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一处600年古村,堪称“闽南文化的后花园”

鲜为人知的一处600年古村,堪称“闽南文化的后花园”


有一种旅行叫青普,住过青普的人都知道,每家青普均选址于远离人群的山水之处。但相比自然美景带来的视觉愉悦,青普更注重深厚的人文探索,带你收获精神上更纯粹的满足。


鲜为人知的一处600年古村,堪称“闽南文化的后花园”

鲜为人知的一处600年古村,堪称“闽南文化的后花园”


目前,青普在全国多地已经开了八家店,分别在万宁日月湾、扬州瘦西湖、苏州木渎、丽江白沙、南靖土楼、北京八达岭、黄山秀里、晋江梧林,风格鲜明,各具地域特色。


鲜为人知的一处600年古村,堪称“闽南文化的后花园”


2021年6月11日,青普文化行馆·晋江梧林正式对外营业,看到梧林,想必很多人会问:这是什么地方?梧林其实是一座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静栖于晋江市中心一隅,距泉州国际机场车程仅需15分钟左右,内藏近百栋古厝洋楼,堪称“闽南文化的后花园”。


鲜为人知的一处600年古村,堪称“闽南文化的后花园”

鲜为人知的一处600年古村,堪称“闽南文化的后花园”


厝(cuò),闽南语意为房屋。红砖古厝,是闽南独有的特色民居,遍布闽南地区的红砖建筑,由一块块色彩鲜亮红砖所砌成,不同于徽派建筑的水墨淡雅,苏派建筑的婉约精致,闽南红砖厝代表着红红火火,热情洋溢。


鲜为人知的一处600年古村,堪称“闽南文化的后花园”


梧林的村民以蔡氏为主,曾有“十户人家九户侨”的说法,更有顺口溜“沙塘吃,后洋穿,梧林赚钱买短枪”,形容的都是梧林村曾经的富奢。梧林的古建筑集群也多为那个时代的华侨回乡所建,每座古厝身后,都是曾经光耀了门楣的富庶人家。


鲜为人知的一处600年古村,堪称“闽南文化的后花园”


行走在梧林的石板路上,经过的每幢闽南古厝、番仔楼、洋楼都有一个华侨的故事,那些精美得令人惊叹的石雕、砖雕无言地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不同年代的建筑融合一起,犹如四世同堂,更像南洋华侨建筑的露天博物馆。


鲜为人知的一处600年古村,堪称“闽南文化的后花园”

鲜为人知的一处600年古村,堪称“闽南文化的后花园”


梧林第一座钢筋水泥洋楼是朝东楼,建于1930年,占地700平米,是旅菲侨胞蔡朝东宅邸。房子的设计由菲律宾的设计师操刀,钢筋水泥全都由欧洲运来。


鲜为人知的一处600年古村,堪称“闽南文化的后花园”


要知道,在那个点油灯烛火的年代,房子主人已经从海外购置电梯、电线和发电机。可是房子还未建好,抗日战争打响了,主人为了抗战将装修费用捐了出去,这座大厝就这样搁置了。如今朝东楼焕然新生,成了多元化的现代空间。


鲜为人知的一处600年古村,堪称“闽南文化的后花园”


很多来过梧林的人,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五层厝”了。该楼始建于1936年,占地400多平方,为古罗马式建筑风格,曾是梧林最高的楼房,有着“泉南门外五层厝”的美誉,也是梧林一大瑰宝。


鲜为人知的一处600年古村,堪称“闽南文化的后花园”


当年,宅邸的主人蔡德鑨特聘英国设计师操刀,但在大楼主体完工后,正值抗日战争最艰巨的时候,他立马停止了这项光宗耀祖的大厝工程,把准备用于大楼装修的款项捐赠出来支持抗战。如今,赤裸的洋楼默默地伫立了80多年,将自己变成了另一种形态的抗战纪念馆。


鲜为人知的一处600年古村,堪称“闽南文化的后花园”


村中还有一座满是枪眼的“枪楼”,又称修养楼,建于1934年。当年时局混乱,梧林侨眷吴当及其子蔡顺意为了防御匪盗侵袭,出资建起这座碉楼,又从菲律宾购买一批短枪装备,并组织自卫队日夜在碉楼上轮流看守,保护村民的安全。


鲜为人知的一处600年古村,堪称“闽南文化的后花园”


时过境迁,修养楼早已失去其枪楼的功能,而该建筑精巧的欧式建筑雕花工艺和借柱造廊技术,已然成为梧林欣赏西洋建筑工艺的一处样本。


鲜为人知的一处600年古村,堪称“闽南文化的后花园”

