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火蚁一年扩散27个县,能适应低温,河南已局部“失守”?

截止到2019年,中国已发现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而在这些外来物种中,红火蚁是一个人见人怕的狠角色,对我国的农业生产以及人畜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红火蚁原本是南美洲的土著物种,后来随着国际贸易先后入侵了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24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台湾省首次于2003年报道了红火蚁的入侵事件。在此之后的16年里,红火蚁事件愈演愈烈,先后蔓延到了全国12个省区,尤其是华南地区的3个省份,防控形势颇为严峻。

红火蚁一年扩散27个县,能适应低温,河南已局部“失守”?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和普通的蚂蚁不同,红火蚁繁殖力强悍、习性凶猛,防控难度很大。更严重的是,红火蚁咬起人来非常疼,被叮咬者会感受到剧烈的疼痛和灼烧感,严重的还会导致过敏性休克、头晕、头痛、呼吸困难等全身性反应,安全隐患极大。

小小的红火蚁,为何会引发“失控”局面?

虽然在中国大陆首次报道红火蚁是在2004年,但专家们估计,红火蚁很有可能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侵入到了深圳、广州等地。和其他蚂蚁相比,红火蚁的体型并不算大,绝大多数工蚁的体长都介于2.5~4毫米之间,最大体型也只有6毫米左右。虽然个头小,但是红火蚁种群的传播能力却非常惊人。

红火蚁一年扩散27个县,能适应低温,河南已局部“失守”?

红火蚁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虽然很多受灾省份都致力于红火蚁的清除消杀工作,但由于种群基数太大,红火蚁的分布范围还是由2005年的30多个县区增加到了2018年的380多个县区,平均下来每年蔓延27个县区。如今,河南、陕西、山西等北方省份也已经“失守”,密度相对较低,亟需对红火蚁的野外繁殖行为进行监测调查。

红火蚁一年扩散27个县,能适应低温,河南已局部“失守”?

2019年9月,浙江金华举办红火蚁的科普宣传活动

红火蚁“失控”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人为的传播扩散,二是强悍的自然繁殖

红火蚁经常藏身于苗木、花卉、绿植等盆栽的土壤中,随着国内物流体系的不断完善,红火蚁很有可能会随着物流运输而被转移到几十甚至上百公里以外的地区,这种无意间的人为活动无疑大大增加了红火蚁的扩散风险。

另外在每年的4-6月,雌蚁和雄蚁会集群飞到100-300米的空中进行交配繁殖,这就是红火蚁的婚飞现象。交配完成之后,雌蚁就可以借助风力作用转移到数公里以外的地区并建立新的种群。在营养充足的情况下,一只发育成熟的雌蚁可以产下500~1000枚卵,建群能力相当强悍。

红火蚁一年扩散27个县,能适应低温,河南已局部“失守”?

红火蚁的工蚁和蚁卵

基于过去20年的数据,研究人员还建立了专门的数学模型,用以预测红火蚁在未来的扩张趋势。结果显示,在今后的20~30年里,红火蚁将进入快速扩张期,扩张范围每年会增加20~40个县区,自然传播速度为48~80公里/年。

红火蚁的危害有哪些?

红火蚁是一种非常贪婪的节肢动物捕食者,堪称农田里的“昆虫杀手”。在捕猎时,红火蚁往往采取群体作战的方式,通过叮咬、喷射毒素等方式击杀猎物。除了无差别地攻击各种昆虫外,红火蚁甚至还能“越级”捕杀青蛙、蜥蜴以及小型的鸟类。

红火蚁一年扩散27个县,能适应低温,河南已局部“失守”?

红火蚁种群的组成及分工

一般来说,一个中等规模的红火蚁巢穴能够容纳20~30万只工蚁,规模更大的甚至能达到50万只左右。这样的蚁群倾巢而出时带来的杀伤力相当惊人,甚至会彻底改变周边环境的群落结构。

红火蚁可以通过资源掠夺、生物竞争等方式消灭本地蚂蚁,逐渐演变成优势物种。国内有调查显示,在受到红火蚁入侵的一处废弃农田,本地蚂蚁的种类减少了28.5%,数量则减少了27.1%,群落结构逐渐趋于单一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大大降低。

不过,也有一些本地蚂蚁能够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比如双齿多刺蚁。研究发现,当双齿多刺蚁和红火蚁的数量为1:1时,前者的死亡率为12%,而红火蚁的死亡率则高达27%。然而这样的特例并不多见,大多数本地蚂蚁在竞争中都处于劣势,其中就包括白蚁。

红火蚁一年扩散27个县,能适应低温,河南已局部“失守”?

