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彦夫:幸存的志愿军战士用残缺的身躯书写人生传奇

朱彦夫:幸存的志愿军战士用残缺的身躯书写人生传奇

前言

星辰大海中,他是最耀眼的那颗。如果你有幸认识了他,他会照亮你迷茫的前路。

他叫朱彦夫,一个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幸存者,一个战士中的勇士,生活中的斗士,工作中的将士,写作中的志士。

抗美援朝战争中,幸存的他在生死挣扎的迷茫中吞下了自己的一只眼球;四肢冻坏,永远失去双手和双脚,一只眼睛。

极度残缺的身躯,活着已经很艰难,而他,不仅做到了自食其力,还以不屈的姿态战胜了命运 的折磨;面对村庄的贫穷落后,带领村民治山改水,脱贫致富;不忘指导员的临终嘱托,从文盲写到出书。一路走来,他的人生已经充满无数传奇。迟浩田将军一定要见他,只为向他敬礼,当他年迈离开村子,村民们依依相送,跟了很远很远。

他,是一个普通的志愿军老战士——朱彦夫,他把钢铁般的精神从战场,带到生活中,最终谱写一曲昂扬的人生壮歌,画下一个大写的人。

朱彦夫:幸存的志愿军战士用残缺的身躯书写人生传奇

一、战场上的勇士

战场上,他为何会吃下了自己的眼珠?

1950年12月,朱彦夫参加了在朝鲜长津湖战役中,争夺250高地的血腥恶战。

那一次,他永远也不能忘记 ,死神带走他48个亲爱的战友,也差点带走他。

零下30多度,大雪这座小山再一次覆盖了,不知道过了多久,不知道打响了十几次战斗,也许是疲倦了,也许是在等待下一次战斗,战场静悄悄。交通壕、弹坑、焦土、炸残了的树枝碎石都被鹅毛般的雪覆盖起来,还有身边一个个战士也被掩埋,悄无声息。

异国他乡,这座没有名字的山峰,二连的49名官兵,似乎永远地睡去了。

敌人战战兢兢地上山了,在最后一次“地毯覆盖式”轰炸之后,在断定这座小得不能再小的山头上再也没有生命的存在后,他们提心吊胆地爬上了250高地的这座小山。

但是,美国鬼子惊呆了,眼前这一幕让他们愣住了,雪地上,哪怕是被冰雪覆盖,但一座座雕像依然清晰呈现在眼前:有的趴在地上,手扣着机枪的扳机;有的跪在地上,双手端枪,目视着正前方……时刻准备战斗!尽管他们已经不能再战斗了。

不知道谁会扣响扳机,恐惧的美国兵对着阵地上几个怀疑可能复活的战士又挨个捅了一刺刀,朱彦夫的肚子也被捅了一个洞。

然后,他们一起举枪,每人对着天空射了一梭子,以庆祝这场以3倍的血本换来的胜利。

阵地再一次安静下来。

又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冰雪响起了“嘎巴嘎巴”的断裂声。一个“尸体”慢慢地蠕动起来,不久,这个人竟然坐起来。他就是朱彦夫!

但是他迷糊了,他眼前一片漆黑,他想:我是死是活?是梦还是醒?这是在哪里?怎么全身从内到外,好像燃起了大火?疼!干!

水,对!水!好像有清凉的水来了,他大张着嘴,接着一点又一点,一口一口地咽进肚里。但水突然变小了,变得稠稠的,咸咸的,黏糊糊的。他想扬起手想要摸摸自己的脸,什么也没摸着。伸出舌头一舔,觉得又黏又涩……

眼前也是一片迷茫,还是看不见任何东西。

当冰雪碴子再次猛烈打击他的时候,他仿佛清醒了。

他终于知道,他喝的不是山泉水,而是自己头上流下的鲜血!他还知道自己受了重伤,眼睛什么也看不见了。双手没有感觉,被冻坏了!当他试着站起来,站不起来了。

突然,他想起了部队的任务和战友,想起了敌人,想起了“人在阵地在”的誓言,他下意识地在身子周围摸枪,但是,什么也摸不着,朱彦夫心里一急,一下子又昏迷过去了。

当他再次醒过来时,他大喊战友们的名字,喊不出来,手早已僵硬。他急着想看看周围。

他用双手猛劲搓眼,搓着搓着,忽然看见了一点朦胧的光亮。

他继续揉搓着,忽然觉得左眼下方掉下一块黏糊糊的圆形的东西,湿乎平地荡游在鼻梁边上。这东西越拖越长,一会儿便吊挂在嘴角上了。

饥饿,使他的肚子火烧火燎。随着意识的恢复,饥渴难耐。

于是,他下意识地一张嘴,用舌头把挂在脸上的小圆球舔到嘴里,用牙一嚼,滑腻腻的,没等品出什么滋味便“哧溜”一声咽下去了。

他哪里知道,他吃下的正是自己的眼球!

