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还要内卷到什么时候?

去年起,“内卷”这个词突然火起来,网上到处都是。

中国,还要内卷到什么时候?


很多收入增长乏力,日子越过越辛苦,对未来感到悲观的人,喜欢把原因归结为“内卷”,觉得这是个既时髦又深刻的解释。


现代汉语词典没有“内卷”一词,也不是日语传过来的,完全是国内网民新造出来的流行词。


就像这个现在超火的表情——


中国,还要内卷到什么时候?

(裂开)


体现了对待自身命运、时代命运、国家命运,比较消极的态度。


百度百科说,内卷,本意指人类社会在一个发展阶段达到某种确定的形式后,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


当社会资源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时,人们通过竞争来获取更多资源。


这不就是力哥在「残酷世界的美丽真相」一文里说的吗?


按此定义,这压根不是啥新概念,数千年农耕文明,一直在周期性内卷哇~

中国,还要内卷到什么时候?


地少人多,饭不够吃,自然内卷,结果只能打仗,百姓易子相食。


中国,还要内卷到什么时候?

改朝换代后,人口大量减少,人地矛盾缓解,社会才能稳定下来,自然就不卷了。这不就是马尔萨斯陷阱嘛~不想通过那么惨烈的屠戮解决内卷,只有让人类社会跃升到下一个发展阶段,打开熵减新空间。比如宋代引入的占城稻,明代引入的玉米土豆,近现代引入的化肥和转基因……说到底,要么靠向外扩张,直接做大增量,要么靠技术进步,激活存量潜能。都是陈芝麻烂谷子的道理。……但我感觉大家日常说的“内卷”,并不是这种宏观层面的担忧,而是聚焦在微观个人层面的钝刀杀人,文火煎心,温水煮青蛙。最后大家稀里糊涂,不知不觉,都陷进去了……

中国,还要内卷到什么时候?


多数人不正常,就会让少数正常人,以为自己不正常,不正常的才是正常的。


比如全社会整体学历越来越高,研究生都去送外卖了,逼得你不得不跟风鸡娃,拼死吃河豚买学区房,逼得孩子没有快乐童年,母慈子孝幻灭……


有个清华教授演讲时说,“我的女儿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劝家长不要焦虑,不要搞教育军备,让孩子接受自己,接受平凡,接受失败。


结果被骂成筛子。


鸡娃父母不是不知道你说的这些大道理,但更知道穷人孩子不努力,以后吃苦日子更多,你个清华教授说这话,站着说话不腰疼,其心可诛啊!

中国,还要内卷到什么时候?


所以越来越多父母,还是心甘情愿被教育军备卷了进去。


中国,还要内卷到什么时候?


比如人家都996,你也只能跟着996,不然就会被末位淘汰……


每次有人站出来指责资本家无良,打工人要反抗,总有人冷嘲热讽,说没人拿刀架你脖子上卖命,都是契约关系,你卖力换钱,童叟无欺,不爽随时走人,你自己没本事找到更好的工作,还BB个球?


再比如人家都在买房理财各种拼,你佛系躺着,就很容易焦虑,也想跟着一起买房理财……


可能你内心深处很厌恶这个拜金社会,向往诗和远方,有更高精神追求,但每次过年回家,每次同学聚会,大家聊来聊去,都是房子票子这些俗物,你的三观就很容易被动摇。


子女教育焦虑,职场焦虑,买房焦虑……


这些焦虑本质上是一回事,就是对现实不满,缺乏安全感,总想向上突围,永不满足……


这种焦虑感,和历史上人吃人的内卷,有点不同。


历史上的内卷,应该叫“内耗”,完全无效率的内斗,彼此相互消耗,不产生任何增加值,你多拿1分,别人就少拿1分,所以是你死我活的较量。


现在说的内卷,实际上是无法向外突围时,转而向内推进,变得越来越精致,低水平上的精致。


比如很多大厂996打拼并非完全无意义的内耗,那些流程,那些设计,那些争论,那些探索……是有一定价值的,但和你的付出比,可能性价比很低。


再比如研究生送外卖做保姆,也不是完全无意义的浪费,多读点书,多学点知识,也是好事,再不济也能提升这个人对世界的认知水平,最终提升全社会公民整体素养。



……



今天中国的穷人喊着“活不下去了”,“人吃人啊”,都是比喻,有几人每天连饭都吃不饱?


