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旅行笔记之四:一田一鸡又一机

孩子们借了朋友们的一辆悍马,座位很宽敞的那种。我们这就准备自驾游了。

一大早,从乌市出发,第一行程目标克拉玛依,中途打尖的地方定在石河子。

棉田: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路边,是一片片一眼望不到边的棉田,金秋时节也正值棉花的收获季节。洁白的棉花像云朵,给大地一袭素裹。我想,如果从太空朝下看,这儿必然像一片片白茫茫遥远的云河,浩瀚无涯。

怎不让人惊叹它的壮丽!初见它时,谁不惊呆?

新疆旅行笔记之四:一田一鸡又一机

在湖北,我下乡插队那会,生产队的棉花长的可真叫个根儿深,杆儿壮,一株接近一人高,可单产皮棉却很低,那地力都用到枝繁叶茂上去了。

再看这儿的棉花呢,植株小,杆茎细,每株不足一尺高,可花满枝头。

也不知是地域的原因,还是科技的进步,这里的棉花单产是我们那时的数倍,并且还是出类拔萃的优质棉!

有些棉田已被摘棉机采摘过,一包包经打捆机捆扎好的棉花摆在地里待运。据我观察,机器的采净率至多达到八成,还需人工二次采摘,工作量还不小,这机械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哟。

新疆旅行笔记之四:一田一鸡又一机

由此,我想到了没有摘棉机的年代,兵团战士们要在这无际无涯的棉田里摘棉花 ,抢农时,该是何等的辛劳。

他们的汗水已汇成涓涓溪流,奔向大海,他们的功绩也镌刻在这儿的蓝天大地上。

大盘鸡:舌尖上的传奇

进入克拉玛依市境内,沿途都是挂有“大盘土鸡”招牌的餐馆。不仅如此,几乎所有的饭店,无论挂什么招牌,其它的菜品可以没有,而大盘鸡一定会有。

新疆旅行笔记之四:一田一鸡又一机

我想,可能是出于某种民族禁忌,才促成了大盘鸡的风行。因为较之于牛羊肉,这鸡肉就更经济实惠,也昜于被大众接受。

不要误会哟,大盘鸡只是一个说法,也有用碗、盆装的。新疆人很实在,你看,这盘鸡售价也就100元,货真价实吧?

新疆旅行笔记之四:一田一鸡又一机

一家人喝点小酒,这盘鸡足够了。酒罢,叫上一份或几份10元一份的拌面,就成了大盘鸡拌面,也就吃好喝好了。

大盘鸡,它也成就了一个舌尖上的传奇。

磕头机:纯粹拜金的机器。

克拉玛依是维吾尔语“黑油”的意思,地处准噶尔盆地,是一座石油城,也是我国西部第一个产量超千万的油田。

新疆旅行笔记之四:一田一鸡又一机

这个油田,也是新中国的第一油田,也叫“争气田”。它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号称石油滚滚。1959年国庆十周年献礼,大放异彩!

克拉玛依国道两侧,依然是钻进林立,并且在不停地工作,为国家贡献石油。

新疆旅行笔记之四:一田一鸡又一机

下面这种机器是采油机,俗称“磕头机”,我是第一次见。它们分布在克拉玛依广阔的土地上,有时稀疏,有时密集,工作起夹像鸡啄米,又像人工从水井里压水。

它就这样一捣一捣地,昼夜不断奔流不息地抽取石油。

这哪是石油啊,是黑色的金子,说它是拜金机无以为过吧。

新疆旅行笔记之四:一田一鸡又一机

棉田,是新疆大农业的缩影;磕头机,是新疆工业发展的写照;大盘鸡是新疆生活的撷取。

道路奉献给了远方,河流奉献给了海洋,我从乌鲁木齐市到克拉玛依,一路走来,就将这一田一鸡又一机奉献给你,我的朋友。

未完,待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准噶尔盆地   新疆   克拉玛依市   石河子   水井   维吾尔   克拉玛依   棉田   单产   舌尖   油田   棉花   招牌   机器   石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