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让泰山的极顶石重见天日?

历代很多仁人志士通过造景、刻石头同泰山结缘,流传至今。

比如施天裔建的最美石坊---岱庙坊、魏祥的“龙门”石刻似游龙腾云、徐宗干的泰山孔子庙门联苍劲有力、历下名士刘廷桂的借“虫二”广为人知、宋摩崖上翟涛毁字复刻“德星岩”的故事等,都成了泰山文化的一部分。

最近发现,在泰山上造景最奇妙、刻石最用心的则是明代都御使万恭,看看他的功绩:泰山之巅的极顶石是万恭让其重见天日;泰山最幽处的高山流水亭是万恭现借景造亭的杰作;而“高山流水记”、“水帘”、“暴经石”等石刻,有横写有竖写、在峭壁在河床,甚至隐匿水帘中,力求每一景都巧夺天工、每一字都费尽心思的完美。

万恭(1515~1591),字肃卿,别号两溪,江西南昌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进士,历任光禄寺少卿、大理寺少卿、兵部左侍郎兼都御使等职。少时被称神童,长大强毅敏达。明寿王过世时,万恭到南京,宫内有人让其对王妃行礼,万恭怒斥:“礼不朝后,况妃乎!”,极富个性。隆庆六年(1572年)被任命主抓治水,后被劾罢官,在家闲赋十八年离世。

万恭在治水的三年时间里,做了三件大事,以至于到现在让人津津乐道。

1. 万恭治水三年,成绩显著。

万恭创造了“以人治河,不若以河治河”的理论,将数千年治理黄河的思想由治水转变为治沙为主、水沙并治,认为黄河的根本问题在于泥沙,治理多沙的黄河,不宜分流。因为“水之为性也,专则急,分则缓;沙之为势也,急则通,缓则淤”。黄河只有合流,才能“势急如奔马”。必须因势而利导,用堤防约束就范,使之入海,达到“淤不得停则河深,河深则永不溢”的效果。

万恭治水三年,成绩显著,并且写成《治水筌蹄》,是治理黄河、运河的水利名著,并被称为成为中国历史治水十大名人之一。

万历二年(1574年)被劾罢官,令人遗憾。

2. 万恭让泰山之巅的极顶石重见天日。

同样隆庆六年(1572年)年,万恭所立《表泰山之巅碑》载:“隆庆壬申……臣恭……陟山巅,谒天宫,忽缁衣……招余曰:‘是泰山巅石也。’余异之,……亟命济倅王之纲撤太清宫,徙于后方,……撤土,巅出之。巅石博十有一尺,厚十四尺有奇,耸三尺,戴活石焉。……夫约泰山而束之,巅已奇甚矣。又摩顶而戴之石,斯上界之绝顶,青帝之玄冠也。”

该碑记载万恭到达泰山之巅、敬奉太清宫时,有人告诉万恭极顶石在太清宫内,非常吃惊。遂当机立断让人把太清宫建筑整体北移,然后清理土石,极顶石得以露出,详细测量了尺寸,让土石之下的极顶石重见天日。


是谁让泰山的极顶石重见天日?

图:万恭北移太清宫,让土石之下的极顶石重见天日


3. 万恭在泰山最幽处的经石峪,造景多处,多处成经典。

万恭除了北移泰山最高处的太清宫、重现极顶石外,在泰山最幽深的经石峪,环绕经石峪刻石建亭一圈,建亭题字,造景多处,多处成经典。

泰山上石刻集中的景点,一处是云步桥,这里儒释道三教石刻众多,琳琅满目。另一处则是经石峪。

万恭在经石峪《金刚经》石刻的临近处,建高山流水亭、题“高山流水记”,并且山涧流水处写“水帘”、“暴经石”等多字。万恭治理河道常在现场,在泰山经石峪的建亭题字处,也是精挑细选,并且写得一手好字,再把“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融到景点里,以达最佳效果。其在“高山流水”所记的题刻细节:

关于“暴经石”石刻:

“余乃大书“暴经石”字,皆博可六七尺,刻深三寸,垂不磨以助其胜。”

关于“水帘”石刻:

“北耸石岩,皆斩截而成,涧泉漫石而下,以悬于空岩,若垂万珠焉,余辄大书“水帘”字,深刻之,水澌澌淅字上,字隐隐匿水中,斯泰山之至奇观也。”


而万恭设计的高山流水亭也富有特点,石亭全部为石质,通高3.3米,宽2米,为正方形,周边四根石柱,下有四根踢脚石,上面石横梁、插板、脊石横梁各四根,亭顶坡面极平缓,顶部有一四方形石脊。亭内横梁上方刻“高山流水之亭”,亭外横梁上方写有“源头活水”。

正面两柱门联也富有诗意:

“天门倒泻一帘雨、梵石灵呵千载文。”

所以当下雨时节造访高山流水亭,游者会体会到万恭五百年前的感悟:“下雨时,雨水犹如天门上倒下的水帘,水帘漫过经石时,似乎在大声吟咏石上的千年佛经。

在石亭原址西有一巨大石壁,崖高5米,宽8.7米,刻有万恭撰书的《高山流水亭记》,共有三十二行,字径12厘米,上书“高山流水”四个大字,字径约1米,书法浑厚古朴,与经字相映成趣,为刻石佳作。全文如下:

余既表泰山之巅,掠泰麓而南下,则憩晒经之石。石广可数亩,遍刻梵经,皆八分书,大如斗,不知何代所为。近有好奇者,则刻《大学》圣经于上端以胜之。余乃大书“曝经石”字,皆博可六七尺,刻深三寸,垂不磨以助其胜。北耸石岩,皆斩截而成,涧泉漫石而下,以悬于空岩,若垂万珠焉,余辄大书“水帘字,深刻之,水澌澌淅字上,字隐隐匿水中,斯泰山之至奇观也。已乃穿涧水而西,得石壁,高约十五尺,广约四十尺,夷出天成,下拥石基。余东向而立,则水帘之泉,泠泠出其左,而桃柳数十株,蔚蔚绕其右。余遂依石壁为之亭,亭悉以石,石柱四,直入石基,其深尺有咫,上覆以石版,令永久,登泰山者得憩息万祀焉。余嗜鼓琴,辄顾从者曰:“夫是倚泰麓之壁也,斯不亦高山乎?夫是临水帘之泉也,斯不亦流水乎?为子援琴而弦之,邀泰山之神,聆广陵之散,若将巍巍乎志在高山也,又洋洋乎志在流水也,是谓神品,亦谓神解。”从者悦,遂命之曰“高山流水之亭” 。


是谁让泰山的极顶石重见天日?

图:万恭所题:高山流水及题字,大字雄奇,景色别致,依高山,临流水


是谁让泰山的极顶石重见天日?

图:高山流水近景


是谁让泰山的极顶石重见天日?

图:高山流水亭全景


是谁让泰山的极顶石重见天日?

图:高山流水亭“源头活水”及门联


是谁让泰山的极顶石重见天日?

图:横卧河床的“暴经石”


是谁让泰山的极顶石重见天日?

图:隐匿水帘中的“水帘”,左侧则是大名鼎鼎的“枕流漱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泰山   重见天日   天门   门联   高山   源头活水   黄河   土石   大书   水帘   石壁   横梁   高山流水   石刻   流水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