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70多岁的怪老头,活出了30岁的样子


这个70多岁的怪老头,活出了30岁的样子

王纪仪,1945年出生,曾在杭州市种猪试验场(大观山农场)工作。

讲述 王纪仪

主笔 牛牛


夫人说我是个怪老头,我自己也不知道啥时候变这样的。

70多岁的人了,比年轻时还忙碌,恨不得每天有48个小时。

组了个“培训班”,下至6岁的孩童,上至76岁的奶奶,都成了我的学生。

干了半辈子农活,跑到航天公司去“班门弄斧”,给专业人士讲“伯努利定理”的应用。

还整天往家里搬一些没人要的木头。别人在边上笑我,这木头送给我烧火都不要,你拿去干啥?

不管别人怎么说,我自己乐在其中。

这个70多岁的怪老头,活出了30岁的样子

看啥呢?


01 好不容易退休了,又进了新笼子

初春的一天,天蒙蒙亮,我像往常一样准备起床,去赶班车。

突然想到,噢,今天我已经不用上班了。昨天,我在单位签了同意内退的名字,为我这四十四年的农场生涯画上了句号。

我想再睡一会,但怎么也睡不着了。

中年时,看到别人退休后,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我是何等的羡慕啊。转眼间,这等好事也轮到俺老王头上了。

在家闭着眼睛,钱就到口袋里了,休息也不用请假了,再没有人来领导我了。

阳光从窗户外照了进来,不知谁家养的鸽子,对着我家窗户“咕咕”地叫着。

接下来的人生,可以自己做主了!

正当我做着美梦时,夫人来找我“晨谈”了。

夫人说:你不能一直休息的奥,你儿子还没结婚嘞,还有房贷要还,你那700块钱(内退工资)不够的,还要出去赚点钱。

嘿,俺老王才刚退休,总得休息几天吧。我把耳朵一关,假装睡觉。

一个月后,丈母娘搬了新房,新房子电线没接好,我过去帮忙。

晚上,大家吃完晚饭,坐在一起聊天。我舅佬也来了,他是开公司的,在家排行老大,我们都叫他“老大”。

老大说,公司最近接了一笔新业务,要扩充人员,问我去不去?丈母娘也给我递话,让我去帮她儿子的忙。

行吧,丈母娘都开口了,我怎么好拒绝呢?况且,夫人还给我下了业绩指标呢。退休歇了一个月,我又回到工作岗位了。

公司是做自动化控制的,我负责装电子产品。

工班长让我打孔,我就打孔,哪里说要锯一下,我就锯。装车卸货,六七十斤的东西,我随随便便就搬起来了。

薪资待遇也挺不错,工资1500一个月,包中餐,周末还有加班工资,算上我内退工资700块,就是两千多块,也不错了。

但我心里总是不太开心,觉得束手束脚的。

好不容易从一个笼子里出来,充满期待地,想要开始新生活,结果又钻进了一个新笼子,心里不免有些失落。

这时候,发生了一件事。

这个70多岁的怪老头,活出了30岁的样子

我和夫人“三珊”


02 我还和你们玩呢?我儿子还没结婚

2003年6月,夫人朋友来我们家吃饭。朋友知道我会游泳,就问我,能不能教她女儿学游泳,她女儿10岁了。

我说,没问题啊。

答应得爽快,但心里没底啊。虽然我参加过“杭州市民兵横渡钱塘江”,在五百多人中排名第二,但教别人学游泳,还从来没有过。

这个70多岁的怪老头,活出了30岁的样子

俺年轻时(中间)在农场学会了游泳

6月27日,小朋友来了,在杭州游泳馆。

不知道是我教得好,还是这孩子聪明。

我只教了她6天,也就12个小时吧,她就学会了,可以从深水区这头游到另外一头(50米)了。

朋友来“验收”成果,也很惊喜。本来说400块钱学蛙泳的,后来又加学了自由泳,一共给了我600块钱。

我又教了三个孩子,都是一个礼拜就学会了,一共赚了1700块钱。我自己都没想到,俺老王还有这种能力。

这个70多岁的怪老头,活出了30岁的样子

孩子,今后的夏天就属于你了

尝到甜头后,我开始研究教学方法了。现在孩子都很聪明,你教得不好,他们才不来听你的。

为了生动、好玩,让他们容易接受,我总结了三个步骤:

