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之旅自驾游日记(续篇)

——穿越318国道和109国道沿途见、闻及感受(连载11)

7月21日(下午)

怒江大桥那里,没有停留多长时间。约莫下午1点,我们过桥继续西行,这里距离八宿县城还有70多公里,一路顺坡而下。公路全在山谷间,经常绕绕大弯子,相比较业拉山路段,已经没有那么险峻了。山谷间的自然景观,可真是美不胜收,我们坐在车上,移步换景,心随景动。

有一段山,山形起伏不大,但山体色彩斑斓,赭红的,灰褐的,黄绿相间的,黑里透红的,各种颜色齐备。大自然真像一个画家,用它的七彩笔,给这美丽的高原上的山脉绘制得这么凝重、美丽、得体、而又大方,简直就是一张巨幅彩画。

西藏之旅自驾游日记(续篇)

(图片自拍)

过去,我看山水画,总以为大画师们能巧夺天工。现在明白,没有现实生活的基础,他们怎可能去创造一些无踪影的画图?是大自然赋予了他们的才华。感慨是:一切源于生活。

又有一段山,岩石是犬牙交错,悬崖壁立千仞,山体光滑,寸草不生,大气磅礴,巍巍壮观。

西藏之旅自驾游日记(续篇)

(图片自拍)

还有一段山,临近八宿县城,在海拔较低的山坡上,已有了树木。山沟下的小溪边也有绽放的野花和婆娑的绿柳,溪水潺潺流动,柳枝随风飞舞,间或还有一片片盛开的油菜花和绿油油的青稞麦苗,倒还有了一些江南春天的风情。

总之,这一段山脉给我的印象是:有泰山之巍,具华山之险,兼黄山之美。于是乎,我感叹当年徐霞客限于自然条件,不能到此观光考察,实乃憾事。顺口溜出四句: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堪叹当年徐振之,若见此景定惊愕!

注:(徐霞客,字振之

下午1点40分左右,我们到达八宿县城。在那里吃过午餐,继续前行。出八宿县城不久,我们越过海拔4468米安久拉山垭口,算是告别了怒江流域,进入了最负盛名的雅鲁藏布江领地。

在安久拉山麓,然乌湖静静地躺在318国道线旁。时值盛夏,湖畔的山林一片葱茏,更有大片绿色草地,与波澜不兴黄绸色的湖面,以及路旁五颜六色的卵石,一起构成一幅朴素无华,安详静谧的水彩画。

有网友写然乌湖的湖水是碧蓝的,不知是在哪个季节,看来湖水颜色是随季节或天气原因变化的。

岸边的湖堤上排着一列列石头堆,堆得既壮观且好看。自从到折多山垭口后,我一路就陆陆续续见到不少这样大大小小的石堆,我以为是一些游客垒着玩的。现在见到了湖边这些正规的石堆还挂着经幡,知道是有来历的了。

我后来向一些“驴友”打听得知,这些石堆名叫“玛尼堆”,玛尼堆又叫“神堆”,比较正规的玛尼堆上的石块和石板上,大都刻有六字真言、慧眼、神像以及各种吉祥图案,它们是藏族民间艺术家的杰作。

在藏传佛教地区,人们认为石头是有灵性的,它们可以被用来阻秽禳灾和镇邪压魔。每逢吉日良辰,人们一边煨桑,一边往玛尼堆上添加石子,并神圣地用额头碰它,口中默诵祈祷词,然后丢向石堆。每一颗石子都凝结着信徒们发自内心的祈愿,时间长了,一座座玛尼堆愈垒愈高,拔地而起,这就是一般的玛尼堆。所以,我们平常见到的,有大有小,大小不一。

西藏之旅自驾游日记(续篇)

(艺术家们创作的 玛尼堆,图片来自网络)

然乌湖处于喜马拉雅山、念青唐古拉山、和横断山的对撞处,海拔3850米,占地面积22平方公里,是藏东第一大湖。然乌湖呈狭长状,长度有20多公里,宽度只有1—5公里。它的周围高山危耸峻峭,众多海拔5000米以上高峰皆有冰川发育。冰雪融化是然乌湖的主要补给源。湖面向西渐渐收缩成一道河谷,因落差形成急流向下倾泻,滚滚浊流冲击着水底的乱石,激起一道道浪花,波澜壮阔,也算得上是一道难得的风景线。它成为帕隆藏布江上源之一。帕隆藏布江又是雅鲁藏布江的重要支流。我们有两个多小时的行程,都是沿着然乌湖畔和帕隆藏布江江边走的。

(待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石堆   多山   山形   雅鲁藏布江   唐古拉山   喜马拉雅山   怒江   山脉   黄山   续篇   山体   西藏   湖面   海拔   国道   县城   下午   日记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