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隶书,张迁碑与衡方碑的隶书有何不同,小学生为何学曹全碑

三年前观摩某友画室,其在画室内也开了两个书法班,让我感兴趣的是他所用的教材。

小学生学习隶书用《曹全碑》,中学生学习楷书用柳公权《玄秘塔碑》,朋友为了练大字,自己则多观摩颜真卿的《多宝塔碑》。

为什么大家都是临摹碑帖?

朋友用“追本溯源”解答了我的疑惑,讲到学书法要师法先人, 这些碑帖都是“源”,后来延伸发展出来的则是“流”。通过碑帖则可以做到追本溯源。

2019年夏参观西安碑林旅游,在碑林内意外看到重点保护的完好国宝级文物《曹全碑》时,颇感惊喜,迟迟不忘。

同样是隶书,张迁碑与衡方碑的隶书有何不同,小学生为何学曹全碑

图:西安碑林的国宝级文物《曹全碑》


其实同为隶书,从时代或字体均不同,从时代风格分为秦隶和汉隶;从字体风格讲,清人将其分为三种:“汉隶凡三种,一种方整,一种流丽,一种奇古。”。

所以有人建议学习隶书参考临摹十大石刻,除《曹全碑》外,还有乙瑛碑、礼器碑、石门颂、华山碑、史晨碑、张迁碑、鲜于璜碑、衡方碑、西狭颂等。

近日对岱庙碑林和隶书的认识更进一步,发现十大隶书石碑摩崖中,其中的两块张迁碑和衡方碑均藏在岱庙。

张迁碑立于东汉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为谷城旧吏等为张迁立的去思碑。

碑文着重宣扬张迁政绩以及黄巾军起义的情节,从书法的角度来评判,形制丰满,字体雄健,为汉碑中之佳作。而碑刻内容也有牵强附会的“话题点”:该碑把张良、张骞、张释之等列为张迁同一家族的近支祖先,而《汉书》皆有以上任务,并看不出之间的家族关系

同样是隶书,张迁碑与衡方碑的隶书有何不同,小学生为何学曹全碑

图:碑高292厘米,宽107厘米,厚20厘米,阳隶书阴刻十五行


曹全碑与张迁碑分别有哪些特点呢?

两碑的背景不同:

《曹全碑》,是东汉王敞等人为部阳令曹全纪功载德的碑刻,立于灵帝中平二年(185), 明万历初出土于陕西郃阳。因为出土较晚,字迹多完好,锋棱如新,为汉碑中难得的保存较完整的碑刻。

《张迁碑》是毅城故吏韦荫等人于中平三年(186) 为他刊石立表。原石在山东东平县,明万历年间出土,现移山东泰安岱庙。

两碑字体各有千秋:

《曹全碑》以圆笔为主,起笔多用裹锋圆转,折笔处圆转不露校角,蚕头雁尾夸饰,捺笔放纵,圆而长。

《张迁碑》是方笔的典型,无论起笔还是收笔都呈方形,直来直去,方折如刀切馒头。蚕头不明显,雁尾不丰腴,稍纵即收。

同样是隶书,张迁碑与衡方碑的隶书有何不同,小学生为何学曹全碑

图:《曹全碑》以圆笔为主,起笔多用裹锋圆转,折笔处圆转不露校角,蚕头雁尾代表


同样是隶书,张迁碑与衡方碑的隶书有何不同,小学生为何学曹全碑

图:《张迁碑》是方笔的典型,无论起笔还是收笔都呈方形,直来直去


另外岱庙的衡方碑也是汉代隶书成熟时期的作品。用笔极为有力,笔画丰润。其结体方正,上松下紧之感。整篇章法紧凑,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留白很少,但又毫无局促壅塞之感。

同样是隶书,张迁碑与衡方碑的隶书有何不同,小学生为何学曹全碑

图:岱庙衡方碑,用笔极为有力,结体方正,上松下紧之感


西安碑林驰名中外,泰安岱庙碑林紧随其后,汉隶石碑的镇馆之宝,西安为《曹全碑》,而泰安为《张迁碑》和《衡方碑》,都值得书法爱好者仔细品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隶书   柳公权   中平   头雁   追本溯源   泰安   方正   起笔   碑帖   碑刻   直来直去   碑林   西安   书法   小学生   字体   旅游   衡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