第一步,把人变成船。人不要乱动,平躺在水里,肯定不会沉下去。

第二步,装发动机。船要往前开,得有发动机吧,发动机就是手和脚。当然,发动机也是有好坏,手脚怎么配合,动作怎么样做标准。

第三步,有油。有发动机还不行,还得有“油”,换气就是“加油”。再好的宝马车,没有油也跑不了,我是个拖拉机,有油就可以开过去。

我设计了一张“结业证书”,能在深水池游完50米,就给他们发证。证书左边是一张图表,我每天记录他们的游泳成绩。

这个70多岁的怪老头,活出了30岁的样子

这孩子说,他想成为一条鱼

右边是我写给他们的寄语,要加上一句:

这是一本未经国家教育部门认定的结业证书,但左边的泳程进展图是你积极拼搏,勇于学习的真实记录,很是灿烂……

就凭这些,“映山红游泳训练营”就开始赚钱了。我还和你们玩呢,我儿子还没结婚呢。

在老大公司干了半年,我重获自由——辞职了。“游泳训练营”的收入,再加上退休工资,成为我全部的收入来源。

我和夫人“友好协商”,我拿出百分之六十上交家庭,这也是我应尽的责任。

剩下的百分之四十归我自己,拿来补助我另一项爱好。


03 终于有时间做这件事了

我工作过的农场是知青云集的地方。

1984年元宵节前,农场要扎一批灯,送到杭州去展览,农场里的能工巧匠们都汇聚到一块了。

大家就吹起来了,你什么厉害,我什么厉害,最后说到风筝。

我说,你们不要吹牛的,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第二年,我组织了农场第一届“迎风杯”风筝比赛。从此,风筝就成为我们农场的特色文化了。

工作时,我是风筝活动的组织者。能工巧匠们做风筝的时候,我就站在边上看。

退休后,我终于有时间自己做风筝了。

这个70多岁的怪老头,活出了30岁的样子

开心得像个孩子

2003年,我拿到一张风筝图片,是一只“卡通狐狸”。这个风筝不是我创作的,而是一个外国的风筝图片。

但只是一张图片,怎么做出来飞上天,又是另一回事情了。

我就开始琢磨了,风筝怎么受风,让风筝飞上天?风大的时候,怎么卸风,让风筝稳定?风筝重量多少,面积多少,几级风可以飞上天?

想不到吧,做个风筝还得考虑这么多。

这个70多岁的怪老头,活出了30岁的样子

我坐在台灯下,一边看书学习,一边画图计算,用“伯努利定律”“翼载荷”等专业知识,把遇到的问题一个个解决。

夫人“三珊”年轻时就是缝纫好手,我开始做风筝后,她担任起风筝的缝制工作。

这个70多岁的怪老头,活出了30岁的样子

我和三珊

我负责设计、画图、放纸样,“三珊”踩缝纫机拼接。我给她缝纫机安了个马达,她踩起来就比较轻松了。

俩人齐心协力,做了三个月,把“卡通狐狸”做出来了。

经过几次试飞,我带着“卡通狐狸”去厦门,参加“大洲杯”风筝邀请赛。

这个70多岁的怪老头,活出了30岁的样子

“卡通狐狸”上天后,飞行特别稳定,黄黑相见的图案,在蔚蓝色的天空中格外显眼,最后成功拿到了“最佳创意奖”。

这个70多岁的怪老头,活出了30岁的样子

当时“狐狸尾巴”是18米长,风筝界的朋友给我建议,认为还可以加长。

回来以后,我通过计算,又加了20米,一共38米长,在西湖边再放飞。

这个70多岁的怪老头,活出了30岁的样子

这“狐狸尾巴”,长不长?

