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古村印象:“鱼米之乡”塘埔村,林则徐曾从这里经过

塘埔村,地处榕江北河之滨,北宋朝末年开始有人居住,到明朝正德年间,由潮阳夏林出祖之东江公传宗,现在村民以黄姓居多。这里是江河交汇的地点,水面宽广平稳,沃野广袤无垠,一直就有"鱼米之乡"之美誉。自古就是榕江三大渔区之一,捕捞和家禽养殖一直是这里的主要产业,清末年间,塘埔人便用简单机械和精细手工,制造出了闻名于世的塘埔剪刀,开创了渔湖五金工艺行业之先河;上世纪的50年代初,塘埔人还培育出"塘埔矮"的水稻良种,成为当时广东水稻的当家优良品种,为粤东地区农业产业获得了不少的殊荣。

潮汕古村印象:“鱼米之乡”塘埔村,林则徐曾从这里经过

塘埔古村是因为一个渡口而命名,不过却无史料记载,实际中,不知道是先有渡口后有村,还是反之。塘埔渡是在明清朝代之前是揭阳通往潮州府城官道上一个重要津口,也是唯一的一个官渡。这里也是清朝年间,潮汕唯一一处“免费的公共交通”。根据史料记载,乾隆四十二年投银五十两造官渡船一只,渡夫三名,每月给工食五钱,凡过往者不用渡费。"

潮汕古村印象:“鱼米之乡”塘埔村,林则徐曾从这里经过

年久失修的官渡

塘埔古村的这个渡口,曾经也是“赫赫有名”。清朝的名臣林则徐,奉命赴广西平叛时,就是从这里中转经过的,遗憾的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同年的十一月林则徐在普宁洪阳病逝。到了近代军阀混战的时候,这个渡口就更加显得重要。当年南北军阀陈炯明、许崇智在此混战,拢散了渡口的“塘埔市”。制造“枪机案”,害得村民“走官兵”。1925年刘志陆不过于此。贺龙、叶挺的南昌起义军也曾路过此。

潮汕古村印象:“鱼米之乡”塘埔村,林则徐曾从这里经过

塘埔古村的渡口,东岸有亭叫"鸾坡渡",西岸的叫"凤坡渡",渡口有潮汕特有的地方神"三山国王"庙,又有潮属唯一的北宋"华山老祖"的孤庙,还有敬奉妈祖及诸佛的“鸾波庵”。鸾波庵建于清康熙33年(1694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是当时潮州外八景之一。乃是当时揭阳县令蔡瑞所倡建的,蔡知县为治榕江咸潮水患,发动治江护堤修闸,化水患为水利,工程竣工后倡修庵作为表记,并以此为镇江之宝,使海不扬波。传说建庵之后,双溪嘴果然风平浪静,因此名声大振,香火旺盛。

潮汕古村印象:“鱼米之乡”塘埔村,林则徐曾从这里经过

在中国,有江河的地方都会有龙舟赛,塘埔古村也不例外,只是塘埔除了正统的龙舟赛之外,还有一个全国唯一的“凤舟赛”。这就是塘埔村女人的扒舟大赛,一条船上,只有打鼓指挥一人是男的,其他所有的参赛者则都是女中豪杰,她们在炎热的太阳底下,在平稳舒缓的江面上,以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一样的演绎着一场激情和奋进场面。

潮汕古村印象:“鱼米之乡”塘埔村,林则徐曾从这里经过

塘埔古村,有些历史建筑已经破败不堪,即使是“名传潮汕”的塘埔渡口,也是急需修葺,好在近年来,村民与政府群策群力,将原来沿江的滩泥地打造成一个绮丽多姿的湿地公园,在修葺历史建筑的同时改建了老村的村容村貌,利用废弃土地,修建村民公园,长廊,凉亭,为村民提供了休闲的场所,也成为了揭阳市民周末的游玩歇息的网红地。

潮汕古村印象:“鱼米之乡”塘埔村,林则徐曾从这里经过

我是猫仔菌的旅行笔记,如果喜欢此文,请点赞转发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潮汕   府城   妈祖   揭阳   潮州   榕江   水患   鱼米之乡   军阀   渡口   北宋   水稻   史料   江河   村民   年间   印象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