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余姚县令(十二)——刘撝,林萱,林迪,胡宗伋,廖天觉等

历代余姚县令(十二)——刘撝,林萱,林迪,胡宗伋,廖天觉等

历代余姚县令(十二)——刘撝,林萱,林迪,胡宗伋,廖天觉等

刘撝(元丰二年任):浙江长兴人,治平二年(1065年)进士,元丰二年(1079年)年知余姚县。

苏东坡是一位美食家,他还一生嗜茶,有一诗《送刘寺丞赴余姚》诗,对顾渚紫笋茶极尽赞美,诗云:

中和堂後石楠树,与君对床听夜雨。 玉笙哀怨不逢人,但见香烟横碧缕。

讴吟思归出无计,坐想蟋蟀空房语。 明朝开锁放观潮,豪气正与潮争怒。

银山动地君不看,独爱清香生云雾。 别来聚散如宿昔,城郭空存鹤飞去。

我老人间万事休,君亦洗心从佛祖。 手香新写法界观,眼净不觑登伽女。

余姚古县亦何有,龙井白泉甘胜乳。 千金买断顾渚春,似与越人降日注。

这首诗是在长兴人刘撝于元丰二年(1079年)以大理寺丞出任余姚知县时,苏东坡特意相赠的,从诗句“与君对床听夜雨”可以判断他和刘撝两人是挚友。同年五月在他出任湖州知州时,有一首词作《南歌子·湖州作》,据专家考证也是相赠刘撝的:

山雨潇潇过,溪桥浏浏清。小园幽榭枕苹汀,门外月华如水彩舟横。 

苕岸霜花尽,江湖雪阵平。两山遥指海门青,回首水云何处觅孤城。


林萱(元丰五年任):宋朝元丰五年(1082年)黄裳榜有福建进士林萱。



林迪(元祐六年任);据《福清县志》:林迪,福建福清人,字行中,进士出生,元祐六年(1091),任余姚知县。

元祐六年(1091年)马涓榜有进士林迪(福清)。

绍圣元年(1094年)毕渐榜有进士林迪(兴化)。


胡宗伋(1079—1148年),字浚明,余姚人。自幼品行端正,及长学业有就。宋元符年间(1098-1100),应试礼部后,出任余姚教授。不久又调任刘阳县丞,因教授有方,政绩显著,都被荐监严州,旋予祠监南狱庙,再转任德兴县丞。


廖天觉(政和二年任):福建顺昌人,字仲先。哲宗绍圣进士,知余姚县,官朝散大夫。历行方田法,简其事目,民甚便之。改知古田,编民负上供银布几数百万,多方为理偿之。部使者张穆称其可比古循吏,后以朝请大夫致仕,有《鱼山集》。

余姚县东岳庙,政和四年(1114年)知县事廖天觉建,建炎间毁,市舶使史应炎舍址复建。与宋代爱国名臣廖刚,朱熹的著名弟子、理学名家廖德明是同族人。

廖天觉,宇仲先、宋顺昌(今属福建)人。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进士。历知余姚、古田县,以朝请大夫致仕。著有《鱼山集》十卷。起初担任浙江余姚知县,“属行方田法”,并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后调任福建古田知县,敦劝人们力农桑,戒溺女,禁游手,使古田一带社会秩序好转不少。天觉在余姚做官时,杨时适在会稽,每每在别人面前称赞说:“仲先真古君子。”在古田主政时,当时的闽部使者张穆又称他为古循良。


陈宋辅,福建仙游人,宋政和二年(1112年)进士,出任余姚主簿。


范直隐(政和五年任),为范仲淹的玄孙。洛阳人,其祖父范正臣,终身未仕;其曾祖父范纯佑初为武将,后仕途坎坷不得已为司竹监,掌种植竹苇,以供宋廷及各官署。


丁寀(政和七年任);


汪思温(宣和二年任)(1077——1157年),字汝直,四明(今宁波市)人,汪洙长子,汪大猷之父。自幼读父亲所编的举业书,成绩颇佳。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进士,知余姚县。高宗时,知衢、湖二州,入为太府少卿,知临安府。权相秦桧向他推荐旧属,思温以“使可荐,诚不待相喻;不才,相言无益也”拒文,引起秦桧不满,其后又以事忤秦桧,遂被贬,终老不得用,绍兴二十七年卒,年八十一。

汪思温延誉后进,乐善好施,济危扶困,对于“一时寓公寄客困乏不能自存而死、而无所敛葬者”协助料理后事,所以“四方游士皆以公为归”,后人遂以“世德”名堂号。汪思温卒后,史浩写行状,孙觌撰墓志铭。


江嶢(宣和六年任);


汪思温(宣和八年再任);


李颖士(建炎二年任) (生卒年月不详),字茂实,祖籍福建浦城,迁居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南宋诗人叶绍翁(过继浙江龙泉叶姓)之祖。

李颖士,政和五年(1115年)进士,任处州(今属浙江)刑曹,后知余杭县。建炎三年(1129年),高宗自越州南下,将至明州。李颖士获悉即秘密地作接待准备。金兵渡钱塘江追高宗于明州。李颖士急募乡兵数千,高竖旗帜,严阵以待。金兵乍到,见此情景,不知宋兵虚实,地形又不熟,不敢贸然进军,使高宗得以从定海驾舟安全转移。李颖士遂升为越州(今绍兴)通判,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后因御史中丞赵鼎事被贬。


