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故乡,一座神秘的东非小岛

这里是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故乡,一座神秘的东非小岛

近日,瑞典学院将2021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来自桑给巴尔的坦桑尼亚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Abdulrazak Gurnah)。

一提到坦桑尼亚,大部分人可能首先想到的是赵忠祥老师在《动物世界》纪录片里解说的东非大草原、动物大迁徙。

如今,即使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的人也都知道坦桑尼亚是野生动物的天堂。

这里是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故乡,一座神秘的东非小岛

这里有非洲最大的淡水湖维多利亚湖,有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有世界最大的动物迁徙地塞伦盖蒂国家公园。

不少来非洲旅游的朋友都会选择到坦桑尼亚,想要亲眼看一看东非大草原上的动物大迁徙。

这里是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故乡,一座神秘的东非小岛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坦桑尼亚历史上其实是由两个独立的国家合并而来,即内陆的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岛一起组成。

双方合并半个多世纪以来,桑岛一直拥有自主的政府、议会,高度自治,有点类似中国的“一国两制”。

此外,和内陆的坦噶尼喀多宗教并存(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原始拜物教各占30%)不同的是,桑岛99%的居民几乎全部信奉伊斯兰教。

因此,对于古尔纳本人来说,他更愿意说自己是桑给巴尔人。


1 漫长的殖民史

桑给巴尔(Zanzibar)位于非洲东海岸,离坦桑首都达累斯萨拉姆100公里左右,是东非最大的珊瑚群岛。

这里是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故乡,一座神秘的东非小岛

该岛面积相当于3个新加坡的大小,人口不足150万,曾经是非洲最小的国家之一。

历史上,桑给巴尔岛在10世纪初就被阿拉伯人占领,16世纪开始被葡萄牙统治近两百年。

随后阿拉伯人赶走了葡萄牙人,到19世纪末期,沦为英国殖民地。

这里是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故乡,一座神秘的东非小岛

这座曾被多国争夺统治、多元文化交融的岛屿,受到的最深浸润还是来自于阿曼——17 世纪末,阿曼的苏丹王打败并驱逐了桑岛的葡萄牙殖民统治者。

在之后的两个多世纪里,阿拉伯文化在岛上盛行,许多迁至岛上的阿拉伯人和当地居民通婚,也让阿拉伯文化代代延续下来。

这里是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故乡,一座神秘的东非小岛

所以,这也是为何该岛居民几乎都信仰伊斯兰教,而作家古尔纳完全是一副阿拉伯裔面孔。


2 黑暗的奴隶贸易

阿拉伯人在桑给巴尔统治近八个世纪,主要经营商品除了丁香、象牙外,还有非洲大陆上的黑人奴隶。

这里是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故乡,一座神秘的东非小岛

阿拉伯地区自古就有使用奴隶的习惯,来源也是五花八门,巴尔干人、高加索人、东欧人应有尽有,同时还使用大量黑人奴隶。

这些黑人奴隶除了从北非的奴隶贩子手中获得外,桑给巴尔也是一大来源。

阿拉伯人称呼桑给巴尔来的奴隶为桑给(Zanj),意为“黑人”,而桑给巴尔(Zanzibar)这个称呼就来源于此,意为“黑人海岸”。

这里是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故乡,一座神秘的东非小岛

而坦噶尼喀作为非洲大陆上最接近桑给巴尔的地区,自然首当其冲,深受其害。

可以说,早在欧洲人到来之前,阿拉伯人就已经是东非的殖民者和奴隶贩子了。

这里是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故乡,一座神秘的东非小岛

由于桑给巴尔地理位置优越,又是东非重要的驳运港,凭借丁香、象牙和奴隶贸易,当地经济遥遥领先于隔海相望的坦噶尼喀。

时至今日,桑给巴尔的人均GDP约4500美元,是坦噶尼喀的4倍。

所以,别看桑给巴尔面积小,但在坦噶尼喀面前,没有任何自卑感。


3 如今的东非旅游胜地

三年前,本人在肯尼亚转机的时候,遇到一对蜜月旅行的夫妇从坦桑尼亚回国,飞机上他们给我看了在桑给巴尔拍的照片。

自那时起,桑给巴尔的名字如同马尔代夫、斐济、塞舌尔一样,深深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这里是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故乡,一座神秘的东非小岛

这里是非洲新婚夫妇最爱的蜜月胜地,纯净的阳光,绵长的海岸线,象牙白色的沙滩,无不充满着浪漫情调。

因气候温和宜人,具有绿松石般的海水和洁白的沙滩,被美国《旅游》杂志评为东非三大必到目的地之一。

这里是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故乡,一座神秘的东非小岛

享有“丁香之国”美誉的桑岛是世界丁香的主要产地,丁香出口收入占桑给巴尔外汇收入的80%,成为其经济支柱之一。

其首府石头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历史久远,极富特色,阿拉伯风格的城堡和城墙,犹如一幅历史画卷。

这里是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故乡,一座神秘的东非小岛

此外,这里也是海豚的天堂,可以乘船观赏野生海豚成群结队地游出水面,幸运的时候,还能下水与它们一同游水嬉戏,来个亲密接触。


4 结语

“毫不妥协并充满同理心地深入探索着殖民主义的影响,关切着那些夹杂在文化和地缘裂隙间难民的命运。”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授予古尔纳作家的颁奖词。

这里是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故乡,一座神秘的东非小岛

古尔纳在1948年出生的时候,当时的桑给巴尔正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下,而后桑岛于1963年摆脱英国独立,建立了阿拉伯人统治的苏丹国。

随后发生的革命使阿拉伯裔公民遭到大屠杀。作为该族裔的一分子,18岁的古尔纳被迫离开祖国,以难民身份前往英国。

所以,在日后的写作生涯里,古尔纳将孤独、错位感和创伤的经历反复融入自己的作品中。

这里是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故乡,一座神秘的东非小岛

经历了二十余年的漂泊,直到1984年,古尔纳才回到桑给巴尔,在父亲去世前不久,见了最后一面。

彼时,作为经历过混乱之旅的古尔纳,被“我应当在哪里”的问题困扰着,是留在自己的家乡桑给巴尔,还是回到英国开创自己的事业?

最终,他回到英国的高校获得博士学位,从事后殖民文学的研究和教学,通过文学作品来回溯过往在故乡桑给巴尔的经历。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参考:

澎湃《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家乡人,仍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

孤独的去旅游《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故乡,这片东非岛屿动人如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东非   诺贝尔   坦桑尼亚   阿曼   伊斯兰教   坦噶尼喀   桑给巴尔   阿拉伯   非洲   阿拉伯人   英国   小岛   黑人   丁香   奴隶   故乡   神秘   世纪   旅游   文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