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这个古老叫法您那里有吗?老大憨来老二精,三邪四儿潮闹五更

老大憨来老二精,三邪四儿潮闹五更(jing,一声),瞎五小六满天井,熊孩子们乐融融……

小时候,经常听邻家爷爷奶奶说这家的孩子,那家的孩子,这个顺口溜儿就是他们最常用的口头语。儿时的记忆已经不那么准确了,随着那一辈人的相继辞世,这些顺口溜似乎也要随他们而去。

山东这个古老叫法您那里有吗?老大憨来老二精,三邪四儿潮闹五更

来源网络

幸好思有余,随而笔记之。这个顺口溜在寿光其他村庄并无很广的知晓性和流传性,却单单在我们村的老一辈们口中流传。其来历,与我们村明朝进士李时渐有关。

据说,李时渐是明朝的一位清官,因陷害辞官回家,村里的乡绅仰慕他的才华,赠予了几亩薄地以养晚年,李时渐去世后墓葬我村,还立有进士碑,惜今墓无存,碑亦不知其踪。民国《寿光县志》载,明陕西安察司副使李时渐墓在县城西南七里燕家庄。另据了解,李时渐是一名抗倭有功的名臣,且文笔精湛,著有《三台文献录》,其作品亦被纪晓岚编撰的《四库全书》收录。

山东这个古老叫法您那里有吗?老大憨来老二精,三邪四儿潮闹五更

寿光市圣城街道燕家庄村碑(网络)

村里的老人们说,进士墓他们也并无多少记忆了,燕家庄历史悠久,明朝立村,而再往前数,则是北魏时期《贾思伯墓志铭》的说法:“东有庞田北有公孙”中庞家庄的故址了。我小时候爱听“古儿”,记忆中有老人们对我说过,村南曾有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大家主的墓田,出土过很多文物,墓田叫贾氏墓田,出土的棺材里装满了水银,棺材里的尸体栩栩如生。

我今年访过80岁以上的老人数名,他们的记忆中,李时渐的墓应该是在村里老戏台子附近,至于进士碑,更是没有听说过。

所以,与明朝进士李时渐有关的,除了各地方志记载的,就是这段快要湮没在历史之中的顺口溜了。

山东这个古老叫法您那里有吗?老大憨来老二精,三邪四儿潮闹五更

燕家庄400余年的老槐树(网络)

在封建社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家家孩子众多,每个孩子也就有了不同的性格。据说晚年的李时渐过着耕读传家的生活,因为博学,所以经常引来大批大批的孩子们来听他讲故事,有一天,村里一户佃农的六个孩子除了老大以外,齐刷刷地来到了李时渐的家里听故事。

李时渐问老二,你在家里排行老几啊?老二说,我就是老大!老三斜了老二一眼并没有说话,而老四却大声高喊,那是我二哥。老五漫不经心地摆弄着狗尾巴草,仿佛世界与他无关。小六子早就坐在马扎上迫不及待地说,李爷爷,你别说别的了,我要听程咬金的故事。

山东这个古老叫法您那里有吗?老大憨来老二精,三邪四儿潮闹五更

银杏环绕的燕家庄秋景

李时渐没再多说,讲起了隋唐英雄的故事,可还没等故事讲完,老二早不见了踪影。故事讲完了,老三见他们往西走,自己个儿却往西去了,老四则是背着小六,牵着小五,也不嫌累,嘴里唱着歌儿高高兴兴往家走。

李时渐感慨,老大早早就跟着父母挑起了家里的担子,所谓“小子十一,自挣自吃;闺女十三,自做自穿”也就是说的他们吧;老二则是在蜜罐子里长的,老大做错了受罚做对了有赏,他都看得一清二楚,所以精得很;老三性格里有些古怪,上不上下不下,活儿也干不了,也不是最受宠的,所以独来独往,露出了一股子邪气;而老四,上有兄姊安排而下游弟妹照顾,少做了手气,多做了又被他人邀功,像极了寿光方言的“潮吧”;至于老五老刘,则是家里的小宝贝,即使家境并不富足,也有年龄优势,老五更像个瞎子,不闻不问,六往往被称作小,自然得到的帮衬最多。所以,总结起来,就是老大憨来老二精,三邪四儿潮闹五更(jing,一声),瞎五小六满天井,熊孩子们乐融融……

山东这个古老叫法您那里有吗?老大憨来老二精,三邪四儿潮闹五更

燕家庄秋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寿光市   格里   公孙   寿光   五更   明朝   秋景   叫法   顺口溜   进士   山东   晚年   村里   古老   家里   记忆   孩子   美食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