“卡通狐狸”是我做的第一个大型风筝,质量非常好,18年了依然能放飞。

2004年,我和夫人制作了“天下第一桶”,是一个直径1米的超大立体风筝。

这年头,水桶都能上天了,还有什么不可能的。

这个70多岁的怪老头,活出了30岁的样子

2006年,我们又制作了象征爱情的杭州凤蝶,获全国风筝锦标赛最佳效果奖。

一只只造型各异的风筝飞上蓝天,也是我们夫妇默契的最好诠释。

这个70多岁的怪老头,活出了30岁的样子

看起来很小?


这个70多岁的怪老头,活出了30岁的样子

其实这么大


04 没想到吧,又回老大公司“上班”了

我有一只风筝,叫“五彩缤纷”。

它是由三十多个颜色不同的小风筝组成的,每一个小风筝都有独立飞行的能力,通过一根主线把这些风筝串在一起。

2007年,我在西湖边放飞“五彩缤纷”。老大也来了,他是很喜欢风筝的,我们经常在一起玩风筝,很多知识我都是向他学的。

老大想到一个点子:明年就是北京奥运会了,我们能不能把各个参赛国家的国旗放上去,做成一个“奥运”风筝。

这个想法非常好,俩人一拍即合,决定开干!

老大负责找国旗图案。那么多国家,要找齐这也不容易的。

老大想了很多办法,最后进入“美国联邦调查局”网站,才找齐204面国旗(原来是205,有一个国家没参赛)。

这个70多岁的怪老头,活出了30岁的样子

“老大”冯天行

图案有了,我来设计风筝结构。

中间是各国国旗,左边是“奥运五环”和“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右边是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中国印”。

两边的“五环”和“中国印”是可以批量印刷的,但“国旗”我们只需要一面,如果204面国旗全部要制版印刷的话,成本是不可计算的。

那怎么办呢?只能手工一面面画。

老大不愧是当老板的,动员公司60多名员工,每天中午吃好饭,就开始画画,晚上下了班,继续加班画国旗,我和夫人也每天去公司“上班”。

还有我八十多岁的老丈人,也被我们拉来参加绘制国旗。

有些国旗好画,有些国旗很难画,像“不丹”的国旗,是一条龙。

这个70多岁的怪老头,活出了30岁的样子

长河中学的语文老师“阳光”来帮忙。她画画很好,遇到复杂的图案,她帮忙画好轮廓,其他人在基础上上色。

夫人“三珊”踩缝纫机,把风筝一面面拼接起来。

这个70多岁的怪老头,活出了30岁的样子

老王做风筝,把老婆都搭上

风筝绳分为五段,越到下面,绳子越粗,意味着要承受更大的力量(拖更多的风筝)。

这个70多岁的怪老头,活出了30岁的样子

这样的风筝绳见过没?

风筝线一共长1088米,每隔5米,挂一个小风筝,小风筝上还有5米的支线。

我们从2007年9月开始筹备,10月正式制作,经过一次次试飞、测试,到2008年的4月,“奥运风筝”完工了。

这个70多岁的怪老头,活出了30岁的样子

终于完成了

4月5日清明节,“奥运风筝”以成熟的姿态,在西湖白堤上放飞,为市民们作放飞表演。

这个70多岁的怪老头,活出了30岁的样子

一位准妈妈来到白堤,在“奥运风筝”上签上了腹中孩子的名字——李添翼

这也是参赛前的热身,接下来等待我们的是,山东潍坊举办的“第四届世界风筝锦标赛”。


05 “走风筝”是风筝最好的归宿

2008年4月22日,“奥运风筝”来到世界风筝之都——山东潍坊。

那天早上,天空是灰色的,雨断断续续下着。等到雨停,已经是中午了,没有午休,没有用餐,直接开始比赛。

比赛现场刮起五级大风,日本、韩国的风筝刚放上去,就被大风吹断了线,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的风筝也被吹得在天空中乱飞。

