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美食,沂蒙三丝,煎饼卷大葱,八宝豆豉,糁汤,一顿温暖的饭

我的家乡是美丽的沂蒙,今天给大家分享我的家乡美食,沂蒙三丝,八宝豆豉,糁汤,煎饼卷大葱,不是稀有的食材,也不是山珍海味,但是都是温暖的美食,也有温暖的故事。

沂蒙三丝

沂蒙三丝,是临沂人餐桌上常见的小咸菜,以前我还在上学的时候,需要住校,每次带的菜,就是爸爸炒的小咸菜,因为这个菜很咸,几天也不会变质,所以那时候大家都是带咸菜,那时候感觉是因为家里条件不好,上学只能带咸菜,现在却时常想吃咸菜,因为这是一道很有情怀的菜,有爸爸的味道。


家乡美食,沂蒙三丝,煎饼卷大葱,八宝豆豉,糁汤,一顿温暖的饭


三丝指的是咸菜丝、姜丝和辣椒丝,做沂蒙三丝还搭配了葱白和香菜等配料。炒三丝的话,建议先用花椒炸香,然后再放入三丝翻炒,然后放调味料就可以了,出锅前,放入香菜段,翻炒均匀就可以。凉拌就更简单了,三丝中加入调味料和配料,然后浇上热油,翻拌均匀就可以。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需要为了防止变质而去吃很咸的了,建议先用温水浸泡咸菜丝,然后挤干水分,这样就会减少咸味,吃起来更爽口,好多朋友在制作的时候加入肉丝,也是不错的。


家乡美食,沂蒙三丝,煎饼卷大葱,八宝豆豉,糁汤,一顿温暖的饭


沂蒙三丝小故事

沂蒙三丝的由来好像并没有记载,但是在家乡老人口中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在战争时期,沂蒙人们都爱党拥军,非常支持战士们,为在前线打仗的战士们送干粮。有一年,在寒冷的冬天,很多的八路军战士因为饥寒交迫,得了风寒,然后沂蒙山区的老妈妈们,就用自家腌制的腌菜丝加上辣椒丝和姜丝,做出小菜,烙了沂蒙大煎饼,去送给了前线的战士们,然后战士们吃了老妈妈们做的煎饼卷咸菜,不仅风寒好了,还增加了战斗力。


煎饼卷大葱


家乡美食,沂蒙三丝,煎饼卷大葱,八宝豆豉,糁汤,一顿温暖的饭


煎饼是我从小吃到大的主食,现在的煎饼有白面煎饼也有杂粮煎饼,地瓜干、麦子、高粱、玉米、谷子、小米,都可以当做制作煎饼的原材料,只不过现在很少有自己烙的煎饼了,都是机器制作。我小时候都是吃姥姥烙的煎饼,小麦面糊做得,就用家里的大铁鏊子烙的,就在记忆中姥姥烙的煎饼,又薄又香,配上点咸菜丝,和大葱,就是一顿美味。

煎饼的吃法也有很多,比如现在的煎饼果子,菜煎饼,铁板烧,都是根据最早的鏊子摊煎饼,延伸出来的新吃法。


家乡美食,沂蒙三丝,煎饼卷大葱,八宝豆豉,糁汤,一顿温暖的饭


煎饼卷大葱的小传说

相传在蒙山脚下有一位乐于助人的秀才,不小心得罪了恶霸,因此被关进了大牢,那个恶霸说49天不准给秀才送饭,只能给送纸张和笔墨。到了晚上,蒙山娘娘在秀才妻子的梦中指引她,让她烙制煎饼,并且放上大葱,带上豆酱去送给秀才,第二天,秀才妻子照做了,看大牢的一看,就以为煎饼是纸张、大葱是笔、豆酱是墨,没有怀疑。49天之后,秀才不但没被饿死,反而非常精神。从此以后,秀才的妻子,给邻里乡亲传授烙至煎饼的技艺,来报答蒙山娘娘的恩情,再后来一传十,十传百,沂蒙人们都会烙至煎饼了。


