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性之所至,天然而修成,一首好诗,万元稿费,但我却婉言拒绝了


前段时间,偶得一首好诗。

八月酷暑,一日临近黄昏时分,饭后,天低云沉,只觉家中闷热,遂又想出门透透空气。

乘坐地铁来到城北的大明宫遗址公园,此处地广树密,水草丰美,尤其太液池一带,风光格外秀丽。

在水岸边闲走一回,见游人颇多,大概俱为附近之健步客吧,各个轻装打扮,飒爽英姿。

此时天色却愈发昏暗,风也来了,乌云盘卷,气流扰乱,恐是阵雨前兆。幸得手中备伞,心绪未慌,索性立于池畔,仰天静观其变。

须臾雨水至,为阵雨,其势不大。放眼太液池,涟漪点点,水景黯淡,一片氤氲。对岸蓬莱岛,垂柳随风摇曳,枝头隐隐。天色、云色、水色、树色,在疾风洇染之下,如泼墨一般,景致别样诱人。

灵性之所至,天然而修成,一首好诗,万元稿费,但我却婉言拒绝了

值此清凉胜美之所在,引人诗兴大发,偶得佳作一首:

错将玉砚洒青天,

满纸铺成水墨篇。

黯柳略嫌焦色重,

借来细雨润枝尖。

诗名就叫《太液池暮色观雨》。成诗之后,个别字词稍加推敲,当晚便发至微信朋友圈,欲请诸位好友斧正、指教。

灵性之所至,天然而修成,一首好诗,万元稿费,但我却婉言拒绝了

太液池暮色观雨,实景拍摄


余本无才,此是近些年来,自认比较好的诗作之一。通篇为七言绝句,短短二十八字,将暮色下的雨景之美痛快淋漓的展现在纸面当中,读来令人有种身临其境、如入画中的感觉。全诗在书写特点上并未平铺直叙,也不愿就事论事,而是采用了夸张、比喻以及拟人的创作手法,将一副寻常雨景幻化的十分生动、格外出彩。

诗中,首句便大胆的展开夸张比喻,天神(或许正是文曲)误将砚台漏洒于云端,致使人间满眼望去如同一片水墨。之后,又运用拟人手法,为柳树和细雨赋予生命的灵透,枝叶略嫌墨浓,悄然借水润色。一个“借”字,实为画龙点睛之妙笔,将树和雨刻画的活灵活现、飘逸洒脱,也使整首诗的格调更加生动、有趣。

灵性之所至,天然而修成,一首好诗,万元稿费,但我却婉言拒绝了

朋友圈里有位友人是出版商,近一年来正在征集诗作,据说即将出版一本当代青年作家诗集。他看到我的这首作品,第二天一早电话便打了过来。

电话里,朋友的说辞倒是很直接,先来美言几句,再到征集诗作,最后步入正题——预付稿费一万元。他到底是个出版商,说话毫不拖泥带水。

我沉思片刻,稍加考虑,提出能否先看看书稿,然后再做决定。

灵性之所至,天然而修成,一首好诗,万元稿费,但我却婉言拒绝了

过了两天,朋友托人送到书稿,我便静下心来,本想细细翻看。书稿划分几个部分,有现代诗,有近体诗,也有乐府一类的古体诗。作者均为当代中、青年诗词爱好者,也有一些是作协里的青春一代,更有一两位我似乎是有所耳闻的。

我对现代诗毫无兴趣,故而只先草草浏览了近体、古体两部分,总体感觉却不尽如人意。绝大多数诗作形容呆板,缺少生气,遣词造句显得矫揉造作,亦有牵强为之的成分掺在其中。更让人不可理喻的是,书稿中不乏“老干体”,口号、政策喊的异常响亮,寻章摘句、搜肠刮肚的凑字,毫无美感可言。殊不知,诗词是情绪的自然流露和宣泄,所谓 “灵性之所至,天然而修成” ,“好句天然兴致来,云行笔下自徘徊” ,说的正是如此。

到这时我忽然就明白了,该本诗集的质量并不怎么样,沽名钓誉的闹剧占多,我无论如何不能把自己的诗交到这样一本集子里,坚决不行。

于是我找个借口,婉言谢绝了这位出版商朋友的美意。诗,只有托付给懂诗的人,才能放心。至于钱嘛,那一万元的预付稿费,我也不懂,咱更不放心。

一千两百五十九年前,李太白临终时,他那写满一生的手稿,着实让后人痛惜……


更多诗作推荐:

何处枝拂帘影动,清风无意几时邀

题自己烤肉最好吃

长安疾雨雷电

七绝 吃饺子

吃馍,游园

寒秋晨书

随我扬杯三百饮,蟠桃一笑共承欢

七律 寒山冬至

天锡楼咥泡馍 七绝 平水韵

虞美人 椒麻鸡拌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稿费   寒山   雨景   拟人   书稿   诗作   婉言   出版商   阵雨   诗集   暮色   灵性   水墨   天色   比喻   细雨   美食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