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明白了,“免抵退”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儿

最近来咨询“免抵退”业务的比较多,很多没有接触过“免抵退”或初接触“免抵退”业务的小伙伴们总感觉理解不清,比如: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额、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应退税额、免抵税额这些专有名词,看着感觉每个字都认识,连在一起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免抵退”业务,相对来说确实复杂,而且计算公式中很多名词也比较抽象,让很多会计从业人员望而生畏。

今天,小编就通过理论+案例的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大家讲讲“免抵退”的基本原理。

一、什么是“免抵退”政策

终于明白了,“免抵退”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儿

根据上述政策,我们可以知道“免抵退”三个字其实包含了三重意思。

“免”——是指对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代理出口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的增值税;

“抵”——是指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代理出口应予退还的所耗用外购货物和劳务的进项税额抵减内销的应纳税额;

“退”——是指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代理出口应抵减的进项税额大于内销应纳税额时,对未抵减完的进项税额予以退税。

这个“免抵退”政策,适用于我们的生产型出口企业。虽然出口环节是免税的,但出口的货物劳务所耗用的购进环节的材料等是负担了国内环节的增值税的。因此,为了保持我国货物劳务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我们国家政策规定了把国内环节所负担的增值税退还给出口企业。

二、“免抵退”如何计算?

通俗来说,生产型出口企业可以将出口业务的增值税区分为内销业务和外销业务分别计算,对内销业务计算应交的增值税,对外销业务计算应退的增值税。

但在实务中并不是采取内销征税、外销退税的操作方式,而是将外销业务应退的增值税和内销业务应交的增值税相抵,如果外销应退的增值税没有被内销应交的增值税抵完,则对未抵减完的部分予以退税税,也就是大家经常听到的“免抵退”的方法。

具体计算方式如下图:

终于明白了,“免抵退”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儿

三、案例解析

甲企业是一家生产型出口企业,只生产一种商品,2020年9月内销收入100万元,一般贸易出口外销收入200万元(已收齐单证及信息,可申报退税),出口商品的征税率13%,退税率13%,当期认证抵扣的进项税额30万元(假设出口对应进项为20万元,内销对应进项为10万元),无免税购进原材料(即无需考虑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该企业2020年9月的“免抵退”应退税额的计算,我们分为三个步骤。

1、计算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折合率×(出口货物适用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200*(13%-13%)=0

(注:对于出口货物征退税率不一致时,出口货物的进项税额要先扣除“出口货物离岸价*(征税率-退税率)”的税款,扣除的税额就是免抵退税计算公式中的“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财政部 税务总局2020年第15号 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后,2020年3月20日后出口的商品征退税率基本一致,在计算退税时不再涉及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计算)

2、计算当期应纳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100*13%-(30-0)=-17万元

这里的17万也就是期末留抵税额。

3、计算应退税额

在计算出口商品的应退税额时,需要先计算能退税的最大限额,即免抵退税额。

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折合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200*13%=26万元

也就是说,应退税额的上限是26万元,但是最终是否能按上限退税还得看有多少进项,也就是要与当期期末留底税额(17万元)论大小,当期应退税额为二者中的较小者。

终于明白了,“免抵退”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儿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17万元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26-17=9万元

需要注意的是,经国家税务局正式审核批准的当期免抵的增值税税额应纳入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计征范围,分别按规定的税(费)率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也就是说免抵税额9万元是需要作为城建及教育附加的计税依据的。

终于明白了,“免抵退”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儿

为了更直观的了解“免抵退”,下表分别将理论算法(即内销征税、外销退税的方式)计算出理论退税额和按“免抵退”原理计算出实际退税额进行对比:

终于明白了,“免抵退”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儿

可以看出,两种方式下,企业的实际退税额是相等的。而且,计算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的计税依据也是相等的。

通过本文的分析,您是否对“免抵退”理解了呢?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欢迎在评论区给小编留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劳务所   进项   税额   增值税   劳务   当期   期末   事儿   货物   环节   也就是   教育费附加   理论   方式   政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