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十六岁

那年我16岁,身上穿着白色校服和蓝色校裙,脑海里想的是书,却不是课本。我极度喜欢阅读闲书,但不喜欢功课,功课的分数固然是父母和师长的疼爱指数,但课外书里的故事才是令当时多愁善感、容易时时陷在伤春悲秋情绪里的我,向往流连的美丽迷幻世界。每日放学钟声一响,我马上钻进图书馆,-头栽进课外书的大海,在书海里快活地浮沉不愿意出来,小说散文诗歌各有各的精彩。关馆的时间一到,图书馆老师拎着钥匙寒着脸站在门口,等待着脚步永远徘徊踌躇、心头依依不舍的我。

我步伐迟缓,因为从温柔美好的梦想返回粗糙的现实生活是件难过的事。对生活不满、对现实不满、对自己不满,是我16岁时的人生。

“书,有一种香味。”柳老师说。柳老师一说话,全班同学就拼命憋气,因为不敢大笑,私底下大家都偷笑柳老师河南腔调的发音。一群16岁家庭环境良好的女学生,不知天高地厚,对外面的大世界一无所知,以考试及格为世间第一重要事,被父母师长责骂则为人生大事。脸色永远郁郁寡欢的柳老师,并不受调皮活泼的南洋热带女学生欢迎。无人了解她为何总是一袭松身旗袍,而且老是黯淡的灰色或蓝色,甚至象征苦难的黑色她也穿到课堂里来上课。无知的学生完全不清楚.那单调没有花色的旗袍,反映出来的是柳老师压抑、孤独和寂寥的心情。

那年十六岁

学校并不特别推崇华文,反而对英文更加重视。学生大多不喜欢华文课,理由为功课繁多,难度又高。华文字尤其难学难懂难写,华文句子意义过于深奥,还要写作文,让爱玩的同学们的烦恼更上一层楼,加上柳老师腔调怪异的华语,大家益发没有兴趣。

每次上华文课,光顾着留意柳老师又讲了什么怪异的华语,“水饺”叫"睡觉"“黑色”叫“喝色"”,太好笑了!柳老师讲课时,学生机在细声地嘻嘻哈哈,数着地说了多少次“走音的华语”,没有人认真听课。

柳老师照旧语气温柔,语调平淡地背诵着唐诗宋词,照样无人知晓,轻盈语调的诉说背后蕴藏着她刻骨铭心的深重乡愁。喜欢华文、喜爱作文的我,喜欢上柳老师的课。她教华文,说着说着,总会提及中国。中国的故事、中国的作家、中国的音乐,都是历史沉淀后的精华。虽然她的发音和我们学习的华语不太相同,但仔细倾听,照样听得出来她要表达的是什么。

那年十六岁

拉上从不理会同学们的嘲笑,柳老师耐心、用心地要求我们背唐诗宋词,告诉我们中国历史故事里的沧桑变化,不停鼓励同学们多阅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柳老师才说完,同学们一阵大笑。过后在食堂吃东西,人家嘲笑地回应:“谁要下笔如有神?才没人要写文章呢!最好不必交作文,华文课就轻松了。”

在以英语为重要科目的教育环境下,对于华文写作,大家退避三舍,能免则免。无人自动献身,为华文写作做任何努力。

柳老师把改好的作文发回来后,叫我到教员办公室。“书,有一种香味”就是柳老师在赞赏我的华文作文写得出色以后,赠送我的一句话。阅读是写作的基石,柳老师劝告我平日多读书。

那个买书亦困难的年代,我面临的不只是经济困境,槟城全岛仅有一两家书店,且以售卖文具为主,找到一本书,如获至宝。在今天电脑网络风行的时代,为买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而欣喜若狂,是-种无法想象的心情。

我们学校有很好的图书馆,柳老师告诉我,可以去借书。她带我到学校图书馆,特别向图书馆老师推荐,这个学生,一个星期借两本书,她为我做担保人。从此以后,到图书馆看书成为我下课后不回家的理由。

囫图吞枣式的阅读,并没有给我带来很大的写作益处,却培养了我的阅读习惯。文字不曾细读,紧张地追看故事桥段,曲折离奇高潮迭起的小说,叫我整个下午待在图书馆里不出来,拼命地急切地翻着书页,只想要尽快知道故事的结局。离开图书馆,手上抱着借回家阅读的书,在等候公交车的树下,在公交车行走的路途中,在家里,在户外,无论人到哪儿,我的手上永远有书。

就在雨树下,阳光明媚的下午,柳老师经过,仍是--袭松身旗袍,剪得短短的齐耳头发,像学生-样朴素无华,她停下前行的脚步,问我:“在读书?”

16岁的女生腼腆地点头微笑:“是的,老师。”

那年十六岁

温柔秀气的柳老师也微笑点头:“好。”走之前,她留下一句,“读书要一个字一个字读,因为作家写书是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微微薄凉的风吹起,老师瘦瘦的落寞背影渐渐地远去。巴士来了,我上车,车往前驶,朝着相反方向走去的老师越离越远,人变得小小的,小小的.... 渐渐远去的时光让我慢慢地体悟老师话中的深意,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书,才能够读出味道,终于了解“书,有一种香味”,原来是书香的气质。

柳老师在课堂里不曾提到她的南移故事,然而,“一个人离开她的故乡,背后永远有一根针在刺她"。年过四十,在书上读到这样的句子,想起毕业后再也没见过的柳老师,我的眼泪汨泪地流了下来。

南洋曾经是柳老师的陌生之地,年轻的她来了,光洁明艳的女孩,带着彷徨、迷惘,也许还有恐惧,无奈地住下来,一边不断地怀念她在北方的家人,带着无法归去的怆然,一个人过漂泊的生活,最终为教育付出了她饱满灿烂的青春,一生的时光终于过去,而她始终不曾再返回故乡。

等我到了当年柳老师的年龄的时候,拥有足够的岁月积淀以后,人生的阅历使我恍然大悟。坚强的柳老师在人前水远轻声细语,毫无怨言,獸默接受多舛命运的安排,静静观看时光不断地流逝,等待浅薄稚嫩的学生们醒悟学问的重要性。随和淡定的柳老师这份优雅的气质,正是从书中来,是内心智慧滋养出来的坦然和从容,不张扬不膨胀,也正是老师所谓的“书,有一种香味”。

一个好的老师,在一个人的一生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引导角色,幸运的我在16岁,不懂的时候,遇到一个告诉我书籍也可以成为香水的老师。

香水香了自己的同时,也有机会和别人一起分享。

回忆自己的16岁,才想到应该和老师说谢谢,然而,老师已经不在了。

那年十六岁

人生充满遗憾,却是遗憾教会我,让我时时也不忘记对其他人说,阅读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因为书不只有香味,还能够给人安慰。在我生命中最痛苦的时候,书给予我慰藉,引领我走过生命中挫折伤心的阴暗低谷。岁月已远,回忆更早的当年,在最哀伤的时刻,一定也是书籍深深抚慰了被迫流浪、被迫放逐而悄悄流泪的年轻孤寂的女老师吧?

很多记忆都被抛在时光的后头,可是,怎么可能会忘记呢? 16岁和来自中国的柳老师相遇,让我从此成为一一生的读者,走进阅读的同时走向写作,是文学,丰富了我的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南洋   华语   腔调   旗袍   中国   功课   香味   温柔   图书馆   时光   老师   人生   喜欢   故事   学生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