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行地-人

从7月16日至29日,作了十四日“闯关东夕阳红”辽、吉、黑、蒙三省一区之旅,留下了些许印象,乘尚没忘却,在这里作一记录。

天,这里指的是天气。

在规划旅游目的地时,首先就考虑到天气的因素。武汉天气太热,选择去东北,可收到避暑,旅游两利的效果,在这一前提下作出了决定。

到了东北才真正明白了老祖宗留下的一句金句:人算不如天算!

东北白天的气温和武汉基本没有区别,只是在一早一晚有七八度的温差。东北当地人都众口一辞地说,今年的气候是最反常的一年,气温之高是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

东北行-东北印象之一:天-地-人

旅游一般都在白天进行,可想而知,炎炎烈日毫不留情地“烤”验着我们,阳光携带着紫外线辐射无孔不入,像针疚一样顺着毛孔给我扎个汗流如注。十来天下来,连我这老皮也抵挡不住,双臂上脱去一层。

旅行社的司机是舍不得车辆预凉的,只是在大伙都上车后发动大巴才打开空调。上车初始这段时间,我们就处于蒸桑拿的模式,蒸(真)的烤(考)验人啊。

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凡有登山项目,必然时晴时雨,上长白山天池如此,上五大连池看火山口亦如此,是大气候都这样,还是小气候使然,我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归因于老天爷看来的人多,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地,这里是指东北大地广阔无垠。

我们常说,我泱泱中华地大物博,但脑子里却没有一个具象。大巴车行进在东北的土地上,我才真实地感受到是由一个又一个的地大物博,组成了咱大中国更大的地大物博。

无论是在呼伦贝尔大草原,还是在根河湿地,或是在通往边境的公路上,一眼望去,浩瀚无边,总觉着它们的尽头都与云天相接。

东北行-东北印象之一:天-地-人

路旁是玉米地,稻田和油菜花海,车子走上个三至七小时,见山见水见森林,也难得一见村庄或人家,这与内地村庄之间邻里相守,鸡犬之声相闻的情形大不相同。

怪不得当年人们纷纷闯关东,这儿的黑土地肥到流油,何况还有许多是尚未被开垦的处女地,地下还埋有无尽的宝藏!

行进在这辽阔宽广的土地上,自豪感由心而生,这儿属于我美丽的祖国。

人,这里指的是芸芸众生。

进入东北,被人们碎碎念的东北话便盈耳不绝。

哎哟妈呀!这是女士们的口头禅。

卖早餐了,刚出锅,还爷(热)乎着呢。这是来自送餐车的叫卖声。

你们几个银(人)?这是问询声。

的确,这声音透着一股苞谷碴子味道。但,听着亲切,沁人心脾。

东北人爱面子,喜听赞誉的话,一顶高帽子送上去,无论请他帮个什么忙,他就可劲帮你干,百试不爽。

东北人性情耿直,高兴与否都表现在脸上,体现在行动上。

先后为我们开车的两个大巴车司机就这样。正常情况下,每到住宿处,都主动帮我们装或拿行李箱,毫无怨言。不高兴时,他就在驾驶座上一动不动,求也没用。

不知这装或拿行李箱的事旅行社有无具体规定,从我的经历来看,无论国内国外,这都属于司机的工作。

东北人酒量大好像是国人的共识。团餐的关系,外出吃饭的机会不多。但也见识了两例。

一是在哈尔滨的一个小餐馆吃晚餐,见大约十来个东北人正围一桌喝酒,年轻人居多,个个膘肥体壮。看样子他们已喝了一阵子,桌上的十几个菜吃下去了一多半。

东北行-东北印象之一:天-地-人

邻桌而坐,好奇心驱使我问紧邻身旁的一个年纪大的人。得知,他今年69岁,今天是他儿子的朋友请客,这一帮人都是安装玻璃幕墙的。他没有年轻人能喝,今晚也就喝个八九罐啤酒,然后再来上四两白酒就妥了。

乖乖隆的咚,海量!

他们喝啤酒用碗,那碗估计也就装个二两多酒,可禁不住他们一碗碗不停地干。老板娘忙着一件件为他们上啤酒,偶尔还缓不济急。

另一例是我乘火车时,睡在我上面中铺的一个年轻人,也是哈尔滨的,正在湖北干工程。见他一日三餐都在喝酒,我就问他一天要喝多少酒。

他告诉我,像这样10元一罐的啤酒,他共带了3扎,每扎6罐,大约是他坐这20多小时要喝的量。

他喝酒的规律是,早上4罐,中晚各6罐,晚餐另加半斤二锅头。

岂止是海量,简直就是天量!我也是服了。

粗浅的观察,说来不一定对,错谬之处,还请东北的朋友们海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夕阳红   呼伦贝尔   缓不济急   长白山   东北人   地大物博   哈尔滨   武汉   行李箱   海量   村庄   啤酒   司机   天气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