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开了,中国和日本开出来的不一样!你知道为什么吗?

#多样世界生生不息#

菊花属于秋天,优雅而浪漫地开起来。它属于秋天的艳阳,属于秋天的萧萧的凉风,属于秋天的白霜。白色的菊花高洁淡雅, 红色的菊花热烈奔放, 黄色的菊花高贵从容。各自潇洒,从清晨到日落,摇曳风中,酣睡篱笆。

这是中国的菊花 。


菊花开了,中国和日本开出来的不一样!你知道为什么吗?

日本的菊花也同样优雅,也同样浪漫。但总有一股气息,让你感受是不一样 的。这或许就是中日民族文化的差异吧,这种差异在表面上,更是在骨子里 。

日本的菊花显然有更多隐忍,更多坚持,有无尽无奈。你感觉不到中国菊花的那么热烈,那么奔放,那样从容。这或许就是历史文化的不同而造成的民族差异吧。

一、中国诗人如何爱菊花的?

【陶渊明】

中国最爱菊花的人,不能不提东晋的陶渊明。他可以做官,但却三番五次辞官不做,最终卒于田园。他的这股子倔强像什么?

他写了五首《咏菊》,其一是

秋菊有佳色,不同桃李枝。成蹊在其下,秾艳能几时?

惟爱此霜杰,单含贞秀姿,故人都壶至,赏趣聊赋诗。

他还写道: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菊花开了,中国和日本开出来的不一样!你知道为什么吗?

这样的一种忘我境界属于田园诗人,也属于菊花。在他眼里,菊花的灿烂和美好一如诗人的心灵 。在田野的乡间小道,吹来自然的风,和着幽幽的香气,沐浴悠然自得的阳光,一种自在、悠闲、从容弥漫心间。

没有官场的俗气,追名逐利的丑陋,满口虚假的客套应酬,自由的空气,自在的田园,自然的纯朴,滋养了最伟大的田园诗人,也滋养了田园之中的菊花。就是喜爱这股恬静淡然、天然质朴、爽朗酣畅的菊花,诗人毫不吝啬地表达对菊花的赞美。


菊花开了,中国和日本开出来的不一样!你知道为什么吗?

其实,花如其人,长在田园的菊花,聚集天地精华,干干净净、自成一体,暗合住诗人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陶渊明始终保持着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他的精神世界始终是那样的纯粹无暇,宁可自己去种田,宁可忍饥挨饿,也不愿涉足腐败透顶的官场,不肯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别人捞钱我管不着,但自己可以远离是非之地。“不为五斗米折腰“,干干净净,自信地面对心中天地,问心无愧。将菊花的孤傲和高洁品格留给后世,成为精神营养,让他人细细品尝。

【黄巢】

也许受了陶渊明的影响,后世爱菊的人还真多。 真爱菊花的,唐代的黄巢,绝对应当算一个。 有诗为证: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不第后赋菊》其一)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不第后赋菊》其二)

是的,哪怕没有考上功名,他依然那样自信,豪气满怀,只有秋日艳丽绚烂的菊花才配得上这样的气质。

菊花开了,中国和日本开出来的不一样!你知道为什么吗?

菊花的美无与伦比,然而在飒飒西风中,没有蝴蝶前来看一眼。诗人心中为菊花的冷遇打抱不平,是对菊花的肯定和赞美,对菊花美好的自信和崇拜。或许是满腹才华,没有考取功名的失落和悲愤无奈,但诗人不肯认输,更没有怀疑自己,从此一蹶不振。落第激起了他的不甘和叛逆 。是的,他要将菊花展示在春天阳光温暖的大地,与百花争艳媲美,让世人看看,这菊花不同寻常的美好。

878年,关东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走投无路,聚集黄巢周围,黄巢揭竿而起,反了朝廷。转战半个唐朝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这场农民起义是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

菊花的坚强和果敢仿佛与生俱来, 在寒霜的侵染中,一次次西风烈烈的呼啸后,挣扎的苦痛自然酿成了坚强与劲爽。花蕊经霜洗,孤芳悠然来。

【其他诗人】


菊花开了,中国和日本开出来的不一样!你知道为什么吗?

