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洲坝拦江截流40年,长江“鱼王”最大有多少斤?

葛洲坝是万里长江的第一座大坝,于1981年正式开始拦江截流,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事实上,葛洲坝只是长江水坝建设项目的冰山一角,大坝总量相当惊人。

据统计,仅仅是在长江上游,大大小小的水坝就有一万多座,而全国建设的水电大坝更是超过了22000座,占全球大坝总数的46%,很多特有鱼种的生存都因此受到了严重威胁。

葛洲坝拦江截流40年,长江“鱼王”最大有多少斤?

葛洲坝泄洪

因此,如今当我们再讨论“长江中最大的鱼类能有多大”等相关话题时,就不得不考虑大坝修建带来的物种灭绝问题——毕竟,有些“长江鱼王”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人们的视野。

生命之河与“长江鱼王”

长江全长6300公里,是中国的第一大河,同时也是生物多样性最高的世界级大河之一。据统计,长江中生活的鱼类曾有400多种,其中在淡水环境中生活的鱼类有350余种,另外50种是河口及洄游性鱼类。

值得一提的是,长江中特有的鱼类多达156种,比如胭脂鱼、鯮鱼、鳤鱼等等,这些特有鱼种大部分都分布在长江上游。受水电大坝的影响,长江上游已经有79种鱼类陷入了生存危机,中下游的28种鱼类也已濒危。

葛洲坝拦江截流40年,长江“鱼王”最大有多少斤?

长江胭脂鱼

事实证明,长江的鱼类资源和长江生态“同呼吸,共命运”,生态环境始终是渔业资源的“上游话题”。以长江中特有的白鲟为例,这一物种可能早在2005~2010年间就因为环境恶化而灭绝,只不过近年来的研究调查进一步确定了“鱼王”灭绝的事实。

白鲟是长江中的“活化石”,被人们称为“中国淡水鱼之王”。以往捕获到的成年白鲟一般在3米左右,体重约150公斤,但这还不是白鲟的最大纪录。据资料记载,长江渔民曾在南京江段捕获到一条体长7.5米、体重908公斤的巨型白鲟,这也是到目前为止发现的长江中最大的鱼类。

葛洲坝拦江截流40年,长江“鱼王”最大有多少斤?

最后的长江白鲟

成年的白鲟在自然水域中没有天敌,是长江中的顶级猎食者。只可惜在2020年初,长江水产研究所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经过研究和商讨,最终得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结论:长江白鲟已经灭绝。

根据国际学术界的标准,断定一个物种灭绝需要50年的时间,而白鲟的上一次目击事件发生在2003年,距今只有18年的时间。但国内的科学家却明确表示,根据目前的资料和证据来看,基本上可以断定白鲟灭绝的事实。

葛洲坝拦江截流40年,长江“鱼王”最大有多少斤?

白鲟标本

事实上,长江中可能还有很多“大鱼”正处在生死关头,但由于缺乏监测数据,目前还不能提供及时有效的保护措施。长江的两次资源调查前后整整间隔了42年,在这中间很多濒危鱼类的生存状况、种群数量都无从得知,即便悄然灭绝我们也可能毫不知情。

正是因为缺少调查和了解,很多珍稀物种都错过了最佳的保护时机,等到我们想要全力保护时可能就已经来不及了——白鱀豚、白鲟、鲥鱼皆是如此。

白鲟之后,长江现存的“鱼王”就要属中华鲟了

和白鲟一样,中华鲟也是一种非常古老的长江旗舰物种。在历史上,中华鲟的分布范围曾非常广泛,除了中国的大江南北,朝鲜的汉江口以及日本的九州西侧也都有分布。

葛洲坝拦江截流40年,长江“鱼王”最大有多少斤?

人工养殖的中华鲟

在目前现存的长江鱼类中,中华鲟的体型是最大的,目前已发现的最大中华鲟体长为5米,体重600公斤,这一体量仅次于白鲟。和白鲟不同的是,目前我国已经攻克了中华鲟的人工繁殖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野生种群的生存压力。

中华鲟是溯河洄游性鱼类,在长江和珠江都能进行自然繁殖。其中,长江中的繁殖群体会在每年的8月份由长江口逆流而上,一直到达长江上游以及金沙江的下游,那里分布着中华鲟的天然产卵场。

在葛洲坝修建以前,中华鲟的产卵场分布范围多达600km,大大小小的产卵场有19个。但在1981年葛洲坝水利工程拦江截流后,洄游繁殖的中华鲟群体就被阻隔在了葛洲坝之下,原先的产卵场也因此失去了生态功能。

葛洲坝拦江截流40年,长江“鱼王”最大有多少斤?