八宝豆豉


家乡美食,沂蒙三丝,煎饼卷大葱,八宝豆豉,糁汤,一顿温暖的饭


八宝豆豉是腌制的小酱菜,八宝指的是:茄子、黑豆、紫苏叶、杏仁、姜、花椒、白酒、香油,八宝豆豉正宗的做法发酵时间比较久,在第一年收获茄子的季节,搭配好原料腌制装罐,到第二年的中秋才会开罐,这个时候黑豆会非常的光亮,香气醇厚,取名叫做“八宝豆豉”。

但是现在家常版自制的豆豉,一般不会做的这么复杂,腌制时间也不会那么长。一般会在茄子收获季节,会做一些,因为家常的配料不全,所以味道与正宗八宝豆豉相比,还是有一点差距。八宝豆豉配大葱,卷煎饼,味道也是一绝。


家乡美食,沂蒙三丝,煎饼卷大葱,八宝豆豉,糁汤,一顿温暖的饭


《本草纲目》谷部中即有记载:“豆豉,诸大豆皆可为之,以黑豆者可入药。有淡豉、咸豉,治病多用淡豉汁及咸者,当随方法”

豆豉的传说

传说在道光年间,在山东的沂州府,有个垛庄(现在的蒙阴县),有一位老妈妈,非常的贤惠,她用茄子、大豆和香油,腌制出美味可口的酱菜,取名叫做“豆豉”,后来,有一位酱园的师傅从她那里学到了制作豆豉的手艺,被临沂城内的“唯一斋”聘请了,然后他们不断的收集和改进配方,最终腌制出风味独特的“八宝豆豉”。


糁汤


家乡美食,沂蒙三丝,煎饼卷大葱,八宝豆豉,糁汤,一顿温暖的饭


糁,也是我们这里很传统的名吃,一般有牛肉糁和鸡肉糁,糁汤又分为“黑糁”和“白糁”,“黑糁”制作的时候加入会大量的黑胡椒,然后熬出汤的颜色就会偏黑,而“白糁”在制作的时候是加入了白胡椒,汤色微黄的。一般是牛骨汤或者鸡汤加入麦米、葱、姜、盐、面粉、五香粉等,熬制而成,碗中打散一个鸡蛋,然后浇上滚烫的糁汤,撒上香菜,想想都流口水。

糁汤是我最爱的早餐之一,最经常喝的是牛肉糁,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早上来上一碗热乎乎的糁汤,热辣鲜香,回味无穷,好像一天都充满精神。


家乡美食,沂蒙三丝,煎饼卷大葱,八宝豆豉,糁汤,一顿温暖的饭


糁的起源

《说苑·杂言》中就有“七日不食,藜羹不糁”的记载,春秋时代的名著《墨子非儒下》载:“孔子穷于陈蔡,藜羹不糁”。《礼记·内则》称:“糁,取牛、羊之肉,三如一,小切之。与稻米二,肉一,合以为饵,煎之。”这里所说的“糁”,颇类今糁。清康熙年间《沂州志·秩》所列16种品中有“糁食”。

关于糁的传说

据说“糁”的名字跟乾隆皇帝有关系。话说有一次乾隆皇帝来到民间,路过了现在的郯城县马头镇,想尝一尝当地的小吃,然后当地官员,就让乾隆爷尝一尝这风味独特的汤,然后乾隆爷大悦说道:“这是啥(糁)?这么鲜美可口!”官员连忙点头回答道:“这是啥(糁)!,这是啥(糁)!。”谁成想,天子的一问就成了它如今的名字“糁”。



家乡美食,沂蒙三丝,煎饼卷大葱,八宝豆豉,糁汤,一顿温暖的饭


总结

今天给大家分享了我的家乡美食,沂蒙三丝,八宝豆豉,糁汤,煎饼卷大葱,这4道美食,搭配起来就是一顿温暖的家常饭,煎饼卷上大葱,配上咸菜丝或者八宝豆豉,和然后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糁汤,不需要大鱼大肉,也不需要山珍海味,也是非常幸福的。

以上关于美食的传说和故事,只是生活中听到的传说,仅供大家参考,至于到底有没有历史记载,还有待考究。

你的家乡是哪里?有没有让你感到温暖的家乡美食和美食故事?一起分享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豆豉   大葱   煎饼   美食   调味料   蒙山   鏊子   乾隆   豆酱   沂蒙   老妈妈   香菜   咸菜   秀才   茄子   家乡   温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