然感知时间就越快。


为何年长后过日子感觉快似飞箭,而孩童的时光总慢如蜗牛?


时间压力学说

除了前面两种观点,还有一种时间压力学说的观点。

该观点认为,人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和其他信息感知是类似的。

如果人们不去主动刻意留意时间流逝,就会造成时间飞逝的错觉。

而人处在压力状态下,非常容易减少将对时间的感知。

简单举例,当人们压力越大时,此刻他们主要的精力用在处理紧急事务上,自然对时间的感知的注意力就越低,所以就会感觉时间过得飞快。

为何年长后过日子感觉快似飞箭,而孩童的时光总慢如蜗牛?

对此,有学者专门做了个试验。

他们找来一批志愿者,对他们讲述不同时间长度和细节的故事。

然后在讲述之后,让他们填写对时间流逝的感知程度。

结果发现,故事越长,故事的细节越详细,该组志愿者感觉时间就过的越快。

换言之,当人专注于眼前的事,而忘了感知时间流逝,就会产生时间飞逝的错觉。

为何年长后过日子感觉快似飞箭,而孩童的时光总慢如蜗牛?


这种感觉健不健康?

虽然,上面三种学说是目前流传比较广的观点,但是目前其实并没有一个被广泛都被接受的理论。

但是,基本业界基本认为这种“感觉”是一种不健康的现象,是一种加速衰老的表现。

因为你如果有很明显的这种感觉,说明你现在过的生活很“老套”。

你的身体机能正在以一种不可见的方式慢慢在衰退。

为何年长后过日子感觉快似飞箭,而孩童的时光总慢如蜗牛?

你的反应感知速度、思维能力、运动能力等都因为受到的刺激越来越少,正在一点点地滑入深渊。

而且,这个过程是个恶性循环过程。

你越不愿跳出“舒适区”,你就越会陷得越深,陷得越深就愿意呆在舒适区。

可能一晃几十年过去了之后,猛然间发现,自己的生活原本可以变得更加精彩的。

当然,这不是在要求或强迫所有人都要接受这种观点,每个人都有其自身的考虑。

此外,衰老本身也是大自然的现象之一,人类目前根本就无法逆转衰老。

但是,延缓衰老,让每天的生活的“长度”变长,让人生更具充实感,可能是一种更加不错的选择。


为何年长后过日子感觉快似飞箭,而孩童的时光总慢如蜗牛?


该如何做?

态度是人们行为的发动机,是人内在思维的具体体现。

随着年龄增长,人们会习惯于生活在既定的范式。

尽量提醒自己去主动刻意关注和感受生活的每个细节。

不去排斥新事物,尽量不要用自己的喜好去简单或倾向去否定或排斥新事物。

尽量将每一天当作人生的最后一天来过,以此不断鞭策自己。

学习本身就是在尝试新事物,只不过尝试新事物更多像是在体验意味。

而学习则需要更多系统的精力来完成它。

学习是一种更高强度的尝试,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建议在生活中规划出某一段或某几段整块时间来做特定事务。

如此就可以帮助我们跳出“时间压力”对我们的影响。

平时可以找个安静的地方,坐着或躺着,进行冥想。

比如,将注意力放在感知你的呼吸,然后心里默念几十秒。

如此反复,每天花上十几分钟。

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发现自己注意力会更加专注,效率也可以提升。

为何年长后过日子感觉快似飞箭,而孩童的时光总慢如蜗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詹姆斯   保罗   飞箭   多巴胺   学说   孩童   蜗牛   衰老   过日子   新事物   长度   大脑   差异   观点   时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