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多回忆,最忆是母亲

岁月冠我以“老爷子”的荣光。

既然是老爷子,在过去的那些有人说短,有人说长的岁月里,也留有很多的回忆。而仙逝已久的母亲,就如影随形一般时不时出现在我脑海里,教诲、指导着我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

我喜欢无拘无束的生活。退休的那年,正好喜得外孙。由于婆婆长年卧病在床,女儿就提出请我们老俩人帮忙带外孙。

显然,一旦带外孙,就会打乱我退休后自由生活的设想,心中犹豫不决。我想起上一代人对我们兄妹是如何作的。

母亲曾说过,水往下流哇,那意思是上一代人要像水一样,无私地为下一代人浇灌、滋润、付出。

我们有女儿时,夫妻工作天各一方,谁也没能力独自带小孩,我们也没事前打招呼,直接把女儿送回了老家。

那时母亲还在上班,二话没说地接过了这副重担,还不忘叮嘱我们尽管安心工作。

忆起这一幕,我心释然,豁然开朗,带外孙!

当家不可不算计,待客不可不风流。这句话是母亲的口头禅,她还把前半句细化到《朱子家训》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上来。

日常生活中,凡遇家中有较大的经济支出,我就会想起母亲的话,考虑这项支出有无必要,不支出会否影响生活质量,能用的还用,能省的则省。当然,就现阶段而言,也无需俢修补补,抱残守缺。

对待来客,无论是家中谁的客人,我连想都不用想,做法和母亲一脉相承。就像当年爱喝茶的母亲,在经济拮据时,只能喝几毛钱一斤的高末,一次也只能买上个二两,而待客依然豪爽大方那样,把平日自己都舍不得吃,舍不待喝,舍不得用的尽数拿出来招待客人,以家人的热情和真诚,使被招待者感受到尊重。

如果是到酒楼吃饭,则尽可能照顾到每个人的口味,喜好,在不奢侈的前提下,那么高大上一点。如果有剩余,自然要打包带走。

一次,大武汉的亲戚组团来襄阳,虽然我家也是工薪阶层,还是陪大家浪漫了一把。我们把襄阳市这边的亲戚也邀集一起,共20余人,租了条船畅游汉江,品尝襄阳美食。多年后,大家还津津乐道。

在待客方面,我家的口碑和母亲当年一样好。

在干家务活方面,母亲常教育我们,要按先圣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言去做。她自己就是最好的表率。

我们兄妹参加工作后,什么时候回家,家务活还是她全包,不让我们插手;并说,我们回家的任务,就是吃好,喝好,休息好。她老人家80岁那年,还为我们兄妹三家回去过年操持了团年饭。

我虽然不赞同母亲家务活全揽,并且是在高龄时期还这样做的做法和观念。轮到我是爷爷辈的时侯,看到孩子们早出晚归,奔波劳碌,比我们当年还要辛苦,我又自觉不自觉地走上母亲指引的路,好在,我有老伴帮衬,且是主力。

我也有感觉累和力不从心的时候,多少有点沮丧和情绪,我想到母亲在比情此景下的情形,就又振起精神,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家人。

我总感觉母亲并没离去,她依然时时刻刻在我身边。可实实在在地,我没了孩子般撒撒娇的对像,没了像老莱子般可供斑衣戏彩侍奉的母亲。

人生多回忆,最忆是母亲。每当忆起母亲,我如沐春风,如饮琼浆,心中温慰长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襄阳   汉江   实实在   抱残守缺   母亲   家务活   外孙   老爷子   兄妹   不可不   支出   亲戚   家中   当年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