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古村传文化 厚德世代赞美誉——记江西吉安渼陂古村

渼陂古村是芗峰东立、象岭西护、紫瑶南耸、富水北流。这条河就是此地的富水河,赣江的支流。富水河交通的便利造就了古村这条900百米长古商业街的繁荣。当时渼陂古村 “四大家族” 的生意做到广东、江苏一带。而且信誉度很高。渼陂古村有28口水塘。口口相通。象征天上28星宿守护着渼陂古村。它们的形状像个怀抱状,象征着要永远抱住渼陂古村的财源。但是渼陂先人为了更加让自己的财源绵绵不断,人工挖制了一条渼水。有些支流是直接流入富水河。但有些支流流经水塘再流入富水河,让渼陂古村能够永远繁荣昌盛。

百年古村传文化 厚德世代赞美誉——记江西吉安渼陂古村

渼陂古村一平方公里,2800多人,582栋民居。其中明清建筑366栋,占整个古村62.8%。渼陂村有4个书院,可表明此地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曾有“先有地藏阁,后有养源书院”的说法。唐代大诗人杜甫到过这里,写下了《渼陂行》一诗。“渼”指波光鳞鳞的水,“陂”指堤岸,因为渼陂村坐落在富水河的岸边。南唐时,一个叫梁胜用的,从湖北江陵徙居江西泰和县,几代后的梁从绅,南宋时迁到这一带开基建村,也许是为了不忘祖居之地,就把村名叫渼陂,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百年古村传文化 厚德世代赞美誉——记江西吉安渼陂古村

渼陂是一个村街合一、儒商并重、古色和红色文化交相辉映的古村落。这座宗祠永慕堂,占地面积1220多平方米。始建于南宋初年,元末毁于一场兵患,明朝正德年间,1519年重建,清朝几次改建,最后一次扩建是光绪年间。那时正好是慈禧执政,看牌楼上面的飞檐翘角是“凤在上,龙在下”。牌楼属如意斗拱结构,民间俗称“官帽”,一般出了大官才可以建有这样的构造。

百年古村传文化 厚德世代赞美誉——记江西吉安渼陂古村

渼陂古街

渼陂地处赣江东岸,位于吉安、吉水、泰和三县的交汇处,凭借富水河便利的交通,发展成为方圆数十里集市贸易中心。这条古街始建于宋末元初,明代以后逐渐兴盛。每逢墟日,四方客商云集,富水河上商船竞发。经营商品从粮食、棉花、布匹、食盐、陶瓷发展到洋纱、洋布、洋药、洋油,同时开有当铺、钱庄。最繁华的时候是是清代中后期。古街全长900多米,有店铺150家;至今保存完整的还有600多米,店铺108家。整条古街是一个S型,中间是青石块,旁边是鹅卵石,青石板就是便于原来的独轮车通行,青石块下面就是深一米多的下水道,也就是整个村都是地下排水,店铺建筑很科学,一个店铺全长10多米,前面是货柜,后面是货仓,再出来就是富水河,水运的便利。因此可以想象富水河江面上帆船来往穿梭络绎不绝,船歌号子此起彼伏,大小码头装卸货物日夜不停,而古街内是商贾云集交易繁忙的兴旺景象。古街繁华见证还有个万寿宫,无论规模、形式在江南乡村都是首屈一指的,宫内外设有赌场、夜市、戏台等等,是当时人们休闲娱乐的地方,享有“小南京”的美称。一进前院,两侧拱门上“天不夜”“月常明”是当时陂头街真实的写照。地面上这枚铜钱造型是生意人祈盼兴旺发达、财源滚滚。同时,这里还是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旧址,当时曾山任主席,也就是当时第一任江西省苏维埃政府的办公场所。前面“粮食杂货”店铺,就是《闪闪红星》的拍摄点。所以这里也就有电影村的美誉。

百年古村传文化 厚德世代赞美誉——记江西吉安渼陂古村

渼陂村一共有367栋明清建筑,大部分是清朝建筑。求志堂2012年2月3日《 人民日报海外版 》,刊登了我省文联主席刘华先生写渼陂的散文,形容渼陂村是“一个被文字镇守的村庄。”的确如此,渼陂村的各类建筑上,有许多雕刻彩绘,楹联格言,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张扬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高雅的志趣。求志堂就是典型的代表之一。这里有两幅类似清明上河图风格的百少图和百老图,头顶藻井上就是幅百少图,上面所描绘的是一百个少年或坐或行,仪态万千,栩栩如生,从他们服饰上看,反映的是古代国泰民安的景象。求志堂里有九副嵌字联,上联嵌“求”字,下联嵌“志” 字。上面所描绘的是一百个老人,神态各异,惟妙惟肖。