这个70多岁的怪老头,活出了30岁的样子

我们的队员身着黄衣,默契配合,将“国旗”一面面放飞:领头的“蝴蝶”跃入天空,“希腊”“阿富汗”紧跟不放松……

风筝一面面飞出,犹如清晨离巢的蜜蜂。

风筝线逐渐紧绷,变得钢筋一样坚硬。十几个人死死压住风筝绳,一米一米往前放,每隔5米挂一个风筝。

这个70多岁的怪老头,活出了30岁的样子

他们在干吗?答:压风筝绳

一位土耳其美女,看到自己国家的国旗马上要飞上天空了,连忙跑过来,在“土耳其”风筝上签了她的名字——菲纳依。

这个70多岁的怪老头,活出了30岁的样子

放飞40分钟后,随着“五星红旗”压轴登场,204面风筝全部放飞成功。

天空中密密麻麻的,好像在空中开起了联合国大会。

这个70多岁的怪老头,活出了30岁的样子

一声枪响,比赛结束。队员们连拖带收一个小时,才把“奥运风筝”收回来。

我们这才发现,大事不好了。

领头的风筝不见了,再一数,最上面二三十面风筝都不见了,成了离群的孤雁。

这个70多岁的怪老头,活出了30岁的样子

累瘫了,风筝还不见了

我一个人沿路去寻找,只看到日本“菱形串”的残害,和韩国的“蝴蝶”,唯独奥运风筝的先头部队,不见了踪影。

每一只走散的风筝,都是我的“孩子”,心疼啊。

这个70多岁的怪老头,活出了30岁的样子

走不动了,休息会,刚好边上有位农民朋友,我把相机递给他,让他帮忙记录下我此刻无奈的表情

天黑了,田野边野鸽子咕咕叫着。

我实在走不动了,中饭没吃,身上又没带钱,打不了车,只能再走回宾馆。

好在按照风筝比赛规则,只要成功放飞五分钟就算成功。“奥运风筝”获得了“世界风筝锦标赛”第一名,也算是意外之喜。

这个70多岁的怪老头,活出了30岁的样子

儿子曾说,老爸没得过一个全国冠军。这次和他一起参与,得了第一名,很自豪

回到杭州,我们重新制作了丢失的风筝。

当我们充满期待,准备去北京放飞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大事——“5·12汶川大地震”,牵动着无数中华儿女的心。

老大来找我商量,“奥运”风筝何去何从?

我们决定把“奥运”风筝在西湖最后一次放飞。每一面风筝以200元义卖,所筹得的善款,全部捐赠给受灾群众。

5月17日,204面“国旗”风筝在西湖边再次起飞,“五星红旗”后还加了一面,临时赶制的“众志成城,抗震救灾”风筝。

这个70多岁的怪老头,活出了30岁的样子

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一天时间,共筹得19821.05元。

为什么有5分钱?因为风筝在放飞前,就有一位农民工朋友,来到捐款箱前,把口袋里的钱全部捐了进去,5分就是他的。

“奥运”风筝承载着大家的爱心,在西子湖畔完美谢幕。

这个70多岁的怪老头,活出了30岁的样子

一位俄罗斯姑娘,带走了“俄罗斯”国旗。谢谢你,外国朋友

我们喜爱风筝的人,认为风筝有三部曲——做风筝,放风筝,走风筝

“做风筝”和“放风筝”不难理解,“走风筝”的意思是,风筝放着放着,挣脱了束缚,飞向了蓝天,这是风筝最好的归宿。

再漂亮的风筝,我们只是暂时拥有,“走”才是自然界不可逆的规律。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把风筝卖了,用筹得的善款帮助灾区人民,把风筝转化为了精神财富,这也是一种“走风筝”,而且是最温暖、最完美的“走风筝”。

这个70多岁的怪老头,活出了30岁的样子


06 给我烧柴都不要,你拿去做啥?