他的头还在继续流血,受伤的地方也在流血。血从头流向胸膛,又从胸膛流到腿上,最后流到雪上,渗到雪下面的焦土里……

不久,他再一次昏迷,直到部队发现他。

他所在的这个连,在零下30度严寒的条件下,与装备精良的两个营的敌人进行了殊死的搏斗,打退了敌人一次次进攻。

而他是全连唯一一个存活下来的战士。

朱彦夫:幸存的志愿军战士用残缺的身躯书写人生传奇

二、生活中的斗士

他失去四肢和左眼。身受七处重伤。

他成了生活难以自理的重度残疾人。

多次自杀,但被医护人员发现,没有成功。

“当祖国和人民不需要你献出生命的时候,自杀是背叛祖国,背叛党啊。”医院马政委的一席话,让他清醒过来。

此后,6年时间,他经历了47次手术,属于特等伤残军人。

他本可以在疗养院安逸生活一辈子,这是国家对一个战场上勇士的照顾,对一个国家功臣的礼遇。但他谢绝了组织的安排。

独自回到山东老家沂源县张家泉村,年老多病的老娘看到他这样,忍不住老泪横流,劝说他:“儿啊,老娘恐怕照顾不了你啊,你还是回到疗养院去吧.”

他理解老娘的苦衷,但倔强的他不想拖累老娘,就欺骗老娘说,疗养院来接他走了,实际上,他就着半盆水和十斤地瓜干,躲在自己房间里苦练自理能力,一个月后水没有了,地瓜干也没有了,他又一次昏倒在自己房里。

也许是他命不该绝,也许是上天的垂怜,他又一次被救,不仅如此,还获得一位姑娘的敬重和青睐,她要照顾这个可怜又顽强的战士,这位姑娘成了他的妻子。

一年后,在妻子的帮助下,砸碎了饭碗141个,菜碟盘子23个,茶碗7个,泼掉饭菜上百次,因摔伤、冻伤用药90多次……在一次次的失败中,他一直与命运搏斗,与自己搏斗。

他学会了生活的自理。

朱彦夫:幸存的志愿军战士用残缺的身躯书写人生传奇

三、工作中的将士

在村庄,他看到了贫穷。贫穷意味着饥饿、困难。

穷山恶水,荒山秃岭,风气不正,正是五六十年代的张家泉村景象。贫穷就是这里最大最凶恶的敌人!

他想为这片贫瘠的土地、养育他的土地做点什么。

他办起了图书馆,办夜校,为村民送知识送文化。

村民们敬重他,让他做个挂名的书记,可他想让大家脱贫致富。

摆在他面前的是山高坡陡,一片荒山,缺水少田。

他拖着残缺的身躯,穿上17斤重的铁脚,拄着双拐上路了,走上山头,来到田间,访贫问苦到家院。

不久,他那战士的血性冒出来,像一个将军一样,心中有了决断,有“三大战役”要拿下:棚沟造地、打井引水。高山架电。

说干就干,朱彦夫从各生产队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了治山造林专业队。他对林业队的队员们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些荒山一直压得我们抬不起头来,如何使荒山成为一笔巨大的财富,让荒山献宝,使穷山变富,没有别的途径,唯一的办法是靠干去改变它!”

治山造林开始了。本着合理规划、科学治理的原则,山的上部栽植以刺槐、松柏为主的水保林;山中部种植花椒,用酸枣嫁接大枣;所有的梯田地边都栽上桑树。

又在荒山上开出一个大苹果园和一个花椒园,沉甸甸的果实挂在了曾经的秃山荒岭。从此,村民有了摇钱树,袋里有了零花钱。

两年时间,带领群众用几个荒坡填平两个大沟,60多亩的小平原出现了,旱涝保收。

山路崎岖,村民用水十分困难,为了找水源,他到处走,实在走不动了,他跪着前行。村民感动了,下定决心跟着朱彦夫干,绝不妥协。到1960年止,先后打了九口井,解决了生活用水。此后,更是打出了第一眼大口井,取名为龙王庙大口井,并修建了一条1500米长的水渠,此后又打下几口大井,把吃水用水问题彻底解决。