摸着良心说,你今天还过着风餐露宿,饥寒交迫的生活吗?

中国,还要内卷到什么时候?


昨天有个粉丝问我,怎么看那些资产上亿的大明星,他们是不是资产阶级?


我说,别说大明星,你自己就是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根本无财可理,哪会关注理财博主?


那些月薪几千,积蓄几万,天天哭穷的社会底层,放解放前,再不济也是个小资产阶级。


你会看不起电视?坐不起地铁?买不起衣服?用不上抽水马桶?


放解放前,只有上海滩顶层富人才用得起抽水马桶哇~

中国,还要内卷到什么时候?


今天很多普通人的实际生活水平,比古代帝王还高。


明明改革开放40年来,不管50后还是90后,所有人生活,都比过去有了大幅提升,为啥今天网上反而戾气更重了呢?


我觉得主要是因为移动互联网普及,让社会底层每天无成本上网,看到的就是顶层的奢靡生活,精神上受不了。


中国,还要内卷到什么时候?

抖音上最近封了很多炫富号,这些凡尔赛实际上在潜移默化激化社会矛盾。今天我还在说,90年代上海拍了一批反映时代大变革背景下,真实上海市民生活的现实题材影视剧。比如《孽债》、《儿女情长》、《夺子战争》,在上海影响力堪比同时代的现象剧《渴望》,深得人民群众喜爱。

中国,还要内卷到什么时候?

这些年,以上海为背景的现实题材影视剧都有啥?《小时代》、《上海女子图鉴》、《我的前半生》、《欢乐颂》、《三十而已》……

中国,还要内卷到什么时候?


这些精致都市剧,只展现了一小部分魔都精英的生活,和绝大多数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老百姓,没啥关系,只是满足了全国观众对魔都的YY。


大家都推崇这种纸醉金迷,高度市场化的影视行业,自然不断提供这种想象空间……


所以我认为,在消费升级,中产崛起,老百姓生活蒸蒸日上的今天,中国虽然没有明显内耗,却有明显内卷。


老百姓实际生活水平并不惨,但很多人的幸福感,非但没提高,反而不断下降!



……



这种日子越过越好,赘肉越堆越多,但精神世界却越来越焦虑的国民状态,还会持续多久?


我仔细想了下,认为取决于三个因素的互动。


第一,最底层的因素,是信仰,或者说国民性能否发生改变。


建议大家静下心,看看下面这个视频——





中国老百姓极其强烈的内卷化和焦虑感,和中国自古以来的意识形态密切相关。


没啥比中国更穷的印度,人家内卷没那么严重?


因为人家老百姓大多信命,自己这辈子在底层受苦受难,是活该,因为要还上辈子的债,这辈子修好了,下辈子就爽歪歪了。


啥?屌丝逆袭?阶层流动?


不存在的。


你没有改命欲望,自然没有逆袭动力。


寒门自古出不了贵子,自然对现在“寒门难出贵子”不感到唏嘘,更不会拼死买学区房。


中国,还要内卷到什么时候?


我根本不可能在孟买新德里买房,自然也没996的动力。


中国,还要内卷到什么时候?

~inner peace~

中国,还要内卷到什么时候?


但我们自古相相信“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


我们不信邪,不信神,不信命。


我们信权力,信金钱,信自己,所以哪吒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大家才会觉得燃爆了,给了底层满满的逆袭正能量。

中国,还要内卷到什么时候?

