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的中华美食纪录片,竟长这样?

闲暇时光,我总乐于打开电脑,搜索关键字“美食纪录片”,企图通过观看精湛的美食影像来慰藉自己总也填不满的胃。

新鲜肥腴的内蒙手把肉泛着油光在镜头前颤动,酱多料足的广西三黄鸡于沸水中蒸腾出热气,果香浓郁的江浙蟹酿橙在林木间展示着自己的清雅……真可谓大饱眼福。

四十年前的中华美食纪录片,竟长这样?

纪录片《风味人间》


自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横空出世后,中华美食纪录片便开始在荧幕上以井喷式样不断涌现,《老广的味道》《风味人间》《寻味顺德》《火辣辣的湘菜》……层出不穷的美食纪录片在无数个深夜中关照起那些饥肠辘辘的人们,它们或是挑逗着观者的味蕾,或是带给人们有关情感的共鸣。

然而,在众多美食影像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反倒不是近些年大热的某个美食纪录片,而是1980年的一部名为《中国之食文化》的纪录片。

四十年前的中华美食纪录片,竟长这样?

纪录片《中国之食文化》


这部纪录片共有5集,分别讲述了北京、江浙沪、广东、四川的饮食文化以及中式料理的烹饪技法,绝对是勾人馋虫的上佳之作。尤其讲江南美食的一集,使我不禁食指大动。不得不说,山河湖泊恩泽下的鱼米之乡,在食物的制作上,总能完美地显示出它独特的讲究与品味。

橙红脆嫩的番茄锅巴、散着油香的炒鳝糊、口感爽利的三色虾仁,一道道美食被摆在眼前,目不暇接。其中有一菜肴,被命名为“虹桥赠珠”,听起来着实文雅。这道菜其实由火腿与鸽子蛋制成。“虹桥”指被塑成桥状的火腿,而“珠”则代指圆润光滑的鸽子蛋。如此譬喻,颇有几分文人墨客立于桥头,赠珠惜别的况味,使本来简单质朴的食物多了些愁情与感伤。

四十年前的中华美食纪录片,竟长这样?

纪录片《中国之食文化》


除了对食物的完美展现,《中国之食文化》的吸引人之处,其实还在于它对中国那个年代的真实记录。

在现代精致清晰的影像工艺面前,这部制作于四十年前的纪录片或许会相形见绌。它没有细密微观的美食特写镜头,也没有层次丰富的美术置景。你在这部纪录片中最常见到的,都是一些质量粗糙、颜色暗淡的画面。但也正是这样的画面,描绘出了改革开放初人们平凡而幸福的生活。

四十年前的中华美食纪录片,竟长这样?

纪录片《中国之食文化》


平头百姓穿着灰马褂、戴着棕墨镜在小店里扒饭;卖豆汁少女头上编着的麻花辫诉说着那个时代的潮流;质朴的银灰色自行车把上,挂着食客打包带走的早点。这些影像使这部纪录片在被观赏之余,还多了一些历史资料价值,它以美食为切入点,徐徐展开了这幅浮世画卷,成为现代人考据旧日生活的范本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纪录片   手把   油香   内蒙   爽利   美食   火腿   质朴   中国   鸽子   风味   影像   画面   食物   文化   中华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