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潮州乡村渡口诗、联撷趣


昔日,潮州一隅,南临海滨,北跨峻岭,水网纵横,渡口殊多。清代《潮州府志》载:“潮州九县有渡口135处。”渡口是贯通潮汕的交通脉络,世人有“行猛路唔如搭着渡”和“撑渡企铺,不可离步”的俗语。“野渡无人舟自横”,是潮人常聊作江边待渡的哼唱。“搭渡难”却是渡口人来客往常有的感叹。历代文人墨客过渡有感竟然留下诸多脍炙人口的诗赋。

古代,潮州诗人戴次胄吟咏的《春江待渡》诗云:“绿扬芳草马频嘶,担重奚奴举步迟,小艇不来春水急,沙头独立已多时。”诗人形象地道出了待渡之时的苦衷情景。

传说明嘉靖年间,有位进士上京赴试,急匆匆赶到渡口,脚刚踏跳板就掉落江中。渡口的人见状有议论、有戏笑。这位进士上渡后却从容吟诵着:“脚踏船头跳板开,天公送我上船台;人人笑我衣衫湿,我从龙门跳出来。”

明万历年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奉命巡视潮州,写有《督兵过潮州渡》诗云:“汗血炎方七见春,又随残月渡江津,行藏莫遗沙鸥识,一片浮云是此身。”
相传唐代韩愈宣读《祭鳄鱼文》的原称意溪渡改称为鳄渡。清乾隆年间进士郑兰枝(揭阳人)咏有《鳄渡秋风》诗云:“轻舟渺渺逐清风,载向西来复向东。人立晴波秋水绿,飞向远浦晚霞红。一溪爽籁韩潮阔,两岸凉飚鳄渡空。自是祭文神妙处,于今歌咏在江中。”

潮汕渡口,常见渡亭屹立,亭匾常为名人书题雅号及亭联。清代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澄海知县王岱(湘潭人)撰文称:“……每舟抵河堤,或风雨骤至,或晦暝烈风,奔投无所,伫足无地,行者又往往苦之……建亭于河堤,遇风雨可以须臾息肩。是便民设施,不可无记。”如有亭联曰:“烈日如焚,到此无妨暂驻足;时雨骤降,从今可以便行人。”又如有一亭联为:“清风凉快倦意消,江水潋滟笑颜开。”

此外,渡口还有以苦力为生的人盖搭的简陋草亭,有亭联云:“有扶有托有好食,无病无痛无忧心。”横联为:“自力更生”。联意趣味盎然。妙哉!


作者: 彭锦

来源: 汕头特区晚报(2006.8.16)

古时潮州乡村渡口诗、联撷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潮州   渡口   人来客往   澄海   潮汕   船台   揭阳   称意   河堤   跳板   进士   古时   清代   年间   清风   乡村   诗人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