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在谈内卷,到底什么是内卷?


一句话概括内卷就是:在不必要的事情上耗费大量精力,导致不想看到的坏结果出现。或者用一个东北话八级词汇概括:穷嘚瑟。




人人都在谈内卷,到底什么是内卷?

“内卷”的前世今生


内卷这个词本来是个哲学词汇,后来被引入到社会学,现在变成了网络流行语。要彻底了解内卷这个词,咱们得先扒一扒这个词的前世今生,知道它是怎么来的?最开始是什么意思,后来又发展成什么意思?最后在说说这个词怎么会突然这么流行。


首先看,“内卷”是怎么来的?


“内卷”的英文叫involution,复旦大学的韦森教授,曾经在2006年写了一篇论文,名字叫《斯密动力与布罗代尔钟罩——研究西方世界近代兴起和晚清帝国相对停滞之历史原因的一个可能的新视角》,在这篇论文里考证了内卷这个词最早可能是哲学家康德发明的。


早在1790年康德的《判断力批判》这本书里,就提出了内卷的概念。书里说:事物的演化可以向内演化,也可以向外演化。


人人都在谈内卷,到底什么是内卷?


向内演化是内卷,向外演化叫进化。


内卷的英文叫involution,它的前缀是in表示往里使劲;而进化的英文叫evolution,前缀是e,表示往外使劲。


这俩词的后半部分volution是螺旋的意思,所以involution的字面含义是往里面转,就是内卷,有一种往里拧螺丝的感觉,越拧越紧最后卡住了。evolution是进化,它的字面含义是向外旋转,像是往外拧螺丝,越拧越松,最后把螺丝拧出来了。


我们都知道外面的世界无限大,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机会也多,资源也丰富,可能性也大,所以往外演化的“进化”,注定是存在着无限可能,无限的发展空间。而向内演化的“内卷”,里面就那么点东西,再怎么努力也突破不了,就好像拧螺丝,你用多大力到最后拧到头都会卡住,所以内卷是一条注定会路越走越窄的路。


早期的内卷却不是一个贬义词,它仅仅指的是跟进化相反的一个发展方向。内卷只是进化的反义词,当时人们认为向内发展的内卷,结果不一定就是坏的。


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之前国外的学者们,用内卷这个词还都不带任何感情色彩。比如公认最早把内卷这个词炒热的美国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他在1963年写的书《农业的内卷化》,里就用内卷来形容印尼的爪哇岛,是一个有点与世隔绝的孤岛,岛外基本上都被欧美列强变成殖民地了。


人人都在谈内卷,到底什么是内卷?


对于爪哇岛来说土地就那么大点,但是人口却越生越多。摆在他们面前的就两条路,一是向外发展,去岛外种地,但是政治环境不允许。所以它们只能向内发展,把越来越多的新增劳动力投放到有限的水稻田里面去,每一亩地需要养活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奇迹出现了。


爪哇人民通过自己的智慧,干劲和匠人精神,让自己的播种技术迅速精进,一个个都变成了种田能手,农业标兵。最后不但没有因为人多地少而挨饿,反而让生活水平整体提高了。但是实话实说,提高的程度十分有限,因为毕竟土地就那么多,再怎么精耕细作,也有个极限。


格尔茨把这种人类通过智慧自我战胜,自我升级,通过日益精进的技术实现了在有限的条件下创造奇迹并获得幸福的演化过程叫内卷。


最后格尔茨总结了一下内卷:是“某个文化达到某最终形态后,无法自我稳定,也无法转变为新的形态,只能使自己在内部更加复杂化。”



内卷是一种当无法进化到高端形态之后,不认命的人们,只好把精力都用在了让现有的东西越来越精细,越来越复杂上了。比如买房子,买个比现在更大的叫进化。但是当我们没有这个财力的时候,那就只能把现在住的小房子尽可能豪华装修,尽量提高空间利用率。各种折叠家具,壁橱,架子,格子都安排上,也能改善自己的生活居住条件。


人人都在谈内卷,到底什么是内卷?


可见内卷并不是贬义词,人家说的是人们因为客观条件没办法进化,所以热爱生活的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在现有条件下有限的资源利用到极致,以此来让自己活的更舒服,这是内卷。


人人都在谈内卷,到底什么是内卷?

“内卷”为什么会变成贬义词


这个要归功于一个叫黄宗智的历史学家,据说这哥们现在在人大。他在1986年出了一本叫《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的书,把咱们中国的小农经济一顿点评。


人人都在谈内卷,到底什么是内卷?


