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行,东北印象之二:日常生活谈

在与东北人的交流中,间接印证了最近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近些年,东北人口流失还是比较多的。

说到原因,无非是老工业基地振兴尚待时日,矿产资源如大庆油田等渐渐枯竭等,各种原因吧,造成人口南迁。

基于以上原因,东北整个的收入水平不算高,房价也不算贵,消费水平只能算一般。

我曾在《闯关东……》日记中记下了两次餐馆吃饭的经历。我和老伴两人,一次在沈阳吃中餐,消费39元,一次在哈尔滨吃晚餐,还有剩余打包,消费70元,都吃的很好。按后一次算,人均消费也就35元。

东北行,东北印象之二:日常生活谈

而在武汉,去年的人餐消费统计是59元。这次从东北回来,一家四口消费520元,人均130元。当然,这次不能以常规计,多少有点接风洗尘的意思在。

但,无论怎么比较,东北二城与武汉的消费水平比较,差距还是明显的。

大巴车司机告诉我,东北人晚饭时间一般在五点半开始,饭后,老娘们就去跳广场舞。

老爷们则去泡酒馆,一帮人吹牛到个十点来钟,上街转一转,或是洗个脚,很有可能再到夜市摊点上喝一回,最后,晕晕乎乎回家。

不知他的叙述有几分美化的成份,我想应该与实际情况相去不远吧。

这就是东北人的一种闲散和安适,把个生活过的有滋有味。它甚至带有一种东北水饺风,勾人品尝,让人艳湵,梦里寻它千百度啊!

大街上人流密集的地方,偶尔也有个体户现做现卖着大饼之类的食品或是当地特产,不过,没我们这儿普遍。

一农妇模样的中年女子,一大清早就在我们居住的宾馆附近摆地摊,售卖的很可能是自家地里的出产,诸如西红柿、辢椒、黄瓜之类的蔬菜,这儿的西红柿是当作水菓吃的。

东北行,东北印象之二:日常生活谈

除了周边这几户人家,余下的就是一片空旷,不知她一天能有多少收获?

可能越是接近边境的地方俄罗斯移民就越多,他们信奉东正教,教堂就因陋就简的应运而生。我高度怀疑这就是一个普通的民房,可它确实是一座地道的教堂。

东北行,东北印象之二:日常生活谈

想到他们在这儿做弥撒和祈祷的情形,我不由也肃然起敬,为的是那一片虔诚。

教堂外堆放着拌子柴,这是东北传统的釆暖燃料,看来教堂为上帝的子民考虑的十分周到。

东北行,东北印象之二:日常生活谈

东北人是爽朗乐观的,初次攀谈,他就不把你当外人,可以竹筒倒豆子般的谈论家事。也可能他们掌握了“人生若只初相见,何必秋风悲画扇”的神髄,只有欢乐,没有忧愁,连周围的空气里似乎都弥漫着“能有多大事”的气息。

和东北人交谈是件愉快的事。你比如,当着哈尔滨人的面谈论哈尔滨,他会说,这儿没啥可玩的,提到太阳岛,他又会说,那儿没啥可看的,直言不讳,没一点地方保护主义的色彩。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丰饶的黑土地养育着直爽豪迈的东北人,他们生于斯长于斯,一代又一代地演绎着大东北的传奇,或许,这就是生活,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

我知道,仅凭点滴浅显的观察,不足以概括东北人的生活,在这里只不过是谈谈观感,不当之处,切盼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东正教   东北人   竹筒倒豆子   因陋就简   接风洗尘   安适   丰饶   消费水平   哈尔滨   武汉   西红柿   教堂   人口   印象   原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