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的孩子上不了高中

结合自己近些年工作性质和形势的感悟,倾注笔端,虽有孤陋寡闻一叶障目词不达意之偏颇,但无班门弄斧之意。只求能有一丁点儿抛砖引玉思索孩子们学业之滴露,就是千幸万福了。——题记

一半的孩子上不了高中

天下父母都想儿女读书好,考上随心满意的大学。哪怕省吃俭用拉借、砸锅卖铁都会供给孩子上学。儿女上大学,父母心里别提有多高兴。考上名校,谢师宴、谢亲宴、亲戚朋友恭喜祝贺随礼表达心意的,满面春风皆大欢喜,心痛无奈表面欢喜!

2021年全国有大学毕业生909万人,比2020年874万人多了将近40万。加之疫情波动,就业压力创历史新高。

2021年高考人数从2020年的1071万人增加到1078万人。2020年录取人数为856万,录取率为80%以上。

第七次人口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共有2.18亿人具有大学文化水平。国内的各企业特别是东南沿海一带的制造业技术工种严重缺人,中小企业用工慌也不是最近一两年出现的事。从2010年开始逐年递涨。

很矛盾吧?一边是大量的大学生就业难,压力大;一边是招不到工,没人愿意来干。

大学生早已不是“天之骄子”。热门单位提高了用人门槛,首先是只招985毕业生,再提高到硕士或者博士门槛。为了一个编制,985毕业生去当司机、环卫工,清华北大学生扎堆去考公务员、搞金融互联网、当老师,银行招考笔试试卷难度堪比筛选科学家,7万硕士学历在送外卖,3000元农民工招不到,3000元大学生一抓一大把等等,此消息甚至不能算是新闻,因为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大多数普本毕业生,既不愿意到工厂干技术工作,也不甘心干骑手、快递这样的“低端”工作,而真正有门槛的岗位,又远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高不成、低不就,最后只能选择“躺平”。毕竟做公务员的有多少,进入国企的也是一部分,考研考博的所占百分比也不多。大部分要自谋职业就业创业。创业的有,成功的是凤毛麟角。但大多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俗语说:坐轿的少,抬轿的多。

2019年全国农民工平均年龄已经达到了40.8岁,50岁以上的农民工占比接近25%,而16岁到30岁的青年一代农民工占比下降至25%左右。60、70后的农民工年纪大了回家了,有些积累的中年人宁愿回家开个小店、做些生意,方便就近照顾老人、孩子。年轻的大学生又不愿意进工厂。

那些“农二代农三代大学生”毕业后在大城市的各个角落晃荡,怀揣希望,但是毫无希望。希望在美妙的歌声里,在向往的一线城市灯红酒绿里,在虚拟的网络里,渺茫着麻木着。他们的职业最多的是房屋中介、各类销售员、财务、人事等等。也有一年到头都不上班的,就窝在家里考证,各种各类的职业资格证,忙得不亦乐乎,奋进好学不止。还有的干脆是自己当个体户,送货跑运输,跑滴滴,做外卖骑手,甚至玩自媒体的。硬是不想进厂当工人。

即就是进了工厂,也是骑驴找马,身在曹营心在汉,随时跳槽;企业面对大量的生手,前期培训费用打水漂。大学生和企业都活得差,不满意,明显是双输。

企业只想要熟练农民工,不要大学生,嫌他们娇气、没有团队精神、自以为是、自由散漫、毫无责任感、还事多,不好管理。劳动关系不稳定,员工流失率高流动量大,熟悉本企业特定岗位的工人越来越少,企业热切欢迎老员工返回来。所以除过国企,想做高科技、高质量、高效率企业就是个笑话。但企业负担太重,产能过剩,利润微薄,也无力提供高福利,导致恶性循环。

结果是绝大多数制造业在低水平竞争,你花三年的高成本培养工人,会一夜之间全部辞职。所以,用工荒的真相是缺少熟练工和苦工种,也就是所谓的蓝领!

