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文化的源头在哪?马家浜文化遗址,打破沉睡7000年的文明记忆

众所周知,江南广义上是指长江以南,多指长江中下游的南岸区域,而江南自古就是一个人杰地灵、山清水秀的地方。江南虽最早出现先秦时期,但仅仅指江河以南,当时江南属于百越之地,后被纳入华夏版图,成为华夏汉地九州之一。距今六七年前后,大江南北进入新石器时代兴盛阶段,而江南地区早在6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在此活动。江南文化的源头在哪里?多年来,人们一直众说纷纭。其实,只要稍加考证与研究,便不难发现,江南文化的源头就在嘉兴,即马家浜文化。按照以往的学术惯例,各种遗址文化大多是以首次发现及发掘地命名的。但马家浜文化却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历程,它的首次发现地并不是马家浜,而是在嘉兴市桐乡县一个叫罗家角的地方。

江南文化的源头在哪?马家浜文化遗址,打破沉睡7000年的文明记忆


马家浜遗址位于浙江嘉兴市城南7公里的南湖乡带桥村,东北面临九里港,西至坟屋浜,南为马家浜,是一个三河交叉的平原。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嘉兴南湖乡带桥大队马家浜村在沤肥挖坑时发现大量兽骨和古代遗物,意识到事情严重性的村民立即上报了当地文物部门。当地文物部门闻讯后,立即派出考古工作人员赶往现场,对现场进行了封锁,并上报了浙江省文物考古部门。后来,浙江省考古部门联合浙江省博物馆、杭州大学历史系等单位组成考古队,对马家浜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根据考古专家介绍,当时出土骨器53件、石器12件,同时还出土大量玉器、陶器和兽骨。

江南文化的源头在哪?马家浜文化遗址,打破沉睡7000年的文明记忆


考古人员还在此发现房屋遗迹,室内是经过加工的黄绿色土面,还有带树枝和芦苇痕迹的红烧土块堆积。经测定,马家浜文化的年代距今约为7170年左右,甚至比先于发掘的河姆渡遗址年代还略早一些。最让人震惊的发现是位于上下层交接处的墓葬,共出土了30具人骨架,遗憾的是,当地农民害怕这些骨架给他们带来晦气,半夜起来把这些“马家浜人”偷偷捣毁丢到河浜里去了。后来由于考古队员吃住问题难以解决,对马家浜遗址的发掘工作只好中止。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为配合罗家角农田基本建设,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考古队对罗家角遗址进行了局部发掘。这次发掘开探方41个,发掘总面积为1338平方米,出土的完整器物达794件,同时还出土了大量的陶片、兽骨以及稻谷等植物遗存。

江南文化的源头在哪?马家浜文化遗址,打破沉睡7000年的文明记忆


罗家角遗址分四个文化层,都属于马家浜文化,代表马家浜文化不同发展阶段,而罗家角遗址的发掘,引起了中外学者的注意。八十年代末,日本考古代表团专门罗家角遗址考古马家浜文化,并认为罗家角遗址发掘出土的稻谷,证明中国的长江流域是日本栽培水稻的发源地之一。马家浜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十分丰富,出土了大量完整或可复原的石、骨、木陶器物,其中石器包括石斧、石锛、石纺轮等,陶器有釜、盆、盘、钵、豆、鼎、碗、壶、纺轮等,骨器中有骨耜、骨哨。从出土文物分析,马家浜遗址距今6000多年,属新石器时代中期,学术界称之为马家浜文化。

江南文化的源头在哪?马家浜文化遗址,打破沉睡7000年的文明记忆


马家浜文化的“浮出水面”向世人展示了长江下游的远古文明,打破了古代文明起源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逐渐向四周辐射的“一元”说。在罗家角遗址曾出土了156粒稻谷,经科学鉴定是距今7040左右的人工栽培籼稻和粳稻,是我国最早的水稻栽培地。研究发现,良渚遗址发达的玉器文明正是在马家浜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进步得来的,而良渚文化礼制的出现,与马家浜文化的丧葬习俗有很大的关系关。马家浜文化遗址与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一脉相承,它的发现,引起了国内外考古界的重视,证明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同是中华民族文化起源的摇篮。现发现马家浜文化类型遗址已达200多处,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关注。专家表示,马家浜文化遗址的发现,让沉睡七千年的文明记忆重现世间,马家浜文化是当之无愧的江南文化之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江南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遗址   嘉兴市   南湖   骨器   文化   陶器   稻谷   浙江省   长江   源头   文物   部门   记忆   发现   旅游   文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