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旱扇(3)

欣赏:繁密的河网之美

欣赏“旱扇”,一般而言,我们要坐飞机或者使用无人机,只有升到高处,用俯瞰的视角才能

欣赏大地的这种景观,因为它的规模大,有几千平方米的,有几百平方公里的,甚至上千平方公里的。

我坐飞机从北京到新疆乌鲁木齐时就欣赏到了这种景观。在飞机就要到达乌鲁木齐时,庞

大的东天山出现在机翼下,这时你会看到天山的雪峰下,天山的山麓上,一个个“旱扇”涌出山口,并且联结成广阔的平原,你可以看到上面呈现放射状展布的一条 条河流的轨迹刻画在黑褐色的“旱扇平原”上。欣赏“旱扇”,首先应该欣赏“旱扇”上的河网的密度之美。我们平时所见般 都是独立的一条河流, 见不到一条条河流的轨迹编织的河网。在干旱区的“旱扇”上,我们见到了一条条明亮的白色的河流轨迹在黑褐色的大地上编织的河网,有时河流呈直线状,有时河流呈辫状交织在一起.....

为什么在“旱扇”上,河流呈密密麻麻的网状?我曾经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许炯心研究员探讨过,他还送我了一本《中国不同自然带的河流过程》,在这本书中,许先生对本文涉及的一些问题都有所研究,并给出了一些解答。

欣赏旱扇(3)

许先生认为:“河流是气候的产物,河网密度具有鲜明的地带性。”与我们平时的印象相反,井不是江南水乡这样的湿润地区河网密集。许先生在书中说:“在半干旱区,河网密度最大:随着气候变得湿润,河网密度迅速变小。”我不知许先生对河流的规定是否包括了暂时性的河流,如果包括,我观察到的情况也是干旱区河网的密度最大。为什么干旱、半干旱区河网密度最大,而湿润地区最小,道理并不复杂,主要是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的河流所携泥沙的比例不同所致,还有一个原因在于暂时性河流 与永久性河流的差别。欣赏:河流的形成过程之美河流是改变大地地貌形态最重要的力量。在湿润地区,由于地表植被的遮盖,我们对河流改变地貌的过程还是无法直接看到的。但是在干旱区,这个过程是可以直观看到的。这个直观,通过观察“旱扇”就可以实现。

我们在遥感图上,在天山的山麓大平原前,远看着天山的托木尔峰,近看着一个个“旱扇”冲出山口连接起来。有意思的是在这中间出现了一列低矮的与天山平行的山脉,公路能从这个小山中间通过,是因为河流把这个小山切开了。河流切开小山后,冲出山口呈放射状展开,形成一个 “旱扇”,最后消失在荒漠中。我们在无人机的屏幕上看到了这条河在坡面上产流、一道道小河汇流成为干流(这也是一一个扇形,不过方向是反的),干流切开那座小山,又呈扇面展开....从空中看,这条河流的形态好像两把扇子连接在一起。

欣赏旱扇(3)

在这个景象中,我看到了一条河流形成的过程轨迹,我看到的不是一条河, 是一一个流域。

河流改变大地是通过这样三个过程完成的:第一是侵蚀、切割,把地表的物质变成碎屑,这个过程是侵蚀产沙;第二是通过水流把这些碎屑物质带走,这个过程是泥沙输送;第三是这些河流所携带的泥沙在低凹的地方沉积和堆积下来。第一个过程就河流本身而言是一个产流的过程,即产生水流的过程,倾斜的坡面上产生一道道坡面细流,这些细流汇集冲出小的冲沟,这个过程也是侵蚀和产沙的过程;接下来这些冲沟中的水流汇集成河槽中的干流,支流汇人主流,这个过程也是泥沙汇集迁移的过程;接下来是河流消失,所携泥沙堆积的过程,河流或消失于荒漠之中,或消失于大海、湖泊....这个过程是河流改变大地形态的过程,是把高处变低处的过程,是河流从诞生到消失的过程。

有意思的是,我们在干旱区的“旱扇”上可以看到这整个过程,也就是在干旱区的“旱扇”上,可以看到河流生命的全过程,可以看到泥沙的产生、迁移、沉积的全过程,可以看到大地形

态由高向低的改变过程。这在其他地方是无法完整看到的。


欣赏:大地的起伏之美


在干旱区我们有时会看到一个个“旱扇”叠置成串珠状,其实这种现象反映的是山脉的抬升过程。随着山脉的抬升,山中产生的河流的比降越来越大,河流的动能也越来越大,河流搬运砂砾的能力也越来越强,在山口所形成的洪积扇也将越冲越远,随着山脉上升得越来越高,洪积扇将越来越向前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洪积扇将形成串珠叠置状从山麓向前展开,新的洪积扇排列在前,旧的洪积扇排列在后。如果山脉下降,则山前的洪积扇将逐步退却,越新的洪积扇将越在后面靠近山麓的地方。

欣赏旱扇(3)

我记得在黄山参加一个学术会议,会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罗照华教授宣读篇论文, 他通过黄山脚下古老冲积扇的叠置状态论述黄山是上升还是下降的,他发现黄山山麓地带古老冲积扇的步步后退,论证黄山在一段地质时期是下降的,由此他得出了黄山曾经发育过冰川的结论。

他关于冰川的观点在会上引发了各种争论,本文先不讨论这点,但是他用山麓冲积扇串珠状叠置论述山脉的起伏升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冲积扇   山口   山脉   天山   河网   干流   黄山   山麓   泥沙   干旱   小山   河流   湿润   密度   过程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