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官渡麻俸村的“七月七”:康皇诞期、拜神睇戏、做社分猪肉

对于一年一度的“七夕节”,最怀念的,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童年时对“七夕”的印象。

“七夕”,这只是个书面语,我们乡下农村人都是叫“七月七”。童年时对“七月七”的印象很深,有着很纯朴的气息。我们地方这个节日不仅仅是“牛郎织女”的故事,最重要的是“七月七”是康皇大帝(老爷)的诞期。

其它远地方的七夕风俗我不懂,我们湛江坡头区龙头官渡(旧属高州府吴川县)的七夕,是所有供奉康皇老爷有份村庄的节日。在旧时,我们当地没有供奉康皇老爷的村庄,在“七月七”是不搞什么活动的。

湛江官渡麻俸村的“七月七”:康皇诞期、拜神睇戏、做社分猪肉

图片来自“吴川脚爆爆”瑚琳杨七勇

供奉康皇的村庄一般都是讲吴川话,做“七月七”,不做“冬至”。没有供奉康皇的村庄,一般都是讲白话,做“冬至”,不做“七月七”。

据考证,讲吴川话的村庄叫讲“本地”,以前又叫“本地骨”。村庄搬迁来比较早,多是从福建莆田迁来。讲粤语土白话的村庄迁来较迟,祖上多是来自广府珠三角一带,以前讲本地吴川话的村庄把这种白话叫做“新文话”,又叫“讲新文”,比喻后来新来的话之意。这就是当地俗语:“有老爷无冬,有冬无老爷”的由来。

童年印象中,每年七夕都会下点小雨,有时还是太阳雨,天上出现美丽的彩虹,感觉地上总是湿漉漉的。老人们会说彩虹是天上银河的鹊桥,雨水是牛郎织女银河相会的泪水,我们小孩也深信不疑。

七月七那天,村里家家户户宰鸡做(一个米一个乙,打不出来用“籺”代替)拜神。那种籺当地叫“沙批”,每年只做一次,是几百年前传承下来的,专门用来拜康皇老爷的糕点。用大树菠萝的树叶结成筒形,里上放上米粉糊浆,再加些花生和红豆等蒸熟。那种软熟带着菠萝叶的芳香,现在很少吃到了,很难忘的味道!

七月七那天,村中必会有老人每家每户去下户收钱,做神诞木偶戏(吴川鬼儿戏)。木偶戏用当地吴川话唱,多是老人和小孩围观。回想起来,很是有地方特色和浓浓的乡情味道!可惜这种木偶戏渐渐濒临失传了,现在属地方非遗文化项目。

七月七那天,村里杀猪拜神做社分猪肉,更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隆重活动。以前生活条件相对贫乏,杀一两头猪拜神做社分肉,也是很爽的事,小孩子们高兴地拿上饭篮汤盅去领猪肉和猪肉汤,晚上可以享受猪肉美餐,也算是美事一桩啦!

从前我们地方的七夕节,从没听人说过是什么“情人节”。在我的印象中,“七月七”主要是表达人们对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景和对故乡满满纯朴的乡情祝福!牛郎织女的传说倒是有,以前有老人会在七夕唱吴川山歌:“牛郎织女在中天,隔条银河人在边。年年望到七月七,七七相逢又一年”。

“七月七”,作为我童年的一段遥远的纯真美好记忆,永远珍藏在我心里!写于2020庚子年七月初八晨。

在纵横哥的印象中,“七月七”康皇圣诞,并不仅限于讲吴川话的地区,讲雷州话的地区也有这种风俗,比如麻章区仙村的年例也在这个时候,这是不是源自福建的祖先带来的风俗呢?

湛江的网友们,你们村里的“七月七”有这些风俗吗?你参加过“七月七”的哪些活动?欢迎留言讨论。(本文作者为坡头区官渡镇麻俸村黄天聪,授权“湛江纵横哥”自媒体发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远地   猪肉   木偶戏   银河   彩虹   乡情   牛郎织女   福建   冬至   白话   老爷   村里   风俗   村庄   童年   旅游   湛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