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聪不聪明对家长来说重要吗

幼儿园认识3000个字、会背500首古诗是聪明吗?一年级会加减乘除是聪明吗?六年级把初中内容全部学完是聪明吗?

这些在众人眼里的聪明孩子,往往并不是真正的天赋,因为这些都是可以靠后天训练达到的。

真正的聪明,是未来在某一方面有超出绝大多数人的天赋,往往有以下特征:

1、初等教育阶段成绩中等偏上

聪明孩子在小学、初中阶段,成绩不会差。学校常规学习内容太简单了,聪明孩子不可能是差生。

但是,成绩也不会是最拔尖的,更不会是一般老师喜欢的学生。初等教育阶段还没有很难的内容,能考变态高分主要是因为顺应性和忍耐力——听话、乖、无条件服从、在意成年人的评价。

如果要用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聪明与否,至少要到高一。义务教育阶段内容简单,重复训练多,深度思考少。绝大部分孩子可以用刻意训练来弥补智商差距。

聪明的孩子,幼年时期很容易厌烦那些重复的题目,小时候忍耐力和创造力往往是两种相反的能力(不排除极少孩子两方面都很突出)。并且,他们不会非常在意成年人的评价,他们更在意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聪明孩子在个别知识领域的知识量会很快超过成年人,比如下棋1-2年就超过周围成年人,所以他们不会对成年人毕恭毕敬,自然也不是最乖最讨人喜欢的孩子。

当然,不排除有些孩子既聪明、服从度也好,从小到大都是学霸。这样的孩子往往到了大学阶段,甚至工作后,当他拥有了更多自由和决定权之后,会反思、迷茫。有的人继续忍耐爬升,有的可能在30岁之后会像变了一个人。

2、经常走神或发呆

上课走神,走路走神,莫名其妙发呆……大人往往认为这样的孩子不听话、不专注,其实恰恰是因为孩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表现出来像呆头鹅一样。

现实世界中成人教导他们的事情,在他们看来是如此简单和无聊,所以上课上着就走神了,做着作业就发呆去了。但是,只要他想做,就可以迅速把作业做完;只要他想提高分数,就可以迅速提高到平均线以上。

他们会沉浸在一些成年人认为非常无聊的事情,比如画几个月的迷宫,不厌其烦地拼乐高,小人打仗打十几个小时,等等。

3、不容易被说服

什么事都要问为什么,什么规则都要求大人小孩公平;既不容易被小恩小惠利诱,也不容易被大棒打服,总之非常难缠。这种孩子生出来了恨不得塞回去,每天让父母哀叹,为啥别人家的孩子那么听话,那么乖?

但是,不听“没道理”的话,不服从“不公平”的规则,啥事都要打破砂锅问到底,这正是聪明孩子的特质。有以上特质,越长大越会展现出他聪明、独立的一面。

4、不跟风,不那么积极

小时候对于喜羊羊、灰太狼这些卡通没有兴趣,因为太蠢;青春期对于明星没有兴趣,因为太蠢。他崇拜的人,可能是某一领域的绝对强者,也可能是历史上很少人听说过的智者。

社会上流行什么,学校里流行什么,都不会特别热心,这个孩子看上去有点消极。其实是,一方面他小小年纪就能看穿学校里的名利场;另一方面低门槛的荣誉、或者靠家长拉票的荣誉,他看不上。

5、除学习外,另有特别擅长的领域

一个在智商上有碾压优势的儿童,不仅仅在学习方面轻轻松松,也会在其他方面展现出碾压优势。

可能是运动类,不管学足篮排,还是乒乓球羽毛球,他就是学得快;可能是音乐,具有超好的乐感和音准;可能是绘画或动漫,他画画的技巧还很少的时候,就可以画出不雷同的作品。

这世上有从小到大都是学霸的,也有小时候行长大不行的,还有小时候学渣长大开窍的。

您的孩子智商再高,也高不过奥数金奖、高考省状元吧?但是,即使他们,也有被大学退学的,大部分也是平平庸庸。东戳戳,西戳戳,一辈子就过去了。

决定人一生的,智商只占很小一部分,更多是家庭背景。家庭里有没有有见识的长辈,有没有机会在青少年阶段就找到天赋所在,并尽早获得高水平的指导,成年之后有没有机会一直从事天赋之事业,无需为生存而奔波。

与其关心孩子是不是真正聪明,不如关心:家庭有没有爱,是爱孩子还是爱孩子的成绩,家庭内是否有共同学习成长的氛围,是否看待“精神独立”高于“听话、乖”?如果是的话,无论孩子智商高低,都会有不错的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聪明   孩子   作业   忍耐力   成年人   智商   天赋   听话   在意   小时候   家长   阶段   成绩   领域   美食   家庭   内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