葛洲坝泄洪时期的卫星地图

幸运的是,在葛洲坝下游4公里的江段处又形成了一个新的产卵场,也就是现在的中华鲟核心保护区。多年来的监测显示,这个产卵场是目前唯一一个中华鲟产卵场,被认为是野生中华鲟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有人可能会问了,既然我国已经解决了人工繁殖问题,那为什么还要执着于中华鲟的自然繁殖呢?

从表面上来看,人工繁殖的效率确实明显高于中华鲟的自然繁殖,但是野生群体和人工繁殖群体之间并不能直接画等号。经过连续多代的人工繁殖,中华鲟的种质会不可避免地走向衰退,后代的生长性能及繁殖能力会逐渐下降,最终还是需要依靠野生的群体来复壮种质。

葛洲坝拦江截流40年,长江“鱼王”最大有多少斤?

中华鲟的人工放流

另外,野生中华鲟的基因和长江生态的独特性是紧密相关的,更是不可替代的。从遗传(基因)多样性的角度来看,野生中华鲟数量的减少最终必将导致该物种的基因流失以及基因库的萎缩。

从1980年~2020年的40年间,长江沿岸累计放流了800多万尾中华鲟幼鱼,但这依然没能阻止自然种群的持续衰退。事实证明,人工增殖放流收效甚微,并不能从根本上拯救中华鲟,只有想方设法提高自然繁殖的规模才是长久之计。

长江中的其他大鱼,同样也不容乐观

除了鲟鱼,长江中能排上名号的大鱼还有不少,其中一个很有分量的物种就是鳡鱼

葛洲坝拦江截流40年,长江“鱼王”最大有多少斤?

鱤鱼

鳡鱼性情凶猛,是长江流域的顶级猎食者,被人们称为“水中老虎”。鳡鱼几乎终身以鱼类为食,一条15公斤重的鳡鱼能直接吞下一条5公斤重的鲢鱼或者鳙鱼,胃口极大。成年鳡鱼的体长能达到米级,目前发现的最大个体体长为1.68米,体重有52公斤,是妥妥的水中霸主。

说到鳡鱼,就不得不说一下这一物种的近亲——鯮鱼

葛洲坝拦江截流40年,长江“鱼王”最大有多少斤?

鯮鱼

鯮鱼是一种长江特有的珍稀鱼类,目前已经基本绝迹。和鱤鱼一样,鯮鱼也是一种性情凶猛的肉食性鱼类,主要以四大家鱼、鲤鱼、鲫鱼、翘嘴等鱼类为食,最大体重能达到50公斤左右。有意思的是,鯮鱼往往分布在下层水体,而鳡鱼则分布在上层,因此这两种鱼也经常被一起称为“上下兄弟”。

另外,长江特有的胭脂鱼最大体长也超过了1米,最大体重为40多公斤。在四大家鱼中,青鱼和草鱼也能达到米级,极个别“鱼王”的体长甚至接近2米,体重超过100公斤。鲢鱼和鳙鱼的体型相对较小,最大体长接近1米,最大体重在50公斤左右。

葛洲坝拦江截流40年,长江“鱼王”最大有多少斤?

鄱阳湖的巨型青鱼,体重超过100斤

总之,长江中的大鱼确实有不少,但有很多都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现有的数据都是在过去发现的最大纪录,现在的长江生态还真不一定能“容纳”下那么多大鱼。长江鱼类的体型大小很容易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比如过度捕捞就会导致经济鱼类逐渐向小型化、幼龄化的方向演变,水质污染、大坝兴建也同样会给“长江大鱼”带来致命的打击。

长江中大鱼的体长、体重数据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只能代表过去的长江,而不是现在的长江。因此,关注“长江大鱼”倒不如关注长江的生态问题,生态环境好了,长江的大鱼才会越来越多。

关于长江大鱼和长江生态,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葛洲坝   长江   产卵场   大河   体长   种群   大坝   鱼类   大鱼   物种   体重   群体   生态   自然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