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地理:胶州湾北部的红岛,一个以蛤喇而闻名的地方

夏天是喝啤酒吃烧烤的季节。说是吃烧烤,其实除了肉串之外,大家还会点一些小菜作为搭配。在胶东地区,人们常点的小菜无非是以下几样:清拌黄瓜、麻汁拌豆角、凉拌钉螺和辣炒花蛤。

胶东地理:胶州湾北部的红岛,一个以蛤喇而闻名的地方

由于几乎人人都点,这些小菜的原料消耗量也很大。黄瓜和豆角还好说,可以多准备几天的货,但钉螺和花蛤这种不好保存的新鲜水产,最好是当天进当天吃,店家就不敢囤太多。换言之,辣炒花蛤属于先到先得的菜,顾客去得晚了,容易遇到无货的情况,尤其是对于第二场的烧烤来说。

胶东半岛三面环海,出产蛤喇的地方不胜枚举,沿海各县市区均有之。如果非要说哪个地方有名,可能“红岛”的呼声会比较高一些。这一方面是因为红岛蛤喇本身的产量较大、品质较高,另一方面多少也是沾了青岛这个大市场的光。

胶东地理:胶州湾北部的红岛,一个以蛤喇而闻名的地方

在青岛市区内,“红岛蛤喇” 的名声早已广为人知,大多数饭店提到蛤喇,言必称红岛。而在其他地市,只要是青岛系的餐饮分支,也多半以“红岛” 作为蛤喇的招牌。

对于青岛当地人来说,红岛的情况无需赘言。但外地的朋友可能对这个地方还不太了解,下面就以史志资料为参考,简要介绍一下红岛的情况。

从地图上看,红岛大体位于胶州湾北部的正中,女姑口在东,大沽河入海口在西。这种河海交汇处的位置,很适宜贝壳类生物的生长,这也是红岛盛产蛤喇的先天优势。

胶东地理:胶州湾北部的红岛,一个以蛤喇而闻名的地方

在老辈(清末之前),红岛的确是一座海中之岛。然而沧海桑田,随着时间的推移,就现在的地理形态来说,红岛只能算作“半岛”,因为不管潮涨潮退,它的北面已经与陆地完全相连。只有通过大比例尺的地图,才能在火炬路附近看到水沟的痕迹。

古代的航海技术有限,船只通常要贴着海岸线航行,因此,包括红岛在内的众多近海岛屿在志书中一般都会有所提及。比如,《读史方舆纪要》在介绍莱州府即墨县时就说:

“田横诸岛而外为塔沙、竹槎及巉岛、阴岛、香岛,皆诸岛之有名者。”

上文提到的阴岛,其实就是红岛的原名。红岛原属城阳(现属青岛高新区),城阳原属崂山,崂山原属即墨。关于阴岛和红岛之间的关系,《崂山县地名志》和《即墨县志》的记载可以帮助理解。《即墨县志》载:“阴岛,县西南九十里。”《崂山县地名志》称 :“(阴岛)公社成立于1958年,以阴岛命名。1967年,岛上干群,嫌‘阴’字不雅,故弃‘阴’取‘红’,经县批准,改为‘红岛’。”

红岛(阴岛)是一个面积较大的岛,明代之后,岛上逐渐形成了多个村庄。民国时期编撰的《胶澳志》记载道:

“阴岛,在胶州湾内……北面多盐田,可通陆地,形成半岛,地势平坦,居民十有六村,咸赖鱼盐之利以为生。”

从这段记载当中,除了能获取岛上有十六个村庄的信息之外,还可以知晓,当时的红岛就已经与陆地相连了。

胶东地理:胶州湾北部的红岛,一个以蛤喇而闻名的地方

前已言道,在明代及清代大部分时期,红岛都属于即墨县管辖。在即墨民间,多有明初云南或乌撒卫移民的传说,而红岛也不例外。

根据《崂山县地名志》的记载,岛上16个自然村(肖家、宁家、殷家、高家、宿流、观涛、前韩家、后韩家、前阳村、后阳村、小庄、邵哥庄、沟角村、晓阳村、东大洋、西大洋)当中,有10个村相传是明初由云南移民建立,其中的肖家和西大洋两个村,还都传说是从乌撒卫(军户)迁来。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正如《胶澳志》所言,先不管岛上人的原籍到底在何处,但自从先民上岛之后,就自然而然要适应当地的生活,以鱼盐之利为生。

胶东地理:胶州湾北部的红岛,一个以蛤喇而闻名的地方

实际上,红岛的海产很丰富,虾、蚬、鱼都不少,只不过蛤喇现在最为有名罢了。当地的“红岛蛤蜊节”(蛤蜊现在跟蛤喇已经通用)连续举办多届,近两年因为防疫的缘故才暂停。然而这对红岛蛤喇的消费量并没有什么影响,据说在夏天高峰期,红岛一天对外供应的蛤喇就能达到200万斤(2016年的《青岛晚报》有提及)。按照辣炒花蛤一盘一斤的量计算,光红岛产的蛤喇,就可以供应200万盘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胶州湾   即墨   崂山   胶东   钉螺   蛤蜊   县志   豆角   云南   青岛   地名   岛上   陆地   小菜   烧烤   有名   地理   美食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