说咱们国家80年代之前的小农经济,也就是一家一户自己种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的经济,加上当时我国人口爆炸,一家七八个口人玩似的。人多地不变,就让每个人平均的收成降低了,用专业术语说就是单个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递减,最后导致人越来越穷,这老黄大哥把这叫做内卷。


我们会发现老黄的内卷变味了,他认为没有发展的增长和演化,人们每天浪费精力瞎忙活的状态叫内卷。跟原来的内卷完全不是一个意思,所以很多国内的学者就批判老黄,说他把内卷这个词用错了。


原始的内卷更像是说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能让人把有限的资源利用到极致,最后结果也是好的,比如现在的很多欧洲老牌国家,人家就只靠把包包,手表,衣服,香水这些玩意做的越来越高端,精细,活的一样越来越爽,这种内卷里面还包含着一种匠人精神。


而老黄本身带着有色眼镜用内卷这个词概括我国传统农业,其实是把内卷这个词给消极改造了。他说的内卷是一种不思进取,内斗内耗,坐吃山空的行为。他还研究了不少我国古代的农业生产,基本也是说我国农业就是瞎发展,没几个人研究怎么增产增收,大部分人都把精力全放在争权夺势,自扫门前雪上了,这种小农经济导致即使是土地有很多,最后还是闹个粮食不够吃的结局。


后来老黄又写了好几本书坚持自己的这种观点,就在2020年,去年还发了一篇论文叫《小农经济理论与“内卷化”及“去内卷化”》,进一步坚持自己的观点。老黄坚持认为,大家把精力都耗费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最后导致没有发展的瞎增长才是内卷。


有意思的是,百年前就有的内卷这个词,没能流行起来。而被老黄消极改造后的内卷,突然就成了流行语,现在谁聊天要是不蹦出内卷这个词就好像没文化一样。




人人都在谈内卷,到底什么是内卷?


人人都在谈内卷,到底什么是内卷?

“内卷”为什么突然流行起来了?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其实很简单,黄氏内卷其实比原来的内卷更能戳到现代人的肺管子。更能让现代人感同身受。我们一听到这个词马上就能引起共鸣,我靠,我们单位,我们学校,我们家族不就在内卷吗。


黄氏内卷,更能代表现代人的生活状态,更能发泄现代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人人都在谈内卷,到底什么是内卷?


内卷这个词本身也带有流行语的一切特质,比如内卷的概括尺度很合适,不那么具体,没有明确针对性,同时也不那么笼统,所以啥都能用内卷来形容。只要是人们把精力都消耗在了没意义的事情上,最后出现了一个不好的结果,都可以用内卷来形容。


还有就是内卷这个词还不那么直白,它虽然包含了思维僵化,目光短浅,不思进取,井底之蛙,顾影自怜,孤芳自赏,鼠目寸光等等意思,但是还不像这些词听起来那么刺耳。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很多人说出来内卷,就能给听者传达一种说话这个人云山雾罩,高深莫测,富有哲理的一种强烈的装逼感。而且还能让听者主动对号入座,把自己身边的事主动往内卷上靠,也就是只要说出来内卷,就不会出错。所以内卷这个神奇的词,瞬间就流行起来了。


咱们不纠结内卷到底应该是原始的意思还是现代的黄氏内卷的意思,反正老邢一直有个观点,语言这玩意,是老百姓用来沟通,传递信息用的。老百姓认为这个词是啥意思,那这个词就是这个意思。即使原来不是这个意思,也应该识相点,主动变成这个意思。


从语言学角度来看,语言本身就是自由演化的,说白了任何词都应该是与时俱进的。所以很多专家写论文考证内卷是啥意思,批判老黄把内卷用错了,这件事本身就是内卷行为。你说你们专家把精力用在研究点新知识,发展点新技术,让人类进化进化多好呢。非要纠结对错,站在人民的对立面,通过纠正全民的所谓错误来显得自己有文化,多讨厌哪。


人人都在谈内卷,到底什么是内卷?

工作和生活中的“内卷”现象


咱们下面的内容主要是黄氏内卷,也就是我们老百姓口中的内卷。


再总结一下这个内卷的含义,人们在不必要的事情上耗费了大量精力,导致坏结果的出现,就是内卷。


这种现象我们感受强烈的就是工作单位的生态环境,一群人在一个单位里,你搞我我搞你,把精力都放在了尔虞我诈,溜须拍马上。但是人们这么做无非也就是争抢单位能提供的那么一点点资源,一群人为了仨瓜俩枣的好处,耗子动刀窝里反,打的不亦乐乎。


导致没有人把精力放在怎么扩大生产,把企业做好这上面。最后的结果是单位效益越来越差,在里面工作这些人收入越来越低,但即使是这样,这群人依然玩命内斗。


比如很多,私企,家族企业,七姑八大姨小舅子小姨子全都走上了领导岗位,把公司搞得乌烟瘴气,派系林立。国企,事业单位也一个味,大小领导都拉小群体,培养亲信,拉帮结伙。搞得员工、科员们把主要心思都放在站队伍上去了,几乎耗尽了全部精力去争那单位那点蝇头小利,要不就是感觉自己发展无望,干脆就混吃等死吧。


人人都在谈内卷,到底什么是内卷?