用电是个大问题,为此,朱彦夫,下了决心,他对妻子说:“我回来了,事就办好,没回来,事就是没办成,事不办好,我不回来”为此,他经过了七年的努力,乘火车跑上海、南京等全国各地联系材料,终于让山村通电。

25年的时间,他担任村支书,摔过多少跟头,没有人知道,头破血流,满身泥水都是家常便饭,妻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更让妻子为难的是,他把不多的伤残费也投入进去,让家庭几乎无法开支,大人孩子都只能穿着最破旧的衣服。但一切都慢慢熬过去了。

他只知道辛勤的汗水化作了醉人的丰收谣、欢乐曲;这里沂蒙百姓,以勤劳和智慧将这片贫瘠而多灾多难的土地,装点得秀美而丰腴。

朱彦夫:幸存的志愿军战士用残缺的身躯书写人生传奇

四、写作中的志士

两只残臂如何翻书?

掀书页时,用残臂划几次也翻不过来,他便在臂碴上沾点水再翻。水沾少了不管用,沾多了就将书页湿透了,一翻便是一个大口子。他又试着用两只残臂夹书页,可脑子里又没大有数,一使劲大了,便“哧啦”一声撕下一张来。

用舌头翻书,这就是朱彦夫的读书翻书法。

往往,一本书看下来,口水泡过的书页膨胀起来,像个大馒头。

他想写书。

只是因为在伤残之后,才识字的他有点异想天开。不是异想天开,而是那些忘不了的嘱托。

因为心脏病,他辞去了村支书。闲下来,他想起了抗美援朝战场上,牺牲的指导员临终嘱托: “把我们的生活写下来,让后人看看”,是啊,他们拼命打下和巩固的大好江山,我们可以忘记他们的名字,但不能忘记有这样一群人为我们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所以,朱彦夫要写。

七年的时间,朱彦夫学习了《文艺理论》等理论书籍,通读了《林海雪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古今中外名篇巨著。

他读书,经常读到五遍以上,甚至十几遍。因为他要写作,必须看懂看通看透,把艺术特点、构思方法、人物描写等文学创作的要素,找出来,反复琢磨。

一本一本的书被他读成烂草一团。但是读书读懂并不意味写起来很容易。

一部近40万字的长篇小说《极限人生》,是如何诞生的?

故事梗概、情节、人物、关系……众多的要素,他是如何做到统筹安排的?这不是一个具有天赋的人,更不是一个长写作,又着丰富经验的创作者,他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付出了怎样的努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朱彦夫把总的故事梗概、主要故事情节的次序等等,一一写在纸上,然后让妻子用胶水粘在一起,再像装裱字画那样,粘到一根两米多长的木轴上,最后用铁钉固定在床边的墙壁上,写作中,随时按次序查对。

但是,由于长时间的查对和空气、煤烟的侵蚀,挂在墙上的纸开始发黄、变脆了,有的纸张甚至渐渐干裂破碎了。

……

朱彦夫:幸存的志愿军战士用残缺的身躯书写人生传奇

困难一个接一个,他总能想到办法。截肢的截面常常血水渗出,依然挡不住他写作的信念。那个神圣的使命召唤着他。

残肢抱笔,耗时七载,用掉半吨纸,朱彦夫以惊人毅力完成了自传体长篇小说《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

他说:“我就用这半块躯干,不管是滚、是爬、是写、是说,我尽我的职责。”

他的人生无疑充满了艰辛和无奈,比我们常人多了更多的不便和磨难。而我们为前途常常感到迷茫和无奈,对自己的待遇感到不公和愤懑,我们总认为自己的付出和获得不成正比。可是,他为什么能做成这么多的事,写下自己的人生传奇呢?

是不是,我们常常想得太多,做得太少?是不是,我们认为的付出得多,只是自以为呢?是不是,我们前行的道路总是偏离方向,忘记初心?……

“虽然失去一只眼睛但更能把人生看得透”(迟浩田)。是的,他用一只视力微弱的眼睛看透了人生,一副残缺的身躯悟出人生的意义。

如果说信念颜色,它一定是红色的。我相信,在朱彦夫的心中,一定有一面鲜红的旗帜,大写这样几个字:奋斗、拼搏、忠诚。神圣的使命,这些精神激励着他不屈不挠,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书写着一个又一个传奇,最终铸成一座关于人生的钢铁丰碑。

朱彦夫:幸存的志愿军战士用残缺的身躯书写人生传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迟浩田   战士   大口   黏糊   人生   志愿军   疗养院   荒山   伤残   老娘   身躯   村民   贫穷   书页   敌人   迷茫   双手   传奇   旅游   朱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