鲜为人知的一处600年古村,堪称“闽南文化的后花园”

无论何种类型的建筑,只要主人是闽南人,都绕不开闽南元素。闽南人家族观念重,最典型的便是门楣上刻着的、代表姓氏和来源的堂号。因此,梧林的洋楼即使拥有哥特式的廊柱,也能让人一眼看到闽南的精髓。

鲜为人知的一处600年古村,堪称“闽南文化的后花园”

鲜为人知的一处600年古村,堪称“闽南文化的后花园”


看古厝,也要住古厝,可一次打卡闵南古厝和土楼两种特色古建,避开人潮,寻古访幽,静享闲适。


鲜为人知的一处600年古村,堪称“闽南文化的后花园”



鲜为人知的一处600年古村,堪称“闽南文化的后花园”

青普文化行馆·晋江梧林


青普文化行馆·晋江梧林就位于梧林村落中央,由12栋建筑构建而成。其中,漆厝、文甫厝、德兜宅、钳龙厝、再取旧厝、怀和旧厝为历史愈百年的闽南传统红砖大厝,优雅明丽的燕尾脊,四水归堂的合院,饱含民居智慧的明堂暗室,均被保留下来。


鲜为人知的一处600年古村,堪称“闽南文化的后花园”

鲜为人知的一处600年古村,堪称“闽南文化的后花园”


合院是中式民居的主轴,晴雨两宜,四时皆景,几乎承载了所有华人的理想生活图景,携几代家人同游,与朋友同事团建,入住这样一座院落,喝茶听雨,静观四时,都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鲜为人知的一处600年古村,堪称“闽南文化的后花园”


依据现代人对居所的栖息要求,设计师对大厝内部做了现代改建,将地域建筑⽂化与现代设计进行有机的结合,植被选取、洗浴细节等现代元素被提炼,原木、藤编等历史肌理则被延伸。


鲜为人知的一处600年古村,堪称“闽南文化的后花园”

鲜为人知的一处600年古村,堪称“闽南文化的后花园”

鲜为人知的一处600年古村,堪称“闽南文化的后花园”


相较古厝,两栋洋楼被处理得极有色彩感,混搭圆润造型和藤编元素,南洋风情十足。二楼的客房皆带有露台,闲时可坐在此处小憩,喝一杯南洋咖啡,品一口闽南茶,便可遥想华侨们当年波澜壮阔的下南洋图景。


鲜为人知的一处600年古村,堪称“闽南文化的后花园”


餐厅是12栋建筑里最具有社群属性的公共空间。九龙拼,土笋冻、葱糖卷、沙虫和卤鲂鱼,道道都是当地才能吃到的鲜味。这一口口活色生香的闽南味道,曾经是下南洋的华侨们时刻眷恋的乡愁。


鲜为人知的一处600年古村,堪称“闽南文化的后花园”

鲜为人知的一处600年古村,堪称“闽南文化的后花园”

鲜为人知的一处600年古村,堪称“闽南文化的后花园”


行馆中的艺文体验皆是从闽南土地上生长而出的人文风物,听南音、拜神仙、雕红砖、食古早……艺文导师无不是老泉州人,他们锐意进取,也坚守故乡的传统,都有一段泉州的故事说给你听。


鲜为人知的一处600年古村,堪称“闽南文化的后花园”

鲜为人知的一处600年古村,堪称“闽南文化的后花园”


在青普梧林行馆,珠连金苍、摹古印金、 宋元遗响、移花入室、明心茶会、问古寻音、温陵戏韵、掌上春秋……一门门在地体验,一台台精彩好戏,你可以在此深入了解当地文化,感受闽南深厚的人文魅力。


鲜为人知的一处600年古村,堪称“闽南文化的后花园”

鲜为人知的一处600年古村,堪称“闽南文化的后花园”

青普文化行馆·南靖土楼


青普文化行馆·南靖土楼坐落在南靖塔下村,由当地拥有百年历史的五栋老土楼和部分附属小土楼改建而来,五座老土楼分别名为稻孙楼、文选楼、耀东楼、和源楼和会源楼。


鲜为人知的一处600年古村,堪称“闽南文化的后花园”


“两山夹水、山川形胜”,造就了这个村落的独特形态。各式土楼沿河而建,有常见的方形、圆形,也有围裙形、曲尺形土楼等。行走在古道上,偶尔会遇见画手们,正描绘着这座柔情似水的闽南村落。


