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的绿色防治技术,保证马铃薯的质量安全

本文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药剂防治及后期病害防治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凉山州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以期为今后凉山州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马铃薯是凉山州传统优势农作物,是凉山州二半山以上地区最重要的粮经作物。凉山州是四川省马铃薯主产区,截至2019年,种植面积突破20万hm2,主要分布在昭觉、布拖、盐源、越西、金阳等县。凉山州因其独特的自然资源,立体气候条件,一年四季均可以种植,生产的马铃薯薯块大,商品薯比例高,耐贮藏,主栽品种淀粉、干物质含量高,是全国最佳马铃薯种植区域之一。近年来,种植模式不断调整,面积逐年扩大,但管理粗放、品种退化,导致马铃薯病虫害加重。马铃薯病虫害防治中,重化学防治、轻生物防治,盲目使用高毒化学农药,增加用药次数及浓度,导致病虫抗性增强,天敌数量锐减,农药残留量超标,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及质量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凉山州马铃薯主要病害有早疫病、晚疫病、青枯病、黑痣病、炭疽病、疮痂病;主要虫害有蚜虫、蛴螬、地老虎、金线虫、夜蛾。摸清主要的病虫害,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为了有效控制马铃薯病虫害,确保马铃薯质量安全,制定了一套有效的、具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绿色防治技术,现将其总结如下。

1、农业防治

1.1 选用脱毒抗病品种

马铃薯种薯品质决定了马铃薯产量和质量的高低,脱毒种薯脱除了侵染进植株体内的病毒,使植株生长健壮,恢复品种原有的生长特性,有效增产30%~50%,具有早熟、产量高、品质好等特点。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抗病的脱毒种薯,既能减轻病害发生,又能有效增加产量。适应凉山地区种植的脱毒种薯品种有青薯9号、川凉薯10号、丽薯6号、凉薯17、米拉等。

1.2 脱毒种薯处理

精选种薯,提倡小整薯播种。超过60 g的大薯播种前2~3 d进行切块。切块时,薯块至少保留1~2个饱满的芽眼,切块大小以30~40 g为宜。脱毒种薯处理首先剔除有病害的种薯,其次准备2~3把切刀,并置于75%酒精或0.1%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消毒5~10 min。为了保证出苗整齐度,打破顶端优势,以种薯顶芽为中心点纵刀切1刀,然后再分切,遇到烂、病种薯,要及时更换切刀,以防止病菌传播感染。切块后采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草木灰、甲基托布津、吡虫啉、滑石粉等进行拌种,可以预防疫病、环腐病、黑茎病、蚜虫等。

1.3 种植地选择

选择地势高、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力中上的砂壤土田块或坡地种植。凉山州优质马铃薯种植区在山区较多,高山地宜选择阳面种植。忌选前茬为茄科类作物、十字花科类作物种植地,可有效防止病害传染。

1.4 适时播种

凉山州的雨水多集中在夏、秋季,冬、春季比较干旱。夏秋季温度高、湿度大,病害易发生流行,造成马铃薯产量、品质下降,为了改善马铃薯生长后期高温高湿的田间环境,播种时间应提早到2月中旬至3月上旬。但是,高寒地区不宜早播,播种地温过低会导致出芽率降低,增加感染土传病害几率,播种过早,马铃薯苗期易遭受春寒袭击,影响马铃薯的苗期生长。因此,选择适时播种,栽前催芽,实行地膜覆盖,保障苗期生长旺盛,既能增强马铃薯抵御病害能力,也能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

1.5 加强栽培管理

越冬前深翻土地,低温冻死病菌,播种前清除田间杂草、寄生植物、病残薯和隔生薯。精细整地,与玉米、小麦、豆类等作物合理轮、间、套作,2~3年轮作1次,可有效降低土壤中病原菌含量,减轻早疫病、晚疫病、黑痣病的发生。高垄覆膜栽培促种苗早发,减少田间的积水;合理密植,及时中耕培土、除草;现蕾期喷施多效唑,有效控制徒长,保持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均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1.6 施用高效绿色环保肥料

科学施肥,选择高效马铃薯专用控释配方肥作底肥一次性施入,使其养分释放时间和释放量与马铃薯的需肥规律相吻合。延缓肥料释放,减少肥料用量,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追肥量、人工及因过量施肥对环境造成污染。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的绿色防治技术,保证马铃薯的质量安全

