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法国人关于湛江一些地名的音译,不懂方言的一脸懵逼

1898年,法国胁迫清政府签订《中法互订广州湾租界条约》,将遂溪、吴川两县属部分陆地、岛屿以及两县间的麻斜海湾(今湛江港湾)划为法国租界,统称“广州湾”,设广州湾行政总公使署,受安南总督管辖。


1914年法国人关于湛江一些地名的音译,不懂方言的一脸懵逼

广州湾范围

上个世纪初,一名法国人记录了他在广州湾的见闻,后来由当时的中国文人翻译成一篇半文半白的文章,在1914年的《东方杂志》上刊登发表。

《东方杂志》是当时很厉害的一本刊物,创办于清末(1904年3月),终于1948年12月,共四十四卷819号(期),历时近46年。以"启导国民,联络东亚"为宗旨,是影响最大的百科全景式老期刊,被称为"历史的忠实记录者"、"传世名作"、"盖代名刊"、"知识巨擘",影响巨大。

在这篇文章中,提到以湛江的一些地名,由于翻译者不是本地人,就直接从法文音译过来,看得我一头雾水,后来经过查证才知道是什么,今天举几个例子给大家猜猜看,也了解下湛江作为殖民地的情况。

“商业集中于赤坎城,该城共有人口十万,与中国境相近,距离白雅特城约十二基罗密达(公里)。”

西营是广州湾法国当局最高行政首府所在地,位于现霞山区。法国侵略者,为纪念其战舰“白雅特号”最早登陆广州湾,又把西营称为“白雅特城”,但民间一直沿用西营地名。

“广州湾沿岸约六十基罗密达(公里),其外群岛环绕,马溪河入海之口在焉。马溪河大汽船得以航行,且上溯可深入内地,两岸土地肥沃,较法国租界地之沿边,相差甚远。吾人未能攫得此地,实为恨事。”

这里提到的“马溪”,其实是“麻斜”。麻斜的港湾被法国佬称为“马溪河”。文中所说的“土地肥沃”之地是指吴川鉴江沿岸,也包括现坡头的一部分。法国人觉得没能将这个肥沃地方纳为殖民地,实在是很遗憾。

“莫洛克城,居民共八万人,其位置在法境北部,为商业之中心点。赤坎城所需之砖瓦建筑材料燃料及中国供应品,均系莫洛克城所供给。莫洛克城并将鸡卵、猪肉、花生油运入赤坎,而更由赤坎输往香港、澳门各地。”

这里提到的“莫洛克城”,名字高大上,一开始我想破脑袋也没想到是哪个地方。后来才知道,“莫洛克”就是“梅菉圩”的吴川话音译!当时梅菉居然是商业中心,是赤坎的供应源,厉害吧!

南川岛已筑有极明之灯塔,最近又与惊湖设立无线电站,以通消息。”

这里的“南川岛”并非南三岛,而是“硇洲岛”的音译。当时南三还是十来个独立的小岛,小岛各有各的名称。“惊湖”则是指湖光岩。湖光岩原先叫“陷湖”,大概源于白牛传说的“天崩地陷”。后来又称为“镜湖”,说的是湖水清澈明净得像一面镜子。“惊湖”应是“镜湖”的译音。

“广州湾向无旅社,故商人游历团群苦之。现已于黄加尔筑有相当之旅馆……故之该旅馆竣工后,华人亦开始建筑。”

这个“黄加尔”,是指霞山的原郑屋村一带,即南天酒店所在地附近。早期的霞山没有确切的地名,周围稀稀落落分布有谢屋、霞山、炮台仔、郑屋、海头港、洪屋等村落,曾统称海头汛,属雷州府遂溪县二十二都管辖。

“沿马溪河之军道,及往北境宝塔市之大道,决议重行建筑。此外尚拟建筑往济亩之大道,往北闸之道,则拟延长至极南之太平。”

这里有几个地名,前面说过了,“马溪河”是麻斜港,那“宝塔市”是什么呢?原来居然是“坡头圩”!“市”字也不是城市的意思,而是指“圩市”。“济亩”则是志满,“北闸”是北月。不懂方言的真的看不懂。

“尚有一有关军事之道路,亦正在筹划中。此道拟由边境由北闸,经济亩而达赤坎,与中国马厂大市相离甚近。”

这里提到一个“马厂大市”,听上去霸气吧?其实是指“麻章圩”,“大市”是指“大圩”。

以上的大部分地名,是法国人结合湛江本地的各种方言发音命名的,再由外地人音译的,如果不懂方言,或是不了解本地的情况,真的搞不懂在说什么。关于这些地名,你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遂溪县   地名   法国人   方言   南川   洛克   广州湾   坎城   租界   湖光   法国   宝塔   肥沃   大市   中国   旅游   湛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