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同根:百济王杀高句丽王

前因:高句丽南进

369年,高句丽南进,打破了半岛内原有的政治平衡,与欲向北部发展的百济发生正面冲突。

公元371年,百济近肖古王派遺军队攻打平壤城,高句丽王被杀,高句丽大败,百济一时称霸黄海,控制朝鲜半岛大部分地区。

早些时候,高句丽国力较为强盛,试图向西推进,结果被慕容氏打败,暂时放慢西进步伐,转而实施南进策略,意欲成为朝鲜半岛的霸主。

不料,这时却又杀出一只拦路虎,百济也将北上横扫朝鲜半岛。

高句丽和百济渊源匪浅,但是又ー直敌对,高句丽是扶余人的国家,百济是扶余人为王,而韩人为国民。

百济这时掌权的是近肖古王,学着中原王朝那样,亲自任命地方官吏,把权力收到君主手上,贵族们不成气候,而原本零零散散的韩人部落,也纷纷归附了百济,比如残余的马韩部落,还有将洛东河以西的伽倻。

本是同根:百济王杀高句丽王

近肖古王剧照

由于南进受到百济的阻碍,高句丽势必想要除掉这个眼中钉。

公元369年,高句丽故国原王一声令下,先发制人,亲自率兵两万南伐百济,侵夺民户。

高句丽王本以为可以打百济一个措手不及,却不曾料到等待着自己的是百济王国更大规模的抵抗与反击。

高句丽军来势汹汹,百济近肖古王却临危不乱,镇定自若。

长子近仇首王一直是近肖古王的骄傲平日里受到严格的训练,有勇有谋。

近肖古王考虑再三,遂決定留在城中指挥大局,派遺太子近仇首王前去应战。太子领命出征,双方交战于雉壤,百济人为了反抗侵略,士气高涨。

最终,高句丽首战出师不利,本场战役以百济的大胜而告终。

两年后,高句丽重整旗鼓,卷土重来。百济近肖古王听闻此消息,他立刻召集军队,伏兵于河之上,守株待兔,伺机而动。高句丽军对此毫无察觉,万万没有想到会在河遭遇敌军埋伏,当经过河之时,伏兵冲了上来,杀了个痛快百济再次发起进攻,这一切尽在近肖古王的掌控之中。

在百济伏兵的猛攻之下,高句丽军士气大減,节节败退。此战高句丽军队败北,落荒而逃。这无疑又给百济增强了信心,提升了近肖古王的威望。

本是同根:百济王杀高句丽王

由于高句丽接连受到打击,朝廷內部片混乱。

此时的近肖古王正在谋划着新的计策高句丽现元气大伤,不能留给他们喘息的机会。若能抓住此契机,乘胜追击,有很大可能打赢战争,彻底挫伤其锐气。

于是,这年冬天,百济近肖古王召集群臣,商议反攻高句丽之事,准备化被动为主动,获得一致同意。

近肖古王仍然派遣太子近仇首王率兵三万出击平壤城,攻打高句丽,杀他个片甲不留。此时的高句丽还未能完全修复,百济军队迅速进入平壤城和水谷城,高句丽故国原王亲自领兵阻击,不料被飞箭射中,命丧战场。

故国原王已死,高句丽群龙无首,一片混乱,这下可为百济提供了可乘之机,百济军队顺势强攻平壤城,大约五千名高句丽士兵被俘,百济又一次大败高句就这样,双方的战争以百济王国的胜利暂告一段落.

但是近肖古王不敢放松,因为新上任的小兽林王还在不断骚扰抗。

由于南进战略受到阻碍,高句丽在打击之下吸取经验,只发动了小规模的征战,在一段时间里与百济对時,但是轻易不再开启大战。

本是同根:百济王杀高句丽王

百济王国则成为此次战役的最终贏家,他将重点放在对国内事务的改革上,这些改革为之后的对外扩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之后,他北上战略顺利开展,从此称霸黄海并控制了包括京畿道、忠清道、全罗道和部分江原道和黄海道的朝鲜半岛大部分地区,近肖古王统治下的这一时期是百济王国的全盛时代。

后果:百济迁都熊津

双方百年中不断摩擦,公元475年,百济对战高句丽失败,失去汉江流域,百济盖卤王也被杀,太子继位后,被迫将百济都城迁往熊津。

结论:高句丽和百济两个国家由于利益冲突而引发战争,百济近肖古王凭借智慧与谋略大败高句丽军,杀死故国原王。高句丽南进的步伐受到阻挡,使得百济王国称霸黄海并控制了朝鲜半岛大部分地区,增强了国力,对现固这一时期的全盛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谷城   平壤   朝鲜半岛   都城   汉江   扶余   王国   故国   国力   太子   战役   公元   步伐   军队   战争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