以前技校中职生毕业去工厂,现在都要混个大学,美其名曰为了提高技能素质多赚钱,活生生在校园里面三四年,培养了一批酸秀才。还眼高手低,一般工作不想干,静不下心学技术当学徒,真正技术岗位的工作干不了,企业就不敢要懒得留。剩下的歪瓜裂枣,不是少爷就是大爷,根本不想干活,也干不好活。

现如今已经不缺敲键盘的大学毕业生,缺的是高水平技工、和能够做“脏累苦危”工作的人。诸如铸造工人、电焊工人、热处理工人、电镀工人、高空作业工人等等在发达国家就已经高薪的,而在中国很快变成高薪的“脏累苦危”蓝领工人。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国家看在眼里,只有调整教育政策,抓制造业是重中之重。如果一个国家大搞“去工业化”,不重视制造业,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则完全是自废武功。纵览西方国家兴衰成败,可谓成也工业化,败也“去工业化”。

国家不需要那么多大学生了。现在需要蓝领是当务之急,也是发展需要,更是长期战略规划准备。

那怎么办?教育部出台的中考政策表示:中考后的中职教育和普通高中的招生比例需要达到5:5,那也就表示今后将会有一半的初中生无缘高中。而在中考中没有达到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的学生可以选择去职高或者是技校就读。

国人潜意识里还是觉得职业院校出来就业,低人一等,忽略了其重要性。社会要发展和运作,离不开各行各业的配套协作,要吃饭就有做饭种菜的,就有搞种子化肥的,要上天入地,分工不同岗位不一,哪一个环节都要有人去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每一个人性格脾气爱好不一样,去做自己喜欢的愿意做的事,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不要千篇一律,要知道隔行如隔山。

以后有一部分人事实上连高中的门都迈不进去,更别提高考了。职高和普高5:5的比例,是全国的大方向。这也一度使得很多家长感到恐慌,担心普高门槛提高,孩子上高中难。

目前,中考录取率50%左右,而高考录取率却在98%左右,也就是说,有一半的孩子上不了高中,但上了高中几乎都能上大学。

传统工匠也好,还是科技时代的技术工人也罢,都需要身手敏捷、动作协调、动手能力极强。这类职业,最好是在14岁之前或左右开始学,最晚不宜超过18岁。超过18岁再练习各种需要身体高度协调的技能,已经太晚。

等到他们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想改行当技工,已经来不及。行动、思想、观念已经很难改变了。

教育改革一直在持续,但我们应该打破的是学历唯一论,需要改革的不仅仅是教育,还有整个社会观念,同时大幅提高蓝领工人的社会地位和薪酬水平。

当然并不是说孩子上职高或中专、职业院校就没有前途了。相关调查显示,在产业工人里,德国高级技工占比50%,日本占比40%,我国占比5%。没有高技术技工,制造业想超越根本不可能。

目前国家面临着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和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突出问题。要解决这对矛盾,就必须从源头抓起,高度重视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否则国家失去世界工厂地位只是迟早的事——或许只是最近几年的事。

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一起,如同一辆车子的两个轮子,一个人的两条腿一样都很重要,缺一不可,它们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职业教育的根本是对人的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竞争力。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就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改变传统的职业教育,建立以终身教育为理念的教育体制,使劳动者具有操作能力和学习能力,从而得到终身发展,为国家的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各行各业尤其制造业不仅需要具备高学历、高水平,革新能力突出的领头羊和出类拔萃的人才,还需要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和劳动者,包括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城镇工人以及服务人员等。

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让学生掌握足以担任一些工作的具体知识、具体技能,达到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岗位标准,具备工作时所必需的工作技能等;更是注重劳动者今后职业、规划,缓解就业压力、缓和劳动者结构性失业的调整、学生就业技能的提升、缩小就业者和工作岗位之间的差异。

根据社会需求,职业院校决定培养哪些技艺、设置哪些科目,培育高技能型劳动者,加速企业在升级换代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前进。如果孩子更愿意做动手能力强的工作,认为自己更容易在职高或中专找到一技之长,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大力支持呢?

做一个高级蓝领不好吗?还是俗语:技不压人。技能养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宁学一技之长,不做半罐晃荡。

这也是切实从根本上成就自己更好的人生,让工作充满快乐的幸福生活!利国利民利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孩子   蓝领   职高   农民工   劳动者   职业教育   制造业   岗位   工人   技能   工厂   高中   大学生   国家   旅游   工作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