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为什么留不住青年人?被留守的农村,成了另一种乡愁

从我的父辈开始,村子里的人就逐渐逃离农村,前往大城市打拼,有的是做生意,有的是创业,但更多的是外出务工。如今的农村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依旧是留不住年轻人,这种情形与30年前的农村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

我相信,每一个农村人的内心深处从来都没有丧失过对土地的热爱。肥沃的土地长出了成千上万亩的庄稼,这背后是无数农民在付出朴实而忠诚的劳动。但依靠土地获得的微薄收入却满足不了年轻人对未来的期待——辛辛苦苦劳作一季,结果一亩地只赚千把块,这种劳动的“性价比”远远比不上外出打工诱人。

农村为什么留不住青年人?被留守的农村,成了另一种乡愁

湖北恩施的农忙景象

与此同时,上一辈的医疗、下一辈的教育,老中少三代人的日常生活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正是这种生活的压力,也是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选择背井离乡。正如著名作家路遥所说,“农民是土地的主人,也是土地的奴隶”。在现实面前,农民对土地的坚守终究还是出现了动摇与偏移——农民变得“不愿意”再种田

毫无疑问,当前的农村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

虽然农村人都有浓厚的恋乡情结,但95%(甚至更多)以上的农民已经不再将农作物的种植视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年轻一代往往会把家里的几亩地留给60多岁的老人打理。如果家里有孩子在上幼儿园或小学,也有部分妇女会选择留在家中,等到孩子上初中之后就继续外出务工。当然也有不少儿童是留给爷爷奶奶照顾的,毕竟在农村,每一户人家的经济实力也是不同的。

农村为什么留不住青年人?被留守的农村,成了另一种乡愁

▲▲农村随处可见的留守儿童

以我的老家河南为例,这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和玉米;常见的经济作物有大蒜、辣椒;种植规模较小的油料作物有油菜、花生、大豆;农田里还经常种植一些常见的蔬菜,比如胡萝卜、土豆、马铃薯、番茄、韭菜、洋葱等,而且规模化种植蔬菜的收益确实不错,比单纯种植粮食作物更划算(我所在的村镇有规模化种植韭菜的合作社,农户每天4:00就开始割韭菜,清晨时会有收购商前来收购,将新鲜的韭菜运往各地的菜市场)。

最后,一些农民由于常年在外务工,没有多余的精力与时间打理农田,在找不到下家的情况下,会直接在农田里种上牡丹、芍药等药材。还有一些农民直接将土地租赁给别人,每年只收取一部分租金或者粮食。

那些单纯种植粮食作物的农民占绝大多数,但相对而言收益也是最低的。以小麦为例,平均一亩小麦产量在800斤左右,价格1~2元,就算撑到天花板,一亩小麦只能能卖到1000元左右,而这还不包括机械收割、化肥、农药、人工灌溉的成本,再加上长达半年的种植周期,平均每个月一亩小麦能够带来的收益的确让人“心凉”。

农村为什么留不住青年人?被留守的农村,成了另一种乡愁

▲▲每逢丰收季节,农民却不一定能高兴起来,最后的收益主要还是取决于小麦的收购价格。

与农业生产有关的人,大致可以分成三种类型

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我对农村的一些现象还是有一定了解的。根据我个人的分析,当下(或曾经)与农业生产有关的人,可以分成三种类型。

就像前面提到的那样,绝大多数农村青年都将土地留给上了年纪的老人,自己到大城市务工。这一类人对农业的发展潜力丧失了信心,往往倾向于做一些更专业、技术要求更高的工作,因为这往往会带来更高的收益。

在农业领域没有找到更好的、更稳定的收益来源之前,这批人会选择长期扎根城市,当然也不排除一些有能力的农村青年通过技术和专业知识在陌生的城市站稳脚跟,甚至取得当地的户口,从此“故乡变他乡”,成为一个与故乡再无瓜葛的“异乡人”。

以上并非空口无凭,我所在的村子就有很多这样的案例。农村的人才越来越少,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村的资源难以满足有想法的年轻人对个人经济发展的诉求——毕竟,在出逃农村之前,很多人都已经在农业领域坚持了数10年之久,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后,他们做出这样的抉择也在意料之中。

农村为什么留不住青年人?被留守的农村,成了另一种乡愁

▲▲在外打拼的农民工,绝大多数农村人都属于这种类型。

在一阵阵离乡热潮中,能够始终坚持下来的人并不多见。一小部分传统的农村人对农业的发展还抱有幻想,但他们从事农业生产的方式已经开始有所创新。在城乡结合部,有很多这样的案例,我的一位表哥就是其中一位“田埂上的守望者”。