金色花蕊在秋风中含笑,在雨中倾诉。没有悲伤,面对生活报以微笑,这是明朝的诗人张煌言 的感受。“战罢秋风笑物华,野人偏自献黄花。已看铁骨经霜老,莫遣金心带雨斜。”

白居易看他: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这是唐朝郑谷的心情写照。

“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这是宋朝的女诗人朱淑真的孤傲气节。

含笑的菊花绚烂之后的淡然,隐隐淡出的有飘逸和高远拔俗,所以,秋天的菊香才格外的悠然旷远,这孤高自有一种傲姿,惹人爱怜。

二,日本人如何爱菊?

菊花的恬静和文雅,深受日本人的喜爱。

菊花是日本皇族的徽印,在日本人的心目中,地位高贵。


菊花开了,中国和日本开出来的不一样!你知道为什么吗?

“如果要著书介绍日本,可以写一本专门介绍这里如何风行唯美主义,对艺术家和伶人推崇备至,对菊花栽培艺术的追求不吝余力。”

“日本庭院里每一块半嵌在地上的巨石都经过精心挑选,从别处运来 ,置放在由小石头铺成的隐形平台上。它的位置经过仔细计算,要考虑到和溪流、房屋、灌木和树木的相对距离。同理,菊花也是养在盆中,每年在日本各地的花展中展出时,每一片完美的花瓣都经过培育人的 精心摆放,花中经常插有细不可见的铁丝架,固定住每片花瓣的位置 。"《菊与刀》

整个日本到处充斥着这种仿照 ,你可以认为这是一种尊重,也可以认为这是一种约束。在日本的文化中就是这样矛盾而又理所当然。

日本人从小接受的就是这种训练,如《菊与刀》中举到一个例子:杉本夫人从六岁起就受教于儒学大师,背诵汉文字典。授课过程中,除了双手和嘴唇,全身其他部分要求纹丝不动。如果动了,老师和气而坚定地说:“小姐,很明显你今天的心情不适合学习。你应该回房静思一下。”这个小孩深感羞耻,也无法可想,只得卑微地先后向孔子画像和老师鞠躬,尊敬地倒退着出房间。

他们通过榜样和模仿接受对习惯的严格训练。习惯成了自然,他们就是这样欣赏着自己或他人习惯的美好。他们习惯礼貌周到,但心存傲慢;他们习惯对家庭和皇权绝对服从,谨慎对待各种要求,做出极度让步,不过是为了在闲暇轻松自在地享受乐趣。

他们机械般严格完成日常事务,实际上他们并不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喜欢。他们保守冷漠,严格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觉得这样自己就等同于权威。在细枝末节上下功夫,不想去看待自己的真正感情。


菊花开了,中国和日本开出来的不一样!你知道为什么吗?

日本人悟的最高境界是“无我”“忘我”,这种忘我,是不再关注自己的行动,除了目标和达成目标的行动,其他一切都不再存在。画家、诗人和武士都期望到达无我境界。他们感受不是无限,而是清晰、专注地感受有限的美,或者是如何调节手段和目的,以便自己付出恰到好处的努力,刚好达到目标。通俗地说,就是全神贯注地做事。

这种无我没有自我监督,更没有自我反思,不存在道德上的约束。用理性的机械式效率,以期达成目标。他们用“像已死之人一样生活”来形容一个人处于“通”的境界,并用这句话来鼓励自己下定决心对待生活中的迷茫。

所以,他们在出征前为自己举行葬礼,不用再思考什么才是恰当的行动,死亡意味着他们自由了,不再害怕,也不需要谨慎,所有的紧张、压力也不存在。死是他们解脱束缚,获得心灵的释放方式。这样你就能理解日本人为什么要自杀、为什么不肯认罪,不肯忏悔了,因为在他们看来是已死之人的做法,哪里还需要负责呢?