百年古村传文化 厚德世代赞美誉——记江西吉安渼陂古村

渼陂村建筑独特。整个渼陂村落依山就水,规划布局蕴藏风水玄机、堪称之象;石径逶迤,曲巷通幽;宗祠林立,支脉明晰;古民居雕梁画栋、枋樽雀椿;古家具雕花描金、古朴典雅。古村环境优美。宗祠堂前,千年垂丝古柏矗立;堂前屋后,蕉翠欲滴、竹风如涛;村内池塘星如棋布,众星捧月,黛顶翘檐倒映水中;村外古樟成林,稻田、水塘、青山交映,林林扶疏,山禽唧唧,花红柳绿,蜂飞蝶舞,风景秀丽,空气清新如洗,沁人肺腑,古村落内外环境浑然一体,宛如世外桃源。

百年古村传文化 厚德世代赞美誉——记江西吉安渼陂古村

渼陂村红色记忆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渼陂革命浪潮奔涌,红色风云激荡。这里是土地改革的先行区和星星之火的燎原地之一;这里是运筹苏区斗争的枢纽,领导革命活动的中心。毛泽东、朱德、曾山等一个个伟大的名字与此相联,二七会议、九打吉安等一桩桩重大党史事件与此相关。它不仅记录在史册里,还展现在一面面斑驳的老墙上,保存在一幢幢沧桑的深宅里,渼陂万寿宫就是众多的革命旧居旧址的典型代表。

渼陂的革命斗争史是波澜壮阔的中国土地革命的缩影,以小见大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开创革命根据地的光辉历程,值得永远铭记,世代传承。

百年古村传文化 厚德世代赞美誉——记江西吉安渼陂古村

毛泽东十分关注赣西的“攻吉”行动,1930年在从闽西回师吉安途中,写下了《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毛泽东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处?赣江风雪迷漫处。

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吉安渼陂,一个灵秀古老的乡村;“万岁军”一支名扬天下的王牌军,“万岁军”的统领者梁兴初等将士皆为渼陂梁氏后人。 渼陂有“将军村”的美誉,从这个方圆才一平方公里的红土地上走出了四位将军,两位中将,两位少将。这条长不过百米的古街上,共走出了4位共和国将军。其中有梁兴初和梁必业,38军正是在他们的领导下,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赢得“万岁军”的称号。梁仁芥是梁氏一门将军中资历最老、辈份最高的一位,他是梁兴初的叔叔,曾担任一二0师独立第二旅政治委员、解放军第三军政委、志愿军第一军政委、兰州军区副政委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梁必骎是军事科学院战略部研究员,著名的军事哲学家,参与编撰《高技术战争哲理》《军事哲学教程》《军事哲学思想史教程》等著作,以其哲学思想影响了共和国一大批军队干部,1999年被授予专业技术少将军衔。(梁兴初.梁必业.梁仁芥按家族辈分是叔侄孙的关系)梁仁芥辈分最小。渼陂村2020年又授衔了一位女将军梁晓婧,值得一提的是梁晓婧还是梁必骎少将的女儿!所以渼陂村既有叔侄将军,又有父女将军!

百年古村传文化 厚德世代赞美誉——记江西吉安渼陂古村

“将军村”的故事值得我们传颂,“万岁军”的精神将不断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他们一生信仰坚定、作风正派,人格巍然自立。战场上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尽显大将风范;训练中求真务实,讲求方法,力求精益求精;工作上顾全大局,不计个人得失,胸怀宽广,魅力自彰;生活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铁血更有柔情。坚定的信仰、铁铸的军魂、勇猛奋斗的精神、真抓实干的作风,成就了他不朽的传奇一生,令后人敬仰钦佩,奉之楷模。(解说:山娟 整理:苏仰哲 梁冬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吉安   赣江   广昌   苏维埃   方圆   江西省   叔侄   宗祠   支流   少将   江西   财源   世代   万岁   将军   店铺   建筑   文化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