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材·水晶:照见杯中物

现藏于杭州博物馆的一只水晶杯,看其造型,与今天的玻璃水杯几乎一模一样,实际上,它来自遥远的战国时代。
这只水晶杯出土于杭州半山石塘小溪坞1号战国墓,通体用整块透明水晶料掏腔,作直口斜壁造型的筒状深腹式;束胫,圈足微微外撇,线条柔美并兼具平稳性,上下无任何纹饰之雕琢,素面抛光,透光可见水晶料中天然的絮状结构,有如天空中漫不经心的云朵。
同样出土于这座墓葬的青铜剑铭“越王之子”四字,揭示着这件水晶杯的主人——很可能是越国某位高贵的王子,越王勾践之后商。
作为饮具,这种杯子的造型可上溯到商代青铜船,远至甘肃战国西戎墓中,也有同类的蓝色釉陶杯。因其线条简练,且颇合人体工学之设计,直到今日,我们仍在使用深腹杯啊喝料,难怪小伙伴们直呼“穿越”。


问材·水晶:照见杯中物


水晶在古代又被称为“水玉”,明人李时珍解释说:“莹澈,晶光,如水之精英。”故古代也常写作“水精”,先秦时期,石之为美者,皆可作为装饰或者器具。但比起和田白玉,水晶硬度更高,加工难度更大,并且整块无暇的水晶原料,在商周时期也十分罕见,所以通常我们见到的先秦水晶器物,很少有独立的大件,并且纹饰方面也多不细琢,以素面为主。
杭州战国墓出土的这件水晶杯,是目前中国早期水晶制品中最大的一件。此后汉代张骞凿空西域,丝绸之路在为中原提供更多高品质水晶原料的同时,也涌现了对水晶制品的仿制—玻璃器,
尽管中国的玻璃制作技术早见于西周,但彼时相对纯莹的钠钙玻璃,则酿自西域。如晋代《抱朴子》载:“外国作水精碗,实是合五种灰以作之,今交、广多有得其法而铸作之者。今以此语俗人,俗人殊不肯信,乃云水精本自然之物,玉石之类。”真实反映了汉代之后用透明玻璃技术仿制水晶的情形。

文章来源《中华遗产》分享内容仅限阅读推广与辅助购买决策,资源版权属于原出版机构,喜欢杂志的朋友,可以在杂志铺订阅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李时珍   勾践   半山   西域   杯中物   水晶   纹饰   先秦   杭州   汉代   俗人   战国   中国   线条   造型   玻璃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