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如意门里两个石墩儿,原来是“鱼跃、鸢飞”牌楼的抱柱石

颐和园进南如意门,东堤上有两个圆柱形的“大石礅”,很多游人都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其实这是颐和园的“鱼跃、鸢飞”牌楼。在《崇庆太后万寿庆典图》中还能见到大队人马穿过牌楼的热闹景象。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后,只剩下抱柱石孤零零的守在昆明湖岸边。


南如意门里两个石墩儿,原来是“鱼跃、鸢飞”牌楼的抱柱石

牌楼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景观,是街道宫殿庙宇陵墓的标识,皇家园林前的牌楼更是用来彰显皇家气势的建筑。北京现存明清牌楼65座,颐和园完整保存的就有16座。

这些牌楼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颐和园东宫门外的涵虚罨秀牌楼。这是乾隆时建造的四柱三间三楼木质牌楼,光绪时重建改为四柱三间七楼。两边彩绘金龙176条,凤36只。涵虚罨秀意为湖光山色的清幽胜地。在慈禧重建牌楼时,涵虚和罨秀被调换了位置,据说慈禧希望借此扭转大清的颓势。


南如意门里两个石墩儿,原来是“鱼跃、鸢飞”牌楼的抱柱石


南如意门里两个石墩儿,原来是“鱼跃、鸢飞”牌楼的抱柱石

最金碧辉煌的是“云辉玉宇”牌楼,在排云门外紧邻昆明湖,是一座四柱三门七楼琉璃瓦顶的牌楼。牌楼上为金龙和玺彩绘,代表了皇家建筑的最高等级。后面为“星拱瑶枢”,是吹捧慈禧的溢美之辞,上方有慈禧三枚钤印。


南如意门里两个石墩儿,原来是“鱼跃、鸢飞”牌楼的抱柱石

最有意境的是荇桥两侧的牌楼。东侧为“蔚翠、霏香”,西侧为“烟屿、云罨”,均为乾隆御笔。荇桥和西泠本是仿杭州孤山和西泠桥的景色,荇桥下荷花荇草传来阵阵清香,烟雨环绕西泠小岛,乾隆在《小西泠》诗中写道:“远峦云气浓兼淡,过雨波光净且虚。”难怪乾隆留下御笔赞美荇桥和小西泠,这里确实有“西峰浸水西湖似”的感觉。


南如意门里两个石墩儿,原来是“鱼跃、鸢飞”牌楼的抱柱石


南如意门里两个石墩儿,原来是“鱼跃、鸢飞”牌楼的抱柱石

最让人叹息的牌楼是须弥灵境前的三座牌楼,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本世纪八十年代才复建了北边“慧音、慈福”牌楼。东西牌楼分别为:“梅林、莲界”,“梵天、宝地”,牌楼的抱柱石和上面精美的石兽尚在。假如牌楼还在的话,一定会给人一种庄重威严之感,因为这里是通向佛国的大门。


南如意门里两个石墩儿,原来是“鱼跃、鸢飞”牌楼的抱柱石

二门一柱的牌楼也不少,比如仁寿门牌楼,多宝琉璃塔前牌楼。谐趣园中知鱼桥上的石牌楼是北京园林中最小的石牌楼。苏州街中小香洲牌楼是北京最小的木牌楼。此外,众香界智慧海是一座琉璃牌楼,琉璃顶上有三座小佛塔,三孔牌楼下面安装木门,牌楼四壁镶嵌1100多座小佛像,坐落在万寿山顶,仿佛通往佛国胜地。


南如意门里两个石墩儿,原来是“鱼跃、鸢飞”牌楼的抱柱石


南湖岛上靠昆明湖岸的“澄霁、虹彩”牌楼、靠十七孔桥桥头“凌霄、暎日”牌楼、西侧“绮霞、镜月”牌楼在光润灵雨祠前,营造出一份幽静的天地。南湖岛是御州停靠的码头,像是迎接着紫禁城来的主人。


南如意门里两个石墩儿,原来是“鱼跃、鸢飞”牌楼的抱柱石


南如意门里两个石墩儿,原来是“鱼跃、鸢飞”牌楼的抱柱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柱石   牌楼   昆明湖   云门   仁寿   英法   颐和园   南湖   乾隆   石墩   御笔   鱼跃   如意   联军   琉璃   北京   慈禧   皇家   两个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