我的这位表哥在2015年看到了在城区售卖盆栽景观植物的市场前景,于是果断转变思路,从原先种植小麦、玉米变为种植景观植物,每年的收入还算不错。为了进一步发掘土地的价值,他还尝试综合种养模式,在一些景观植物试验田里散养鸡、鸭、鹅等畜禽,这些畜禽可以除去农田里的部分害虫,减少病害发生。此外,畜禽的粪便还可供绿植利用,而绿色植物则可以在夏季为畜禽提供遮阴场所。

农村为什么留不住青年人?被留守的农村,成了另一种乡愁

▲▲园艺栽培

通过这种有益的尝试,他每年又增加了额外的收入,虽然和外面务工人员的收入比起来并不太稳定,但他很享受这种创业的状态。与传统种植业比起来,种植花卉、绿植是收益更高,但风险也更大。如何找到合适的销售渠道是一件令人很头疼的事,因为在特定的季节,如果销售不出去,价格就要大打折扣。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农村里多了一些返乡创业的年轻人,更令人费解的是——这批年轻人群体中大多数是大学生,还有不少是985重点高等院校的研究生、博士生。

不少知识分子群体所专注的农业领域是有机农场和大棚蔬菜种植,很多人在大学期间就接受过专业系统的学习,做起农业上手很快,对各种花卉花果的栽培知识都如数家珍,对绿色农业理念有自己的看法。

农村为什么留不住青年人?被留守的农村,成了另一种乡愁

▲▲刚刚过完年没多久,村里就有返乡的年轻人开始搭建大棚了,准备种植西瓜。翻新的土壤里面混杂着玉米秸秆,可以提供养料。

农村为什么留不住青年人?被留守的农村,成了另一种乡愁

▲▲上图是搭建完成的简易蔬菜大棚,用竹竿为框架,外面包两层简易塑料薄膜,成本较低。

年轻人用新的思维来看待农业,不少人打出有机农业的招牌,走高端农产品的路线。不管结果如何,但至少勇气可嘉。在某种意义上,他们也是“逆行人”。换个角度来考虑,用怎样的方式去进行农业生产,这本身并无贵贱之分,但网络和媒体上经常有一些人来抨击这种返乡创业的现象,其中最多的负面声音无非就是“农业就是个坑,根本赚不了钱”、“一群没有见过世面的小伙子还想干农业?农业可没那么轻松”。

但不管外界的舆论往哪个方向倾斜,这群年轻人都是在做一种有益的尝试,当然其中也不乏成功的案例,在我附近的村镇就有好几个。其中有一位大学生是在2013年开始回乡创业的,主要是以生态养鹅为主。他在前期掌握了扎实的专业技能,从鹅蛋的孵化到鹅苗的培育再到后期的养成、疾病的防治,可以说是样样精通。只用了两年不到的时间,他就在我们当地建立了一家养殖专业合作社,还带领当地的贫困户脱贫致富。由于是生态养殖模式,肉鹅的质量也有保障,因此卖出了比市场更高的价格。

农村为什么留不住青年人?被留守的农村,成了另一种乡愁

大鹅养殖场

对于乡村的未来,您怎么看?

对离家在外,特别是那些选择在外地定居的农村人来说,乡村就是回不去的乡愁。在大城市闯荡,无论是自己开店搞餐饮,还是在大公司入职当技术员或者在工地打工,对个人而言都是不错的选择。

为了振兴乡村经济、建设美丽农村,国家在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各个中小型企业(如养殖场、合作社、服装厂、食品厂等等)将为农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

在城乡交界地带,每年都会发生新的变化,养殖、种植示范点与农村扶贫专业合作社也越来越多。也有不少乡村凭借周边的旅游资源,大力开发农家乐、渔家乐,通过发展家乡旅游业既提高了收入,又建设了家乡。但对大多数农村来说,想要快速发展还需要更多的机遇和时间。

农村为什么留不住青年人?被留守的农村,成了另一种乡愁

真实的农村一角

当谈起##寻找最美劳动者## 之类的话题,我首先想起的就是那些依然坚守在农村的人。这种坚守与薪资的多少没有太大关系,更多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土地的热爱。当然,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值得尊重与赞扬,他们也默默坚守着各自的工作岗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建设家乡的道路上,无论是逆行返乡还是背井离乡,都是一种伟大的付出与尝试。

关于乡村的未来,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三农# #农村# #乡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农村   粮食作物   乡愁   韭菜   在外   青年人   小麦   农业生产   合作社   乡村   收益   年轻人   土地   收入   农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