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雪读书」古代四大贤母“陶母”的故事

说到古代四大贤母,大家最熟知的估计是“孟母三迁”还有“岳母刺字”的故事,还有两位是谁呢?

还有一位是欧阳修的母亲“画荻教子”的故事,说的是:眼看欧阳修就到上学的年龄了,郑氏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家里穷,买不起纸笔。有一次她看到屋前的池塘边长着荻草,突发奇想,用这些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不是也很好吗?于是她用荻草秆当笔,铺沙当纸,开始教欧阳修练字。欧阳修跟着母亲的教导,在地上一笔一划地练习写字,反反复复地练,错了再写,直到写对写工整为止,一丝不苟。


「春雪读书」古代四大贤母“陶母”的故事

那么还有一位是谁呢?

之前开了《春雪读三国》小专栏,这阵子读书三国这段已经过去了,西晋也亡了,马上来到东晋。在读这段历史的时候,感觉晋朝人民说话是比较生动的,特别擅长使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让人一看就懂,这其中就有一位陶侃很会说话。第四位贤母就是他的妈妈“陶母”。

百度了一下,陶侃的爸爸是三国东吴时期的一位将领,叫做陶丹。他的妻子谢氏和大儿子作为保质(也就是人质)住在别的地方。陶母湛氏是妾和陶侃住在一起。陶丹去世后,因为家里没钱,所以湛氏只好携陶侃由鄱阳回外祖父家。

陶母即以纺织谋生养子,供陶侃读书。湛氏家教能严谨,教子惜阴读书,树建功立业之志,还以忠顺勤俭为美德熏陶其子。为此,小小陶侃总以清贫为乐,发愤进取,自幼伴母夜织而读书,闻鸡鸣而劳作。

因此,陶侃读书万卷,精通兵法,被其父好友太守范逵荐为县令,直至任长吏、太尉、都督大将军、封长沙郡公,为国为民,清正廉洁。

这其中有两故事让人印象很深刻,


第一个是:截发延宾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於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罄,而逵马仆甚多。侃母湛氏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氏头发委地,下为二髲,卖得数斛米,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坐诸荐以为马革。日夕,遂为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知湛氏所为,既叹其才识,又深愧其厚意,语曰:“非此母,不生此子。”逵至洛阳,遂称之於羊晫、顾荣等人,大获美誉。

翻译成白话文是:

有一天,陶侃的同郡好友范逵等数人,路过陶侃家乡时,天色将晚,又值冰雪封道,便到他家来投宿。可没想到的是,陶侃家贫至极,根本没有招待客人的条件。正在陶侃为难之际,母亲过来说:“你先努力把客人留下,其他的我来想办法。家里再没有,做人也不能失礼。”

无钱买米,母亲便趁客人们闲谈之际,毫不犹豫地剪下长发,出门卖与邻人,买来了粮米酒菜;没有烧柴,就把屋角的边柱劈了,让客人烧炉取暖;没有马料,就把垫在床上的草席扯出切碎,充当马草。整个接待非常周到,连人带马都没有受到一点遗落,让客人们非常感动。范逵一行到了洛阳后,相与言传,颂为美谈。


「春雪读书」古代四大贤母“陶母”的故事


第二个是:陶母封鮓


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坩鲊饷母。母封鮓付吏,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选自《世说新语》)


翻译成白话是:

晋朝人陶侃青年时代做管理河道及渔业的官吏,曾经(派官府里的差役)把一坛糟鱼送给母亲。陶侃的母亲将送来的糟鱼封好交还给差役,写了一封回信责备陶侃,信中写道:“你身为官吏(本应清正廉洁),却用官府的东西(作为礼品)赠送给我,(这样做)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增加我的忧愁。”

「春雪读书」古代四大贤母“陶母”的故事


后来,陶侃以优异的战功和政绩博得世人的称颂。历史上记载,“自南陵迄于白帝数千里中”,在他的治理下,“百姓勤于农殖,家给人足,路不拾遗”。


还有一个土物饯行的故事说的是:

陶侃后来在范逵的举荐下当了县令。这更印证了一句话:朋友多了路好走。在即将赴任之际,母亲把他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娘苦了一世,总算看到你有了出头之日。娘拿不出什么东西给你,就送你三件土物吧。”于是,湛氏就拿出一个事先准备好的包袱递给陶侃,让他到了官府之后再看,自然也就明白什么意思了。

待到陶侃来到驻地,迫不及待地打开包袱一看,里面竟然只是包着一块坯土、一只土碗和一方白色土布。

一看这些东西,陶侃立刻就领悟了母亲的用意。那便是:一块坯土是要自己永远记住家乡故土,不能忘了出发的路;一只土碗是要自己保持本色,千万不能因为贪恋荣华富贵而数典忘祖;一方白色土布是要自己为官清清白白,廉洁奉公,永不变色。正是母亲这番无言的忠告,深深地烙印在了陶侃的心里,并身体力行地实践之、恪守之。

「春雪读书」古代四大贤母“陶母”的故事


在晋朝门阀政治的社会,陶侃的成功离不开特定历史环境的影响。但是陶母的故事中有着待人接物、工作中公私处理、如何面对清贫、如何交友的启迪。虽然想具体谈一谈,但是又到0点了。明天再聊一聊。大家可以今天先把这几个故事看一看。晚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南陵   土物   差役   土布   晋朝   清正廉洁   故事   洛阳   县令   官吏   官府   清贫   客人   家里   古代   母亲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