励衮,建炎年(1127-1130年)随驾南渡,出任馀姚县丞,遂家居上林。


陈时彦(建炎三年署), 福建莆田人,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登何栗榜进士。

建炎三年,金兵陷余姚县城,县令、县丞皆奔逃,金师即令陈署知县事。


叶烜(建炎四年任);


黄子游(1080-1167年) 南宋建州浦城人,徙居奉化。子黄仁俭,官至青田、余姚县丞、奉议郎。


苏忠(绍兴二年任);


杨袭璋(1101—1167年)字怀玉,号东蒲居士,宋无为州(今安徽省无为县)人。太学上舍出身,授迪功郎。绍兴二年(1132年)调余姚尉,能威制豪强,穷捕海寇。终其任,盗窃屏息。时金兵南侵,淮南道阻,不得归。百姓喜为营治田宅而居之,遂家于汝湖之东,植蒲数里,因名其地曰东蒲。其三世孙鈇、钺兄弟迁双桥(今属泗门镇镇南村),子孙繁衍,称双桥杨氏。杨袭璋被奉为双桥杨氏始祖。


徐端礼(绍兴三年任),《资治通鉴294卷宋刊本》记录:「绍兴二年七月初一日两浙东路提举茶盐司公使库下绍兴府馀姚县刊板」,「绍兴三年十二月二十日毕工印造」。进入列主管本司文字兼造帐官及提举茶盐司边知白、常任佚、强公彻、石公宪、韩协、王然六人衔。校勘监视者,列嵊县进士娄谔、茹赞廷、唐奕、娄时升、娄时敏、石袤、茹幵、王悆、张纲等,兴国县主簿唐自、馀姚县进士叶汝士、杜邦彦、钱移哲、陆、顾大冶、吕克勤、张彦衡、朱国辅、杜绂、孙彬等,又:馀姚主簿王絪嵊、县尉薛鎡、嵊县丞桂佑之、绍兴府学教授晏肃、馀姚县丞冯荣叔、晏敦临、知嵊县范仲将、知馀姚县徐端礼、镇东节度判官张九成诸人。

严公堂。嘉靖《余姚县志》:县署高风阁,前令徐端礼建,对严光客星山,因名。


陈时举(绍兴四年任) ,政和八年(1118年)嘉王牓进士,四明(今宁波市)人。


晏敦临,北宋宰相晏殊曾孙,南宋进士,绍兴四年(1134年)至二十三年任余姚县丞。


尹焞,唐朝工部尚书尹思贞13代孙、北宋初刑部侍郎尹崇瑞5代孙。焞有五子:坤、城、堪、增、均,金兵陷洛阳时,五子及其母张氏皆死难。尹均在洛阳遇难后,根据尹焞晚年遗命,由从侄圯之长子镇过继为均之子。镇子名淞,官青州通判。淞子思洛,为东南名士,南宋绍兴四年官浙江余姚县教授,思洛生六子:仲文、仲武、仲熙、仲亨、仲宁、仲安,俱登进士。其中第四子仲亨、第五子仲宁,于南宋景定年间,由会稽徙嵊县,分别居城北、学前。仲亨有一子凤梧,凤梧有一子慥,慥有子宗闵,宗闵有子二:弼和宏。尹弼约于明朝初年迁居城西四十六都(今属甘霖镇),此后又分五大房繁衍,尹家村成为绍兴地区最大的尹氏族居地,村以尹氏而名,此为尹家村名之来由。


赵子潚(绍兴七年任)(1101—1166),字清卿,秦康惠王后,孝靖公令奥之子也。七岁而孤,家贫力学。登宣和中进士第。调真州刑曹掾,与守争狱事,解官去。改衢州推官。累官吏部郎中,求补外,迁户部郎中,总领江、淮军马钱粮。除直秘阁、两浙转运副使。孝宗嗣位,擢敷文阁直学士,移知明州、沿海制置使。乾道二年卒于官,年六十六。

赵子潚宰余姚道咏上虞山水二首:

山自南来崇地位,水从东去泳江流。

徘徊四顾情何限,直欲於中构小楼。

赵子潚(1102-1167年),字清卿,北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第四子德芳封秦康惠王的后裔。子潚,是德芳五世孙。据《宋史》247《赵子潚传》载,"七岁而孤,家贫力学,宣和(1119-1125年)中进士第。调真州(今江苏仪征)曹掾(郡吏),与守(郡守)争狱事,解官去。改衢州(今属浙江省)推官,胡唐老奇其才,任之。

1164年(隆兴二年) 四月,高丽遣使抵明州,转赴临安。沿海制置使、明州知州赵子潚令诸军分道入海,肃清与官衙胥吏相勾结的海盗,海路复通。


(作者:蔚蓝色的记忆)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3

标签:余姚   大理寺   浦城   固始   政和   古田   福清   绍兴   洛阳   县令   知县   进士   福建   南宋   北宋   浙江   历代   旅游   林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