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昆明记忆:童年时的煤和“小烘笼”

55年前,昆明的大街、小巷上充斥着造反派用高音喇叭释放出的呼叫“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它是不会跑的,扫帚不到,苍蝇、蚊子不会自已跑掉”。

老昆明记忆:童年时的煤和“小烘笼”

金碧路上,一个手臂上挂着红卫兵袖章的老年人正在把地上的大字报拾到背后的箩筐内,而老人身旁匆匆走过的身着白头褂的医生则顶着“反动权威”的纸糊高帽子。

我那时候年龄还小,只顾自己在路边滚铁环玩,突然间,天上开始飘起了小雪花,为不让父、母亲过多操心,急忙收起铁环,向荣庆里巷子里跑去。

刚进院坝便发现,去火车北站买煤的父、母亲已回到家,挑回来的两大箩筐的柴煤大、小不一地被堆放在厨房门口,我忙抱起其中一块稍小的走进家中。

老昆明记忆:童年时的煤和“小烘笼”

那时候昆明人买煤都要到距离较远的火车北站去,或装进二个大麻袋用扁担挑起,或找辆自行车放上一大麻袋的柴煤推回家,关健是装煤的火车一到站,人们便像不要钱似的拼命冲到站台,把煤块放进麻袋去过秤,说得好听是买,说得难听就是凭劳动力抢。

老昆明记忆:童年时的煤和“小烘笼”

当时父亲虽说40多岁,母亲也是30多岁,父亲多少年当兵打仗把身体锻炼得棒棒的,老母亲则告诉我,抗战时昆女中学生在西山华亭寺住,每天一大早就要到滇池草海洗漱,然后用大木桶挑着二桶水,爬山走过5公里左右的石条路,去华亭寺山上的厨房。

抢到煤后,父母亲便各挑着两大麻袋柴煤回到家里。一路上不说挥汗如雨,但想想也感觉会累得够呛。

后来,每当回忆起这段故事,母亲便会告诉我,当时外公、外婆为躲避红卫兵批斗,只好来到昆明,当时天气颇冷,只能在房内设个火盆以供老人取暖。

我当时还在上幼儿园,身体不太好,遇到冬天更是容易生病,为此,父亲专门去金碧路上鸡鸣桥边上的一个打马掌兼制作煤炉的店铺,请叔叔用铁皮罐头盒为我做了一个小烘笼,即便下雪时,只要拣几块在炉子里烧得通红的煤碴放进去,我也不会被冻着。

这个小烘笼虽小,可还真管事,后来我去布新小学上学,由于教室处于半裸露状态,冬天一到,莫说雪花飘进来,就连冷风刮进教室也够呛,其他同学冻得连笔都拿不住,可我却因为有小烘笼从来没有被冷过、冻过。

一般而言,小烘笼最多只能烧2个小时,遇到此种情况,我便会跑到崇仁街转顺城街的茶铺那儿,看看老板有没有把快烧完的煤倒在垃圾堆旁,有的话,我便会捡上几小块,当然,更多时侯是烧茶炉的胖爷爷把烧得通红的煤放进我的小烘笼里。

老昆明记忆:童年时的煤和“小烘笼”

而后,每逢冬天的夜晚,母亲总会烧半壶开水,装在医院的输液瓶内,放到我和妹妹的床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烘笼   昆明   崇仁   红卫兵   华亭   放进   铁环   金碧   北站   箩筐   麻袋   童年   冬天   父亲   路上   母亲   记忆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