这在常人看来不过是一个掩耳盗铃的做法,他们却津津乐道,理所当然。

日本的皇族世代相传,是天的象征。中国可以变天,但日本不会变天,他们只选择遵从。中国有改朝换代,但日本没有。


菊花开了,中国和日本开出来的不一样!你知道为什么吗?

所以,日本人爱的菊花,只有优雅,没有从容;有美丽高贵,却显单调刻板;有极端的精致,但少了几分洒脱。

三,中国和日本喜爱菊花的阶层

中国也有士农工商,日本也有士农工商,他们中的“士”都爱菊花。

中国的读书人爱菊花,把“梅兰竹菊”成为四君子,这几种植物的风姿其实就是他们的象征。

历来,中国的士一般是指读书人。而这些读书人,通过科举制(隋唐开始)得以进入统治阶层,成为各级官吏。他们既是国家政治的直接参与者,同时又是社会上层文化、艺术的创造者、传承者。

他们或许表面柔弱,但骨头不柔弱,特别崇尚“富贵不能滛,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文人气节,他们的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们或是改革或是治理或是进谏,直接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菊花开了,中国和日本开出来的不一样!你知道为什么吗?

他们以“耕读”传家,出仕则“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农则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他们可进可退,“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侍奉权贵,始终保持着自己自由的人格和思想。他们虽然效忠皇帝,但也会以死进谏,更多时候保持互相合作的关系;他们认可与皇帝上下级关系,天下姓谁都可以,但百姓是无辜的,他们经常站在百姓的立场去治理天下,维护百姓的利益,寻求着公平之义,约束皇权的泛滥……

这样的读书人是可爱的,也受人敬重,所以中国人历来敬重知识,敬重读书人,再穷也希望孩子读书识字。“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读书人喜欢菊花,是有道理的,他们欣赏着这种自由灿烂的花,渴望自己的人生如他们一样绚烂多姿,更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淡然,不畏权势,看淡名利,宠辱不惊。

日本人最爱菊花的是武士。武士不能兼职农民、工匠或商人,战争时期,他们是兵士,和平时期,他们享受俸禄,但份额并不多,大约和农民差不多。但是,他们和其他阶层有着地位的差别,他们有权对其他阶层用刀,决定他们的生死。

和平时期,他们不再是舞刀弄剑的武夫,他们渐渐成为各自领主产业的管事。他们有权有钱也有闲,于是,开始追求艺术。发展了风雅的能剧、茶道、艺伎文化,并追求着精益求精的技艺。

所以,他们爱上菊花,并不能展示菊花的妖娆多姿,自在洒脱,他们依附贵族而存在,他们的人生属于领主。一切看领主的脸色行事,听从上级的命令。即使喜欢了菊花,只能赋以高贵的身份,宣誓效忠。

四 总结


菊花开了,中国和日本开出来的不一样!你知道为什么吗?

日本的菊花长在高大的庭院里,倚着朱漆栏杆,慵懒而优雅。对着烈烈秋风,绽放着美丽。是的,不乏高贵和娇美,不乏赞美和供奉,但总会让人感觉有些虚弱,有些隐忍,有不能言说的淡淡愁绪。

这样的日本菊花,我欣赏,但我喜欢不起来。

山野的菊花 ,开在路边、篱笆下,扎根广袤大地,吹着自由的风,有耐寒风骨,有艳丽姿态,骄傲洒脱,酣畅淋离散发着悠然秋香,唱着真实自在的歌。 或躺或卧,有诗、有酒、有花 ,不知不觉就醉了。

我喜欢这样的菊花,它有着中国的味道。

菊花开了,中国和日本开出来的不一样!你知道为什么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日本   中国   菊花   领主   读书人   日本人   悠然   阶层   田园   秋风   诗人   秋天   习惯   百姓   自由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