外来入侵的红火蚁捕食白蚁

更严重的是,红火蚁还对城乡居民的人身安全造成了很大威胁。在海南的某个吹填岛礁,泛滥的热带红火蚁经常咬伤当地的驻守官兵。当地医院接诊的110例红火蚁咬伤性皮炎中,其中严重过敏性休克的有11例,中度过敏的有71例,另外28例则是轻度过敏。

红火蚁的攻击性很强,一旦受到外界干扰,蚁群就会迅速出巢并发动攻击行为。红火蚁在攻击人时,会用上颚紧紧钳住人的皮肤组织,再利用腹部末端的鳌针蛰刺并释放毒液。红火蚁毒液95%的成分是生物碱毒素,另外5%则是水溶性蛋白,能够在短时间内引起人体的过敏反应,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

红火蚁一年扩散27个县,能适应低温,河南已局部“失守”?

红火蚁

总之,红火蚁的入侵给华南地区的生态系统带来了很大影响,给人身安全也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如果任其泛滥蔓延,将来必定有越来越多的无辜市民惨遭“毒手”。

防控外来红火蚁,有哪些消杀方法?

在过去,美国的专家对红火蚁的泛滥还不以为意,认为这种蚂蚁在零下12℃的低温环境中不能生存,因此并不会向全国扩散。如今,这种观点正在被狠狠打脸——红火蚁在美国的分布范围不断扩大,蚁巢的分布范围已经超1.5亿公顷,有不少北方地区也已经开始沦陷。

红火蚁一年扩散27个县,能适应低温,河南已局部“失守”?

红火蚁在美国的分布范围越来越大,西北部已经开始“沦陷”

事实上,当温度急剧降低时,工蚁确实会出现较高的死亡率,但是幸存下来的个体也会拥有更强的耐低温能力。作为土栖性生物,红火蚁在遭遇低温时还会向巢穴内部移动,此时的蚁丘就相当于一个热的“绝缘体”,很好地保存了热量,将伤亡降到了最低。

红火蚁一年扩散27个县,能适应低温,河南已局部“失守”?

红火蚁巢穴的内部结构

通过这种生存策略,部分红火蚁依然能够在很低的环境温度中幸存下来。如果再考虑到蚁穴结构的复杂性、蚁后强大的生育能力以及庞大的种群规模,红火蚁的消杀工作就更加困难了。

目前,红火蚁的消杀防治措施主要有两种,第一是利用毒饵诱杀,另外一种则是灌药毒杀。比较常用的毒饵主要有多杀菌素、阿维菌素、氟虫胺等10余种,毒药则有氯氰菊酯、茚虫威饵剂,单次使用的清除率能达到80%以上。

红火蚁一年扩散27个县,能适应低温,河南已局部“失守”?

消杀红火蚁,构建蚁穴结构模型

然而,这些化学药物很容易破坏土壤的生态平衡,对其他生物也会造成负面影响。为此,也有人采用热水浇灌的方式,虽然做到了无毒无害,但却耗时耗力,而且效率很低,效果并不理想。

放眼全球,目前最友好、最环保的防治措施就要属生物防控了。在美国,专家们开始利用病原真菌来防控红火蚁,效果颇为明显。在国内,科研人员也开始利用绿僵菌、白僵菌来感染红火蚁,同样也取得了不错的杀灭效果。

红火蚁一年扩散27个县,能适应低温,河南已局部“失守”?

感染白僵菌(左)和绿僵菌(右)的红火蚁

以绿僵菌为例,某些菌株在接种10天后,红火蚁的死亡率就达到了73.3%,另外一些菌株的致死率甚至接近100%,消杀效率极高。在野外环境下,研究人员曾向红火蚁的巢穴注射绿僵菌的菌液,结果30天后,红火蚁种群的消亡率达到了98.35%,整个过程完全做到了无毒无害、环境友好。

在未来,这种生物防控方式很有可能会进一步普及,以绿僵菌为代表的特异性菌株也有望成为最成功的“红火蚁克星”。

总之,红火蚁的泛滥与防治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给各国人民带来了很大的困扰。相信随着防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终有一天能彻底战胜红火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华南地区   毒饵   工蚁   菌株   蚁穴   种群   巢穴   死亡率   河南   物种   低温   强悍   局部   蚂蚁   很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