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吉隆发现唐代石碑,内容记载让专家兴奋,原来野史记载是真的

众所周知,唐朝是继隋朝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任用贤能,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出现了一个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安定、武功兴盛的局面,开创了“贞观之治”。由于唐太宗的励精图治,在政治上加强对西域等地区的管辖,在外交上加强与亚洲各国的友好往来,在军事上积极平定四夷。贞观年间万国来朝,唐代的版图空前辽阔,到唐高宗龙朔元年达到鼎盛,疆域东起日本海、南据安南、西抵咸海、北逾贝加尔湖,是中国自秦以来第一个未修据胡长城的大一统王朝。今天我要跟大家讲的是,西藏吉隆县发现一块唐代石碑墓志,记载内容让考古专家兴奋,原来野史记载和民间传说是真的!

西藏吉隆发现唐代石碑,内容记载让专家兴奋,原来野史记载是真的


上世纪90年代初期,西藏文物考古人员在吉隆县乃村进行调查时,在村子后面的丛林中崖壁上发现一处石刻,这些石刻在之前调查时均未被发现。于是他们立即上报了西藏文物局,在得到消息后马上派出考古专家赶往现场,经过对岩壁石刻的鉴定确定年代最早为吐蕃时期,而这也证明了这条千年古道的存在。其中,石刻上书“大唐天竺使出铭”7个大字,铭文从右向左排列,由于年代久远字迹有点模糊。后来,经考古专家对石刻铭文进行考证,确认石刻铭文每行19字,总字数415字,记载了大唐王玄策历经艰难险阻出使天竺(今印度),刻这块石碑记载他的功绩。碑文的大意为:大唐显庆三年六月,大唐国势强盛,高宗皇帝继承太宗皇帝所开创的宏伟功业,一统天下之威,教化所至,达于四海。故派遣使节左骁卫使王玄策等选关内良家之子数人,经过一年的艰苦跋涉,越雪山、过栈道,经小羊同之西出使天竺,因感征程之艰辛,边境风光之壮美,留下数行石刻以纪云。

西藏吉隆发现唐代石碑,内容记载让专家兴奋,原来野史记载是真的


当时碑文内容一经发表,在国内外考古界引起巨大轰动,而对于碑文记载的王玄策,可谓是唐朝杰出的外交家。根据史料文献记载,王玄策是河南洛阳人,在贞观至龙朔年间曾多次出使西域,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可以想象路途之艰辛。贞观21年,唐太宗李世民派王玄策以正使、蒋师仁为副史一行30人出使天竺,此时中天竺国内大乱,大臣阿罗那顺篡位成为新国王,他派出军队半路劫掠大唐使团。王玄策逃离后,前往吐蕃,并发檄文征召军队,得到1200吐蕃兵、7000泥婆罗(今尼泊尔)骑兵。王玄策与副使蒋师仁率吐蕃、泥婆罗的军队进攻到中天竺的茶镈和罗城,作战三天,攻破茶镈和罗城,斩首三千余级,敌人被溺死的约1万人。

西藏吉隆发现唐代石碑,内容记载让专家兴奋,原来野史记载是真的


贞观22年五月,王玄策把俘虏的中天竺国王阿罗那顺及其后宫家眷,以及俘虏的男女1.2万人,牛马2万余押送都城长安。唐朝并没有把天竺当做强大的对手,王玄策在天竺取得的胜利也因此不受重视。虽为曾经立下“世界史上空前绝后奇功”的唐代使节,王玄策三度出使天竺的经历却在史书上鲜有记载。其根本原因是受当时玄奘法师西天取经的光彩淹没同时代的王玄策,而且由于王玄策官居五品,按照中国官修史书的惯例,五品官不能在正史中立传,因而唐书中没有他的传记。关于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传奇故事,一直以来都是野史记载或民间传说,关于这些印度旅行的事迹,王玄策记录有《中天竺行记》一书,但完本早已失却,只余下《法苑珠林》、《解迦方志》等散逸残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野史   西藏   吉隆   吐蕃   唐代   贞观   吉隆县   天竺   西域   大唐   王朝   铭文   使节   碑文   石碑   石刻   唐朝   兴奋   发现   专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