2010年,我又发掘了自己一项兴趣爱好。

起因是我家的砧板裂开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农场伐木后,留下一个树桩,我把它挖出来后修理平,成了我家的菜墩,一用就是四十多年。

家里没砧板了,饭还得吃,我想再找一块木头。

我的连襟仁富兄,给我提供了一个关键线索。他们那边水库的石滩上,有几个大树根,在那里很多年了,没有人要。

我带着斧子、锄头把树根挖了出来,找来四五个人,抬到连襟家院子里。

这个70多岁的怪老头,活出了30岁的样子

汗流浃背,其乐无穷

我也没搞过木工啊,还是请专业人士来指点一下。

夫人“苏珊”合唱团的歌友陈金林,他是做木匠的,退休后去了电视台,为千家万户调解纠纷,大家都叫他“老娘舅”。

这个70多岁的怪老头,活出了30岁的样子

“老娘舅”上门指导工作

陈金林看了我挖来的树根,他说,这不是块做砧板的料,倒可以做个茶几。

在“老娘舅”的指导下,我拿斧子劈劈砍砍,一只“树根牌”茶几诞生了。

这个70多岁的怪老头,活出了30岁的样子

一面看像一只独角犀牛


这个70多岁的怪老头,活出了30岁的样子

另一面看,又似一头大白猪

我在茶几侧面,刻上“枯树新芽”四个大字,既是这块木头的真实现状,也是我老来学木匠的真实写照。

这个70多岁的怪老头,活出了30岁的样子

给三珊的礼物

又过一段时间,连襟又给我“提供情报”了。

他说,村里要修一条路,几个老樟树根挡住了去路,问我还要不要树根?

我说,要!

几经周折,把树根运到连襟家。我没想好怎么搞,一直放在院子里。

这个70多岁的怪老头,活出了30岁的样子

还好院子够大

连襟家房子有几间出租了,租客看到木头上坑坑洼洼的,还有泥巴,他们就拿来种菜了,往木头上浇水施肥。

那我不干了。

买来高压水枪,冲去树根上的泥土。又买来电锯,扎下马步,激情焕发,给树根开膛破肚。

这个70多岁的怪老头,活出了30岁的样子


这个70多岁的怪老头,活出了30岁的样子

看俺老王给他们点厉害瞧瞧

又请来书法家陈健女士,为我挥毫泼墨,写下“霜叶红于二月花”。

我刻在茶几一侧,送给陈金林先生,感谢他对我木工上的指导。

这个70多岁的怪老头,活出了30岁的样子

还有一个送给了连襟仁富兄,感谢他空出大院给我使用,还为我准备饭菜。

这个70多岁的怪老头,活出了30岁的样子

仁富兄来给我送红烧肉了

2015年,我妹妹打电话给我说,汾水江里打捞起来两段乌木,问我要不要。

我过去一看,上面的纹路特别漂亮,很喜欢。

这个70多岁的怪老头,活出了30岁的样子

喜欢!给俺抬回家去

我给夫人打了个报告,申请了两万块钱,我自己又贴了五千块,把这两段乌木和另外几块木头一起买回来,看看能玩出啥花头。

农民在边上笑死了:那个舅佬,这木头我烧柴都不要,他拿去做啥?