鲜为人知的一处600年古村,堪称“闽南文化的后花园”


青普文化行馆隐匿在一条小溪的夹裹之间,错落有致,遗世独立。其中有三座为清朝所建,两座于民国落成,最老的稻孙楼至今已有180年历史。


鲜为人知的一处600年古村,堪称“闽南文化的后花园”

鲜为人知的一处600年古村,堪称“闽南文化的后花园”


行馆由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建筑学院的著名建筑大师华黎先生负责修复及改造。原来的古老夯土墙和木结构都被保留了下来,哪怕缺失的痕角都是找当地材料去修缮,用来做糍粑的碓子还停留在院中,厚重的大门上还能看到虫蛀痕迹。


鲜为人知的一处600年古村,堪称“闽南文化的后花园”


五栋主土楼被改造后环环相扣,但又各司其职,每一栋都有少量客房,五栋加起来也只有26间。


鲜为人知的一处600年古村,堪称“闽南文化的后花园”

鲜为人知的一处600年古村,堪称“闽南文化的后花园”

鲜为人知的一处600年古村,堪称“闽南文化的后花园”


客房室内设计简约古朴,地板、家具、天花板都是实木,一派冷清又原始的氛围。冷杉木、手工编织窗帘和饰品让这里古朴如旧,家具都来自国内轻奢家具品牌梵几,同时配备了茶具、柑橘茶和书桌。


鲜为人知的一处600年古村,堪称“闽南文化的后花园”


在房中推窗而看,庭院让人感受不到任何嘈杂之音,远远望去,茶山山谷里的清风把晨雾都吹散了开来,望脚下看,隔壁的溪流声让人瞬间融进自然之中,当然偶尔还有客家邻居淘米洗菜的声音从远方慢慢回荡。

鲜为人知的一处600年古村,堪称“闽南文化的后花园”


酒店餐厅名为岁时餐记,装饰风格古朴如旧,一日三餐都可以在这里品尝,餐厅拥有折叠隔栏,将其缓缓打开,白日看到的是潺潺溪水,夜晚华灯初上,更是别有一番情调。


鲜为人知的一处600年古村,堪称“闽南文化的后花园”


来这里,你能尽情品尝到塔下山乡的山珍河鲜、农家放养的土鸡土鸭,以及行馆自产的时令蔬菜。行馆还将四季美味都封存在酒中,让你与家人享美食、品美酒、共举杯。


鲜为人知的一处600年古村,堪称“闽南文化的后花园”


偌大的行馆里除开极少的客房,其他区域都交给了书房、茶室、艺术展厅、瑜伽室、健身房、餐厅、陶艺空间、手作空间、花艺空间等公共场所。


鲜为人知的一处600年古村,堪称“闽南文化的后花园”

鲜为人知的一处600年古村,堪称“闽南文化的后花园”


其中陶艺空间、手作空间、花艺空间等体验空间,一共可以进行46种艺文体验,包含画境土楼、陶趣土楼、釉下青花、错银入画、漳浦剪纸、木偶头雕、客家酿酒、客家酸柑茶、客家糍粑、客家芊子饺、客家药膳等,并且请到了几十位在地导师亲自教学。

鲜为人知的一处600年古村,堪称“闽南文化的后花园”

鲜为人知的一处600年古村,堪称“闽南文化的后花园”


行馆周边有不少好去处,你可以游览福建南靖的土楼群建筑。南靖,因土楼而被熟知,素有“土楼王国”的称号,其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建筑,建筑方式和生活场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鲜为人知的一处600年古村,堪称“闽南文化的后花园”


土楼起源于宋、元,大量兴建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属于中国历史动荡和中原汉族南迁的产物;最让人惊奇的是它的建筑材料,一栋栋的楼房居然是由粘土、糯米、红糖、竹片和水制成,堪称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


鲜为人知的一处600年古村,堪称“闽南文化的后花园”

这一片客家人世世代代聚居的地区,仅是“土楼名片”南靖土楼拥有1.5万座,现存百年以上土楼50多座包含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云水谣土楼群而成就的这一方“土楼王国”,也不妨成为你寻古访幽的重要一站。


鲜为人知的一处600年古村,堪称“闽南文化的后花园”

——-

关注我,每天更新文章

带你看不一样的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闽南   南靖   艺文   抗日战争   南洋   晋江   泉州   文化   楼群   红砖   鲜为人知   客家   客房   华侨   后花园   建筑   旅游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