总之这种内耗,让人们没有精力和没心思去把蛋糕做大,最后导致单位经营停滞不前,效益永远提高不起来,员工们的待遇也越来越差。


正所谓我们眼里的大多数单位都是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的。而这种情况是现代社会最常见的,也是咱们社畜感受最深的一种内卷。


除了工作方面,我们生活中也基本上处处都有内卷。比如学生上学考试,单位招聘,出的题越来越偏,越来越怪。大家不想着怎么发明一个更好的办法去拉开人与人之间的档次。而把精力都放在怎么出题把人难住,所以偏题怪题就越来越多,结果就是考生们的努力方向也跟着跑偏,浪费大量时间去学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人人都在谈内卷,到底什么是内卷?


还有娱乐圈,不想着怎么提高电影质量,而是把精力都放在票房上,最后整体电影水平卡在了闹剧这个档次上。体育圈,只看成绩,不但没达到锻炼的效果,还闹个一身伤病。


还有学术圈,为了论文而搞科研。不管什么岗位,职称评审都需要发表论文,有的什么后勤,车队,基建,保卫科,都得发表论文。你说这些岗位都是实操性的岗位,服务于科研人员的。为什么要求他们也写论文,搞科研,他们的本职工作不是干这个的呀。没办法,他们就只就挖空心思,通过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把习以为常的东西一顿深入的分析,挖掘,把本来没啥研究意义的东西,强行赋予它很强的意义。


这就导致了很多科研成果毫无意义,任何转化价值和可能性都没有。纯粹是学术圈的一种自娱自乐,但这么做却浪费了大量的科研资源和经费。


比如养活了一大群人的红楼梦,每一句话都有红学家能写一篇论文来分析分析。有拿红楼梦考古的,有拿红楼研究管理的,有拿红楼研究人际交往的,有拿红楼研究做菜的,有拿红楼研究经商的。


红楼梦文学价值毋庸置疑,但是人家老曹是把红楼梦当作小说来写的,没想过把红楼当作经济管理案例教材来写,也没有当成正史来写。我们这些人是不是过度解读了呢?假如后世有人拿小时代来一顿分析,就说我们这个时代的人都那么奢靡、拜金。住的都那样,穿的都那样。你说后人这种耗费大量精力的考古是不是扯淡呢?是不是内卷呢?


除了这些,我们还能发现现实生活中内卷现象无时无刻不再发生着,比如偶像剧几个大帅哥非要浪费精力争一个长相普通,性格不好的女主角。有的学生不找工作,就是想着考研考公。


老邢以前就认识好几个在考研论坛里天天喊,老子要是考上了,一定让前女友哭着求我复合。还有亲戚七姑八大姨妯娌之间,骨子里都不希望对方过的比自己好,一到过年凑一起就是各种攀比,尔虞我诈。浪费了大量精力,让所有人都不愉快。


这种人们都不想着一起努力把事情做好,把买卖干大的,而是把精力都用在了眼前争夺蝇头小利的社会现象,是不是感觉就像是所有人都被一个看不见的玻璃罩子卷在了里面,往哪边冲最后都会被卷回来。


人人都在谈内卷,到底什么是内卷?


人人都在谈内卷,到底什么是内卷?

结束语


最后按照老邢个人的理解,内卷本质上应该是一种执念,人们执着于眼前事物,陷在里面拔不出来,而看不见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反而是把精力都浪费到并没有太大意义的琐事上了。导致好多人一天天忙忙叨叨,最后发现自己啥也没干,几十年如一日,炒股的朋友们有没有这种感觉呢。


如果用佛家理论解释,就是我们都容易犯贪、嗔、痴中的痴戒,猪八戒代表贪,孙猴子代表嗔,而被我们却经常忽略的沙和尚代表痴。正是我们经常忽略它,我们自己才很容易不自觉的犯了痴戒,过分执着眼前的苟且,就会被生活内卷起来,装在套子中,而找不到远方的田野。


要破解内卷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把眼界打开,告诉自己生活不只眼前的小圈子,还有更广阔的世界,有更多的机会,不要痴迷和执着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很多人出去旅游一圈会心情开阔,就是因为旅游让人暂时突破了内卷。


人人都在谈内卷,到底什么是内卷?


但是我们还要注意另一种极端,那就是不屑于本职工作,一心想着往外使劲,就好像在外面有大事等着你做。而其实呢,本职工作如果都完成不了的人,在外面也基本不会干成什么正经事。


正所谓到哪河脱哪鞋,您既然在现在的单位,你发现单位有内卷了。您大可以把眼光往外看,但是眼前的事还是要做好的,因为优秀的人在哪都优秀。


老邢的学生里就总有那种成绩惨不忍睹,都没办法正常毕业的学生,但就是不屑于学自己现在这个专业,还一直以自己能干大成事。老邢就想问你,学校里那么简单一个卷子你都答不及格,那外面啥大事会比在学校里老师带着你学习,掰着手指头教你的情况下,把考试卷子答满60分更容易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爪哇   康德   小农经济   红楼梦   贬义词   流行语   这个词   螺丝   红楼   精力   眼前   事情   意义   东西   单位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