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的特点是麻辣?这是大众对川菜最大的误解

我自出道以来,一直被贴了一张标签——川厨,以致于后来学了宫廷菜,仍然如此。就算在宫廷菜的师门里面,师兄们都似乎认为我非嫡系,他们也许觉得我是川厨,只是到宫廷菜去进修,我只是函授生。种种表象,其实只是传递一个信号:大家喜欢川菜,于是希望身边人有川厨。

因为这个原因,我老是被问:“川菜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刚开始,我不知道怎么回答,因为不能回答是麻辣这么低水准的答案,有辱门风。被问得多了,也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也开始追根溯源,才发现,麻辣是大众对川菜最大的误解

川菜的特点是麻辣?这是大众对川菜最大的误解

国宴头菜-仔鸡豆花

中国人有个习惯,说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先从历史说起,其实把川菜特点的历史演变搞清楚后,对川菜的了解会更透彻,对川菜的烹饪也有更深的领悟。

花椒,以前多为药用,皇室用其刷墙防虫;辣椒,明末才传入中国,因此被叫做“海椒”。1909年出版的《成都通览》中收录的1328道川菜中,辣的菜寥寥无几;1959年根据川菜名师范俊康、罗国荣等口述整理的《北京饭店名菜录》中,打头阵的川菜143种,麻辣的也几乎没有。那么,问题来了,以前的川菜是什么样子?

川菜的特点是麻辣?这是大众对川菜最大的误解

川菜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在汉晋时期,古代川菜成型,以“尚滋味、好辛香”为特点;唐宋时期,川菜馆遍布京城,以“物无定味,适口者珍”为特点;明清时期,川菜形成了“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特点;到了民国,川菜才拥有“清鲜醇浓、麻辣辛香”的标签。

首先,川菜是以味为首,对香辛料的运用非常之广,这得益于天府之国的物产富饶。以川式卤菜举例,他的特点与北卤和潮汕卤的最大区别就在于香辛料的大量使用,而且还有一种神秘感,所以,四川人给予卤料另一个神秘的名字——卤药。除了卤菜之外,很多烧菜和炒菜也加入香辛料,但都让你感觉不到浓郁的香料味。大量的香料堆砌,却没有香料的喧宾夺主,一切都那么恰到好处,这是川菜与北方菜加香辛料的区别。

其次,川菜讲究“物无定味,适口者珍”,师父在教我们的时候说的是:“烹无定法,适口者珍”。站在烹者的角度,我觉得师父说的更有道理。师父生前常给我们传授一个理念:“我用番茄酱烧麻婆豆腐给外国人吃,行业很多人都批评我,但是食客喜欢……菜是做给食客吃的,吃的人喜欢就是对的……但是,你遇到四川人,你用番茄酱烧麻婆豆腐就论罪当诛了。一个真正优秀的厨师,他一定是把自己放低,放低的前提是你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富的阅历。”

另外,川菜以“味多味杂,极擅变化”著称,同一种食材,多种烹饪手法,多种味型,层出不穷。曾经有人说淮阳菜注重器皿,如果一桌淮阳菜,器皿出现了撞衫就不是淮阳菜;同理,一桌川菜,如果味型有撞衫,那绝不是正宗的川菜。川菜,七滋八味九香,24个基础味型,58种烹饪技艺,3000多道传统菜式,味道的多样化、复杂化是其他菜系所不具备的。试问当今川厨,还会用多少种技艺?还会调多少味型?还会做多少菜式?。

川菜的特点是麻辣?这是大众对川菜最大的误解

蒜泥白肉

那么,评价一道川菜好坏的标准是什么呢?一定是要记住四个字:“清、鲜、醇、浓”,无论什么样的菜式,包括重口味的江湖菜(重麻重辣的菜),那都必须基于一个前提:以清鲜醇浓为底味。如果按这个标准来看当今川菜,我们会发现很多川菜不够精细。

所以,恩师对我们提出了川菜的十二字诀:“清鲜见底,麻辣见长,重在味变”。但,看当今川菜现状,麻辣的运用已经无所不及,但都缺乏清鲜见底,更谈不上味变。如同武功一样,麻辣是武,清鲜才是功,“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但当今川菜的现状就是武已经到了穷兵黩武的地步,而功却不被关注。因为没有扎实的“功夫”,所以味变也不能演化和蜕变。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今的川菜是川菜的退步。

川菜的特点是麻辣?这是大众对川菜最大的误解

椒麻三文鱼

川菜作为四大菜系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川菜的特点应该将四个历史时期的特点融为一体,给大家展现出厚重的历史感和匠心独具的创造性。

“苦练二十四味,川菜事半功倍”,与所有川厨共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3

标签:淮阳   川菜   麻辣   卤菜   适口   番茄酱   大众   菜系   食客   器皿   香料   师父   宫廷   误解   当今   时期   美食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