这个70多岁的怪老头,活出了30岁的样子

沉木开两半,惊叹蓝中红


07 人皆笑我我自尊,母子岂能跪着生

我老家是湖南耒阳的,父亲叫刘湘南,毕业于西湖艺专。

抗战开始后,父亲改“湘南”为“襄难”,弃笔从戎,加入抗日队伍32集团军。后来回乡当了三俊小学的校长。

这个70多岁的怪老头,活出了30岁的样子

前排左一左二是父亲和母亲,后排中间是我

1952年,土改运动开始,因家里有许多祖传田地,祖父成了斗争的对象。

祖父和二叔决定逃往台湾。临行前,二叔来找我父亲,希望父亲和他们一起走。

父亲说,我这还有一大家子人呢,怎么走得了?

选择留下的父亲,被村民们活活打死,家里房子没收,田地没收。

日子过不下去了,母亲带我们姐弟三人,回温州娘家,分别寄养在三个亲戚家。母亲一个人去了杭州,在安定中学当代课老师。

1956年,“安定中学”改名为“杭州第七中学”,母亲工作也转正了,把我们三个接到杭州,一家四口住在杭七中的教职工宿舍。

好不容易安稳了三年,1959年“全民支援农业”开始了。

母亲下放到平山农场,姐姐去了大观山农场。

这一年,我15岁,从杭州第七中学毕业,没法继续读高中了,在家待了一年,也去了大观山农场。留下14岁的小妹,一个人在家生活。

邻居都叹气说,你看看,这户人家要倒灶的,都去农村了。

母亲晚年时,回忆起那段的岁月,写下一首《忆——病中吟》:

一家四口皆负锄,

人皆笑我我自尊。

劳动换取不屈志,

母子岂能跪着生?