2、物理防治

马铃薯物理防治技术主要用于防治虫害,目前有效的物理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3种。一是色板诱杀。据一些研究表明,蚜虫是马铃薯病毒传染的主要害虫。

于蚜虫成虫发生期在田间悬挂黄板150~300块/hm2(25 cm×40 cm),高度高出作物15~30 cm,用来诱杀蚜虫成虫,减少病毒病传染几率。二是使用杀虫灯诱杀。于害虫成虫发生期,在马铃薯田间悬挂频振式杀虫灯,一般0.67~1.33 hm2挂1盏,离地面高度100~150 cm,可有效诱杀夜蛾、地下害虫的成虫。三是人工摘除。颜色鲜亮、易于发现成群集中的虫卵,可采用人工摘除虫卵的方式将其直接摘除。

3、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大多以预防为主。在病虫害发生后,多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生物药剂防治,减少高毒化学农药施用,在防治最佳适期进行药剂喷雾防治,凉山州防治适期低山地区在5月中旬至下旬,二半山以上山区在5月下旬至6月中上旬。为了防止病菌产生抗病性,用药时最好交替使用,每次喷药一般间隔7~10 d,具体应根据所用药剂的药效持续时间长短、周围马铃薯发病情况、马铃薯生长情况、天气变化情况来安排喷药,以确保马铃薯的安全生产。

3.1 早疫病与晚疫病

防治早疫病与晚疫病,于播种前用68.5%银法利悬浮剂、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拌种;苗期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64%安泰生400倍液作保护剂防治2~3次,可有效预防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的发生。马铃薯发病初期用68.5%银法利悬浮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药剂防治2~3次即可,间隔7~10 d喷药1次,药剂交替使用,可有效防治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发现中心病株应及时拔除,对病穴用石灰消毒,同时全田用72%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等药剂预防处理2~3次。喷药工具和工作人员进入病区要用75%酒精消毒,防止人为传播。

3.2 青枯病

苗期或发病初期用3%中生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7%可杀得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间隔5~7 d,连续防治2~3次,药剂交替使用。

3.3 黑痣病

黑痣病又称茎基腐病、立枯丝核菌病、丝核菌溃疡病、黑色粗皮病。可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敌磺钠可溶性粉剂进行浸种或拌种;发病初期可选择芽孢杆菌、假单胞杆菌、木霉属、青霉属等进行生物防治;也可选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敌磺钠可溶性粉剂1 000倍液开花前灌根,每株灌60 mL,间隔7~10 d灌1次,连续防治2~3次,药剂交替使用

3.4 炭疽病与疮痂病

炭疽病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喷防,防治2~3次。疮痂病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灌根,隔10 d灌1次,连灌2~3次。

3.5 蚜虫

蚜虫是马铃薯病毒病主要媒介,在黄板诱杀的基础上,苗期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进行防治。

3.6 地下害虫

金线虫、蛴螬、地老虎是马铃薯常见地下害虫,为害种薯、根系、幼苗;土壤处理可选用75%辛硫磷0.5 kg进行拌土,均匀撒施垄沟内;苗期可选用90%晶体敌百虫3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或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进行防治,喷洒到幼苗根际附近。

3.7 夜蛾

主要是草地贪夜蛾幼虫为害叶片,可选用苏云金杆菌或0.5%印楝素乳油或2.0%苦参碱水剂等生物药剂进行防治,也可选10%甲维盐水分散粒剂或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等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的绿色防治技术,保证马铃薯的质量安全

4、后期病害

马铃薯收获前7 d要进行杀秧,集中清理茎叶。选择晴天收获,尽量防止表皮受伤,在阴凉通风处堆放3 d后,剔除病薯和带伤口的薯块,贮藏前用硫磺熏蒸消毒贮窖,也可用腐霉利·百菌清复合烟剂或消菌清烟剂熏蒸消毒。窖内温度应≥4℃、湿度≤75%,可有效防止马铃薯腐烂变坏。

END

来源:新新农业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旨在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病虫害   马铃薯   晚疫病   夜蛾   可湿性   苗期   蚜虫   乳油   粉剂   病害   疫病   害虫   田间   药剂   发生   质量   美食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