这种意识形态最大的好处是,特别有变通性,没啥忌讳,怎么合适怎么来,不像今天的印度和伊斯兰世界,太拧巴,脑子不转弯。但缺点也显而易见,就是容易缺乏敬畏,没有底线,因为你不知道底线是啥,所有人都围绕着积攒现世名利,不择手段,拼命奋斗。欧美中东印度拉美都是一部分精英很鸡血,大部分老百姓很佛系,没心没肺,嘻嘻哈哈。但中国人,不管富豪、中产还是底层穷人,大家都这么拼,一个比一个聪明,一个比一个会钻空子。为了买房,假离婚假结婚都不当回事,利益面前,婚姻神圣算个屁,自然卷起来特别凶,结果就是这个文化圈里的所有人,日子都过得特别累,特别焦虑。第二,最重要的因素,是社会发展水平能否继续稳步提升。从文化属性看,日本和四小龙和我们一个路数。但从我了解的情况看,至少日本和台湾的确已进入明显的低欲望社会,韩国的内卷化也有逐渐缓解的趋势。香港和新加坡因为都只是个城市,年轻人没退路,压力还是比较大。日本的平成肥宅,对应的不是我们的三和大神,而是佛系青年。

中国,还要内卷到什么时候?


原因主要有二。


一是日本整体已达到高度发达的社会发展阶段,社保健全,高度老龄化,年轻人只要想上大学,就能上,工作后,就算是个小职员,拿一份微薄薪水,小日子也能过得不错,并不穷。


当然,如果你非得买房生娃,就另说了。


二是日本社会服务高度精细化,长幼尊卑严格,搞终身雇佣+年功序列制,年轻人最重要的是熬资历+听命令+别犯错。


所以你拼命,收入也不见得能逆天增长,你佛系点,收入也不见得低到哪里,更别说创业机会了。


社会没给年轻人提供多少暴富机会。


这种上有封顶,下有保底的社会结构,年轻人自然缺乏斗志。


当中国社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比如再过20-30年,达到或接近日本现在状态(其实是1990年状态),


社保更健全,房子没那么稀缺,上大学也不再那么难,创业机会也少了很多……社会进入一种高度稳定,高度富足的状态后,整个社会风气可能也会随之改变。


举个例子,中国丈母娘天天盯着房子,是因为过去20年,房价一直在涨,但日本房价整体上看30年没怎么涨,丈母娘就不会觉得房子有多稀罕,干嘛砸重金买个赔钱货?租房不香吗?


人口老龄化是不可逆的发展趋势,哪怕今年两会上很多提案都和该问题相关。


没用的,年轻人的生育意愿不可能再被整体激发出来。


可预见的2-3年后,18线学区房,会最先凉。


3-6年后,三四线城市学区房,也会逐渐凉。


二线学区房,大概要到10年后才会凉。


一线学区房,大概率还能继续稳10年以上……


但20年后,也不好说。


第三,最不确定的因素,是社会贫富差距能否缩小。


基尼系数上,日本是主要发达国家里最低的,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也相对比较低,中国大陆和香港都非常高。


当然,美国现在也很高,社会冲突此起彼伏。


内卷不仅和社会整体富裕水平相关,还和社会贫富差距关系很大。


日本和台湾青年容易佛系,也是因为社会贫富差距小,没那么大的生存竞争压力。


现在的中国,做大总量蛋糕还是首要任务,毕竟穷人还是太多,还没实力为了降低贫富差距,做太多影响创富效率的事。


但适当遏制贫富差距的举措,也在不断推进。


相比于中国财富蛋糕整体做大的确定性,中国财富差距能否在未来10年内达到峰值,并在之后20年逐渐缩小,不确定性更大。



……



总结起来,想避免内卷,一是更多人别老想着当人上人,二是社会整体变得更富裕,三是社会贫富差距变得更小。


第一条是文化问题,第二条是经济问题,第三条是制度问题。


经济发展得好,制度设计得好,也会逐渐改变中国人的国民性。


从当前国情看,中国至少还要再持续内卷10年。


绝大多数中国人,还会继续生活在“欲求不满”的焦虑和痛苦状态中。


这就是我们这代人的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中国   中产   内耗   学区   日本   焦虑   穷人   老百姓   所有人   年后   高度   年轻人   状态   自然   美食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