我们那时候,条件很艰苦,活下去都很困难,更别提有什么爱好了。

退休对我来说,也是人生的一次机会,可以选择自己想过的人生了。

所以我无比珍惜现在的生活。

希望大家都能不留遗憾,过好每一天,不辜负这来之不易的人生。

这个70多岁的怪老头,活出了30岁的样子

退休前,我在农场的五郎山上,刻了三个大字。2011年,我和夫人携孙故地重游


牛牛说:人格的独立,精神的健全

01

今年春天,我去城西采访“忆杭州”三胞胎的故事。

23年前三胞胎出生,三个孩子因为早产,需要进保温箱进行救治。

危机关头,老王赶到医院,拿出自己的奖金,并帮忙联系了媒体,在杭州好心人的帮助下,三胞胎度过了难关。

三胞胎成长过程中,老王一直关心着他们,还帮孩子们装修了地下室的小房间。

现在三个孩子已经长大成人。

这个70多岁的怪老头,活出了30岁的样子

采访“三胞胎”时,老王也在现场,我从他身上感受到一股太阳般的温暖。

上个月,我和老王约好,在他家见面。

杭州的桂花已经开了,我骑着自行车,穿过阵阵花香,来到德胜附近的一个小区。

这个70多岁的怪老头,活出了30岁的样子

老王已经站在路口等待了,我停好车,一边挥手一边小跑过去。

我注意到,老王住的这幢房子,加装了电梯。老王很骄傲地说,他们是全小区唯一一幢,靠本楼居民自己沟通协调,装上电梯的。

上到七楼,门口摆着一张木桌子和四张椅子,都是老王的作品。

走进屋内,是一面照片墙,有老王放风筝的照片,还有夫人“三珊”的演出照。

这个70多岁的怪老头,活出了30岁的样子

“三珊”大名冯天虹,3月3日出生,排行老三,所以有了“三珊”这个名字。

她曾是大观山的农艺师,工作27年,1998年3月退养回家。

这个70多岁的怪老头,活出了30岁的样子

2001年,她开始学习声乐,2005年获得浙江省首届中老年演唱大赛金奖。

2006年5月和2008年4月,两次登上浙江省音乐厅舞台,举办了独唱音乐会。

这个70多岁的怪老头,活出了30岁的样子

对了,自从老王喜欢上木头后,“三珊”每年生日,都会收到一件老王做木头礼物,有挂坠、手镯、相框、笔筒,茶盘等。

这老王,也太浪漫了吧。

这个70多岁的怪老头,活出了30岁的样子


这个70多岁的怪老头,活出了30岁的样子


这个70多岁的怪老头,活出了30岁的样子


02

聊起大观山往事,老王说,他16岁就到了大观山畜牧饲养试验场。

摇船拉车,养猪放牛,在食堂劈柴烧饭……46岁,调到农场工会,当工会副主席。工作最后三年,到素质教育基地,干起了教书育人的工作。

这个70多岁的怪老头,活出了30岁的样子

缘分真奇妙,原来我也是王老师的学生。

2002年,我读五年级,学校组织我们去学农,就是去大观山素质教育基地。

我们在那里烤竹筒饭,围着篝火唱歌跳舞。

印象最深的是烤红薯,自己去地里挖,然后埋在炭火里烤来吃。

热气腾腾的红薯,剥开焦黑的表皮,香气瞬间扑鼻而来,咬下一口,甜甜糯糯的,已经满足到不能再满足了。

吃完了还不够,我还要带几个回去。我把帽子摘下来,兜了四五个红薯。

回家了才发现,烤红薯的碎屑粘满了帽子内部。导致很长一段时间,我的帽子都有一股“大观山烤红薯”的味道。

这个70多岁的怪老头,活出了30岁的样子

老王说,他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是“人格的独立”“精神的健全”

这两点不仅适用于孩子,同样适用于每一个人。

不管是读书的孩子,还是退休的老人,不管你从事何种职业。“人格的独立”和“精神的健全”都至关重要。

这是人生幸福的秘密。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们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如果抛开一切外界的限制,你会选择过怎样的人生呢?

这个70多岁的怪老头,活出了30岁的样子


附:《变老的时候,我要变好》

一个很老的树根被冲到了山脚,

孤身躺在那里多少年没人瞧,

我发现了它,

取出裹着的泥石,剔除了腐朽,

斧砍,锯磨,去伪存真,

它优雅转身,

枯树发了“新芽”,

漂亮的树根造型,已没有饱经风霜的原貌。


镜子中的我,已没有了昔日的壮实英俊,

眉毛长长了,头发稀疏了,

额上的皱纹一道连一道,

树根似乎在看着我笑,

我幡然醒悟,人变老的时候一定要变好!


人老了不能无所事事,

发挥自己的爱好,跟上时代的步伐,

学用智能手机,会用支付宝,

心境平静,功名不再向往,

如同美丽的风筝闪耀在天空,

断线了,就让它自由地飘呀飘……

倔强的我,不再烈焰腾空,

打球,早就跳不高,

游泳,也只休闲爱好!


变老的时候,要把自己变成一个分母,越小越好,

身子谦和,自信在心,行事慢手慢脚,

如“东坡肉”一样文火慢炖,

做出个香香酥酥的味道,

谢幕时分,行礼悄悄。


变老的时候,我就是个孩童,

玩耍着快乐,但求高雅致远,

宽容自己变老,不再与天空试比高,

曾经走过的路都长满了草,

这草突然展现在我眼前,是一片原野,

人生的拓宽才是正道!

鹤发童颜,坦率纯真,

迟暮人生的我,给心灵一个起搏,

变老的时候,我要变好。


我想和朋友们说:

人老了,也要优雅地转身,唱一曲“歌声与微笑”,

家人对我说,这倔老头有点明白了,不晚不晚,“亡羊补牢”!

我自己对自己说,人变老,要变好,人品的需要!

自己变老,世界依然年轻貌美,

老了变好,犹如瓜果熟透,老来俏!


王纪仪

2018.1.21


亲爱的读者,觉得文章好看,欢迎关注丑故事,看更多精彩的生命成长故事。本文为丑故事首发,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连襟   西湖   树根   杭州   块钱   国旗   大观   木头   农场   夫人   风筝   老头   样子   奥运   孩子   天空   旅游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