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殉葬的面纱

兵马俑殉葬的面纱

这本书深刻的揭示了古代“殉葬文化”对人迫害,但秦始皇兵马俑的建立也是对“殉葬文化”的一次革新,对历史和现实做了一个平衡,将“人殉”变为了“俑殉”,这样极大的保护了大量的劳动力,当时劳动力就是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我们可能会觉得,对于那些被杀死殉葬的人来说,突然被要求“随主人而去”,必然是被迫的、痛苦的。但是在有殉葬传统的社会中,可能并不是这样。“殉”在《尚书》里,有“欲望、寻求”的意思。也就是说,在上古中国,与高贵的死者一起埋葬是一种恩惠。所以,死者的仆人和宠幸之人,在接到殉葬的消息后,很可能会对死后世界充满期待。在他们看来,只要对君主忠诚,他们的地位和财富就能获得永久保证。只是为了在阳间多苟活一段时间就放弃永生,那太因小失大、太不理智了。从这儿我们就能感受到,殉葬的文化传统对人的毒害有多么可怕。不过,在春秋战国时期,很多诸侯国都逐渐废除了人殉制度。这并不是说,当时的人们科学认识水平提高了,或者说人们感悟到了活着的意义。人殉逐渐被抛弃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太浪费资源了。在古代,人意味着生产力,可以抓去当苦力当士兵,还能收缴人头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兵马俑   阳间   因小失大   可能会   国都   苦力   尚书   仆人   死者   面纱   生产力   劳动力   古代   传统   社会   文化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