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夏世家”看黄氏的由来

黄氏由来,乃“以国(黄国)为氏”,这是黄氏后人所认同的。然黄国建于何时?是怎样产生的?便众说纷纭了。说得较可信、较具体的要推《诸暨孝义黄氏族谱》,它说:“黄为赢姓十四氏之一,出于陆终氏,后受封于黄,今光州定城西12里,犹有黄国故城。黄既为楚所灭,子孙散之四方,以国为氏。”


从“江夏世家”看黄氏的由来


在《百家姓考》中,对黄氏考证也是这么说的:“陆终的一支子孙,在3000年前周武王取得天下时,曾被封于黄国,也就是现在河南省潢川县之西地方,列为当时周天子诸候之一。左传上所记载的‘楚子合诸侯于沈鹿,黄、洧不会。’指的正是这个黄国。后来,黄国终于被野心勃勃的强楚所灭,于是子孙四散,开始以国为氏。我国的黄姓,正是这样来的。”

从“江夏世家”看黄氏的由来


但是,楚何时灭黄?黄氏何时“以国为氏”?据《辞海》注:“黄,古国名,赢姓,在今河南潢川西。《春秋·僖(鏊)公十二年》楚人灭黄。”以此推算,楚人灭黄是公元前648年,那么黄氏的出现应在公元前648年之后了。


那时黄国在哪里呢? 《辞海》说在今河南潢川西。(黄氏族谱中有的说在河南光州定城西,经查证,潢川和定城均属同个地方)。秦统一全国后,建立郡县制,黄国故址便被划入江夏郡的辖区内,它的辖境在现河南省东南部及湖北省北部等大片地区内约十多个县市。因黄氏原来就在那里聚居,后来发展成为大宗大族,所以江夏郡便成为黄氏的发祥地。


可是在《黄氏族谱》中,有的把江夏说是“在湖北两陵,即今湖北省黄州黄冈县。”有的说是“在今湖北武昌江夏县”。其实,这些说法都不准确。因为古代湖北西陵西北,曾是战国时楚国都城(郢城)的故址,并非黄国故址所在地江夏。湖北省武昌在历史上曾设置过江夏郡,那是三国时吴为抗魏所设。设置时间短,又没有黄氏后人活动可考,故它不能与秦置的江夏郡相持并论。


从东晋末年开始(后在唐末至五代),远在江夏繁衍生息的黄氏,为避免战乱,大举向东南迁移。到了宋代,已繁衍成为闽八大姓氏之一,而且遍及福建各地。南宋末年至元代间,黄氏又从福建南迁入潮汕。内陆一路,从福建宁化、汀州、永定,经粤东大埔、梅县,然后进入潮。沿海一线,则从福建莆田、泉州、同安、漳浦而入潮。沿海一线,则从福建莆田、泉州、同安、漳浦而入潮。据黄氏族谱(禾坪派世系)记载:126世之后,其宗支流入揭阳有6个,饶平、澄海各有4个,潮安、普宁、惠来各有3个,潮阳1个,分布遍及潮汕各县。但黄氏入潮不止来自邵武的禾坪派世系,还有来自莆田、泉州的冈州派、紫云派、檗谷派等世系。在普宁,黄氏是5个较大姓氏之一,仅次于陈氏而列第二位,遍布在17个乡镇(全县共24乡镇)和47个村中。由此可见黄氏在潮汕分布普遍之一斑。


从“江夏世家”看黄氏的由来


千百年来,散居在闽南和潮汕的黄氏,凭借着“江夏世家”和黄氏认祖这条纽带,在住宅大门都挂上“江夏世家”的匾额,把它作为黄氏寻亲认同的标志。


黄氏认祖诗是黄峭山写的。他是黄氏在闽粤开基者之一,福建邵武人。宋初乾德三年进士,曾任江夏太守,后封千户侯。娶妻3,各生7子,共21子。晚年,他发动儿孙向外发展各自开基。临别时,峭山自吟诗八句,为后世儿孙相会时认亲的凭证。

诗云:

骏马登程往异邦,任从胜地立纲常;

年深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

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须荐祖宗香;

但愿苍天垂庇佑,三七男儿总炽昌。



素材来源:黄氏后裔 黄氏海龙公后裔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光州   潢川   漳浦   普宁   潮汕   莆田   国故   世系   湖北省   泉州   族谱   湖北   福建   河南   子孙   由来   世家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